分享

陈龙《与榖为徒》连载①:负笈金陵

 碎片雅歌 2020-12-24

编者按:本号“书卷多情似故人”栏目,陆续刊登古籍保护工作者的工作生活感悟,用轻松笔法,写时代心语。现连续刊载江阴市博物馆文物保管员陈龙的《与榖为徒》。

作者介绍:陈龙,字介甫,号楮盦,江苏江阴人。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毕业,曾供职于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古籍修复专业,现为江苏省江阴市博物馆保管科研部文物保管员。辑印有雕版印刷《装潢志》、《谢冶盦集》、《枚榖集》等。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现在更名为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开设于2005年9月,我是第二届的学生。我们一届有六十多个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当然以江苏本省的为多。专业开设之初,是由当时年届古稀的美术史论家周积寅教授担任系主任,南艺尚美学院刘金祥副院长主抓我们专业的各项工作,周庆老师担任辅导员及陶瓷修复专任教师,许多专业课程的老师多是南艺其他院系和外聘在宁的文博系统的专家来担任。专业最初所在的办公室是在现在南艺美术馆大门前的位置,一个二层钢架玻璃房,现在早已拆除了。
在南艺的校园里,无处不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氛围,美术、音乐、舞蹈、设计、影视等都是南艺的老牌专业,我们这个专业在当时来说就连本校师生也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听闻起来都感觉有些惊讶——南艺居然还有这样的专业?记得报到的第一天,好几个专业的新生在“玻璃房”前的空地上集合,有位老师高声喊道:“文物都到这边来排队”,场面顿时有些尴尬。

南艺“大屋顶”

2006年,草场门的南京工程学院迁出,所有校舍划归南艺,我们的专业教室便安排在了现在南艺行政楼(俗称“大屋顶”)这栋民国建筑里,诸如美术史、陶瓷史、陶瓷鉴定、书法绘画等课程都在这里教学,我们的古陶瓷标本室、陶瓷修复室、书画装裱教室都设在“大屋顶”的四楼。装裱室的三张大红案子是南京市美术公司闲置的老物件,授课的是美术公司退休的装裱师单玲妹老师。由于之前对装裱有所了解和偏好,我时常会去蹭二年级的装裱课,虽然只是在一边观摩旁听,倒也乐此不疲。

案子下残存的“南京市美术公司财产登记证”
我经常能听单老师说起一些以前在单位的事情,还有许多和南京老书画家的交往故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南京从事书画装裱修复的主要是两家单位:一家是南京博物院、一家就是南京市美术公司了。美术公司原有十来张案子,后来不做装裱业务了,案子也就闲置堆放起来。2008年,“大屋顶”要改造为行政楼,所有教室迁出,我们专业也合并到现在的人文学院大楼里。院里又联系将美术公司剩下的五张案子全部搬了过来,辟了人文学院一楼两间大教室作为书画装裱修复室。
2008年下半年,院里筹划开设书画修复和古籍修复课程,延请了南京博物院文保所退休的栾承素老师和南京大学图书馆的邱晓刚老师来担任课程教师。这时面临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教学设备、工具、材料的配备,虽然之前装裱课程已经有了一些基础设备和材料,但由于课程增加,上课人数增多,之前的配备已不能满足教学所需。院里便请栾老师、邱老师帮助一起规划,拨专款采购所需各项材料设备,同时还请后勤的师傅来帮我们制作了拷贝台、晾架和板墙等。那时我也凭着仅有的几本专业书,如丁瑜、肖振棠先生的《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潘美娣先生的《古籍修复与装帧》、朱赛虹先生的《古籍修复技艺》、杜伟生先生的《中国古籍修复与书画装裱技术图解》、杨正旗先生的《中国书画装裱大全》等,根据老师要求逐渐配齐了工具材料,其中的困难自然也是非常之多。文房店、建材城、五金店乃至旧货市场,是我们经常出入寻找工具材料的地方。但好在几位老师都为我们出谋划策,甚至把自己家中的旧材料和工具贡献出来给我们使用,刘金祥副院长更是拿出自己许多的收藏来给我们实践练习。就这样,书画修复和古籍修复课程才逐渐顺利开展起来。

2008年11月,我与栾老师托裱耿宝昌、张浦生先生为古陶瓷标本室所题墨宝

2009年5月18日,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先生(已故)考察书画装裱修复室
2009年的暑假,学校通知人文学院大楼要全面装修,所有的教学设施全部腾空,书画装裱修复教室的所有东西又打包搬运至体育馆暂存。原来一楼的这两间教室要改做他用,另将四楼的两间教室给我们做工作室,开学后便开始了书画装裱修复室的又一次更新建设。院里请后勤处的师傅们来,让老师们提出装修意见和要求,对这两间大教室进行了全面改造,制作了固定板墙、活动板墙,增设了上下水和木柜等,前后装修了足有一个多月,到国庆前才基本完工。

钉龙骨

覆板

八张大案搬运至四楼

修整一新

自制补书板

自制活动板墙
新的装裱修复室便在国庆后正式投入使用了,各个年级同学齐上阵,把大墙、活动板墙都打好胶矾、糊好纸面。比起之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真是再称意不过了。

用者宜珍之
多年后我曾对人说起,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学习状态最好的时候,可以说是教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会什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着实是有点“海绵精神”。早上老师还没到,我们便烧好开水,擦好案子,准备好上课需要的材料工具,等着老师来;中午老师也不休息,和我们同去食堂吃完饭接着上课;傍晚老师下课后,我们吃完晚饭继续在工作室做东西,修复室里每晚都是灯火通明,直到保安师傅来催我们关门才打扫完卫生离开。

2009年10月,栾承素老师教授书画修复技艺

2009年11月,邱晓刚老师传授纸浆修复技艺
2009年中,我们的专业老师也逐渐增加,先后引进了文化遗产保护、考古与博物馆学、中国画、古籍修复等多位专任教师,聘请了南京博物院刘义茂先生为我们开设金石传拓课程。由邱晓刚老师引荐,院里还为我们请来了武汉大学刘家真教授、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王菊华高级工程师、国家级非遗造纸传人张逢学等来为我们做讲座,国家图书馆张志清副馆长也到我们专业来考察纸质文献修复教学工作。

2009年6月,武汉大学刘家真教授参观陶瓷修复室

2009年10月,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先生参观修复室

2009年10月,长安北张村古法楮皮纸抄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人张逢学先生及其子来校讲座并现场展演抄纸技艺

2009年11月,原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王菊华高级工程师讲座后合影
2009年末,我们一届迎来了毕业汇报展。虽然我们的手艺还略显稚嫩,但作为三年半学习的一个总结,大家还是铆足了劲做好了各种准备。从选定作品到作品修复,从展陈设计到展陈形式,大家反复讨论、制定方案,不到一个月时间,便筹备好了所有的事情。毕业展于2009年12月17日在传媒学院二楼展厅成功举办,展览上不光有大家的修复作品,还增加了现场修复展演,让更多的人看到文物修复背后的付出。

毕业展开幕式上刘伟冬院长讲话

南京图书馆徐忆农、周苏阳女士观摩补栏

周积寅教授观摩古籍修复技艺展演

传拓技艺展演

展厅现场

部分展品

师生合影
三年半的在校学习生涯至此告一段落,无论是老师还是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时间有限,虽然我们还有很多未能学到的本领,但所有老师们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工作都影响深远。





未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