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防教育栏目|什么是“避实击虚”“我专敌分”的力量思维原则?(上)

 李涣 2020-12-24

    我记得给同学们讲识“势”、察“虚实”的战略思维力量运用观这个问题时,我和同学们已经探讨了孙子如何把握军事力量运用的问题,孙子强调将帅要善于辩证认识敌我力量的虚实,要善于利用和创造各种态势,这一战略思维观念,对于战略思维活动具有科学的规范和导向作用,要求将帅的战略思维活动,始终要以识“势”和察“虚实”为着眼点,战略思维活动不能游离于这个着眼点之外。但是如果敌我力量对比上虚实已经确定,总体态势也已经明确,应当如何科学运用军事力量并采取灵活的对策制胜呢?这就需要将帅进一步科学运用力量思维原则来进行战略思维并决策。我把孙子提出的战略思维力量原则概括为“避实击虚”“我专敌分”。将帅的战略思维活动,必须遵循这一力量思维原则,战略思维活动始终要以“力量”这一核心和轴线来展开。因为任何战略战术及军事谋略的运用,说白了都是“力量”的“量力”而行,都是兵力的灵活使用。关于孙子提出的“避实击虚”、“我专敌分”的力量思维原则,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避实击虚是军事力量使用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孙子在《虚实篇》中有这样的论述:“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的这段话,既是典型的象类思维方法运用的结论,也是典型的公理思维方法运用的结论。既然水的流动总是避高而趋下,那用兵的原则,当然就总是避实而击虚,即用自己的实打击敌人的虚,用自己的强打击敌人的弱。所以避实击虚,应当是战略思维活动必须遵守的一条公理原则。避实击虚力量思维原则,既可以是一个战术原则,也可以是一个战略原则,其实质就是正确选择主要打击方向和主要打击目标。这个原则,可以说是孙子提出的“全胜”思想、 “易胜”思想、“速胜”思想在“伐兵”中的延续,因为总是以强打弱、以实击虚,无论是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那当然都比较容易实现全胜、速胜和易胜。

       同学们知道,毛泽东用兵,其战略思维就总是遵循了“避实击虚”这一力量思维原则,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之所以成功摆脱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就是始终能够避实击虚。毛泽东解放战争中指挥的三大战役,表面上看是以弱击强,但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决定性的地点,我军都始终是以强击弱、以实击虚的。日本的关野英夫说:“自古以来,优胜劣败是兵家的常理”,但毛泽东“把‘优胜劣败’的规律彻底推翻了,这就是毛泽东兵法的特色。”同学们思考一下,毛泽东这一兵法特色,是不是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遵循了孙子提出的“避实击虚”力量思维原则呢?

 怎样才能始终遵循“避实击虚”力量思维原则呢?孙子在《虚实篇》中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例如: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攻其必救,画地而守,等等。这些观点,既是避实击虚的重要方法,也是遵循避实击虚力量思维原则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给同学们举一个李牧画地而守雁门的例子。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李牧长年驻守赵国北部边境雁门郡,防备匈奴入侵。他长期驻守雁门时,每天亲自带领士卒练习骑射之术,并派人小心看守烽火台,同时向敌境派了大量的间谍查探军情。并且每天都杀牛犒赏士卒。但李牧就是不与匈奴交战,甚至还下令:“匈奴一旦入侵,必须迅速退回营垒固守,有胆敢擅自出战的,一律斩首。”所以不但匈奴认为李牧胆小怯战,连李牧的部下和士兵也认为他胆小惧战。赵王多次责备,可是李牧却依然如故。

       于是赵王就另外派将领守雁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匈奴每次来犯,赵军都出兵应战,但屡战屡败,伤亡非常大。赵王只好叫李牧再去驻守雁门。李牧却说:“大王一定要用我的话,我的做法还是和从前一样,大王同意我的战术,我才敢奉命。”赵王没有办法只好答应。李牧回到边境后,依然像从前一样练兵、坚守,犒赏士卒,决不与匈奴军队正面交锋。过了好几年,匈奴一无所获。

        部下面对匈奴入侵,坚决要求出战,李牧看时机成熟,于是选了五万骁勇士卒和善于骑射的士卒十万人,加强战前训练,同时,李牧放纵大批牲畜到草原上。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时,李牧假装不敌,故意把数千人丢弃给匈奴。匈奴单于听说这种情况后,认为有机可乘,于是亲自率领大军入侵。李牧依然是把大批牲畜放牧到草原上,但在周围却部署了许多伏兵。等敌军忙着抢夺牲畜时,赵军乘机两翼包抄,大破匈奴十几万骑兵。此后十余年里,匈奴不敢再犯赵国边境。

李牧守雁门的策略是什么呢?就是孙子《虚实篇》中所讲的:“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意思是说:我军不想与敌军交战,稍加防守,敌人也没有办法同我军作战。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我诱使敌人改变了预定的进攻方向。画地而守,乖其所之,这就是李牧避实击虚的奥妙所在。李牧长期练兵,这是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长期不与敌作战,并采取了许多以利诱敌的策略,这是让强敌变虚,最后是以自己的强和实,打击敌军的弱和虚,所以李牧最终打败了匈奴军队的入侵。
由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理解,李牧的战略思维,是始终遵循了避实击虚的力量思维原则的。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ClCC国防教育特邀专家 杨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