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员跨界杠上建筑,果然不简单

 慢慢游 2020-12-24

建筑亦是设计中艺术与技术最完美的结合,那种秩序的美一次次让人震惊和着迷。

1 .

建筑没有太多的色彩,但黑白灰的组合已足够经典;秩序排列上严谨的节奏,在规范的限制里一样发挥的游刃有余;比例可放大于人体很多倍的建造,让人感叹人的伟大,又唏嘘人的渺小。

我们印象中,大师的建筑大都是夸张的尺度和比例,酷酷的颜色和细节。但不同角度和天气下的建筑印记,和那些让人敬畏的建筑摄影相比,总觉得缺少一种很重要的组成元素。

直到有一天,在一部电影里,临终的建筑设计师对儿子说:建筑的精华是光!


电影《触摸不到的恋人》

原来,建筑最让人着迷的地方是这个隐藏的精灵。

建筑大师路易斯·康说过:“结构是光线的创造者。”

在他看来,选择一种结构,与选择光线是同义的,要给空间以好的影响,让光线成为建筑秩序的一部分。当结构和光线发生关系时,光会让建筑显得充满力量感!

2 .

最近演员王珞丹首次担任制片人打造并主持了一档综艺节目:

《丹行道》

节目对话十二位建筑大师,和他们聊一聊参与这个时代变迁里发生的故事。

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是对话董功的的那一期。在深夜里给了我久违的触动。

《孤独的图书馆》

《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被网友称为的“孤独的图书馆”,开放后很快就成为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董功一并成了大家热议的网红,他表示用了三年时间才慢慢淡化在大家印象里网红的印象。

是商业化的成功还是方法上讨巧的表达,我们不去讨论。但是,坐落在海边这栋孤零零的房子真的很美:

是时间的流逝见证者

是借上帝的眼睛

看到

不一样的美

至简的建筑里含藏着天堂模样图书馆,面朝大海,一览无余。

整座建筑注重采用自然光,光筒全部采用玻璃天窗。在下午一点半左右,阳光透过光筒给室内投射进许多光斑,图书馆里显得影影绰绰。在一天的每个时间段,一栋建筑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无论建筑外观还是室内感受,平静又丰富。图书馆中,阅览室、冥想室、活动室的窗洞都经过了巧妙的设计,试图探索光照和空间关系的可能性。

“建筑是可丈量的,长宽高或者受力这些皆可丈量。但在落成后开始自行生长的那一刻起,它又是感性的,因为所有人都可以欣赏和解读,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

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成品后的使用者时时会用最原始需要的各种姿态检验空间的合理性。或高一些或低一些,或开放包容一些或收敛私密一些。

《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

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位于广西省阳朔县漓江边一处山坳,其建筑被幸运的完整保留下来。

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社会背景下,设计团队将老糖厂视为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和情感载体,并将其定义为未来酒店建筑群落中的核心领袖。

新旧建筑在水面对岸平行展现,像《盗梦空间》里电梯上下经过的空间,穿插感、对比感强烈又奇妙。

王:

光对于你个人生活,你觉得意味着什么?

董:

我为什么特别强调,光线的这种东西。因为我们的身体,和阳光是有关系的,在生理层面是有关系的。比如说,你被日光照了三个小时你就会开心,它就莫名其妙的一种状态。

不是一个特别阳光的人,比别人略高一点的需求。就是说,我比别的人阴郁一些。

敏感的人他很难是阳光的,快乐这事实际上是和一个人在艺术方面,那个高度是矛盾的。最伟大的艺术,一定都不是快乐的。

3 .

《丹行道》的其它期节目持续更新。十二位建筑师不同常规的尝试、创新、坚持,或平和或激情的说着他们的故事。

王珞丹是个演员,也是这个节目的制片人。她冲破最初团队里没有一个人支持的阻碍,从非专业的角度对建筑及建筑师进行观察思考。

跨界采访的对象是在这个社会里并不高调的建筑设计师,不是时尚达人,不是流量明星。这本身就令人刮目相看。

王洛丹在片中揭晓了此次跨界的精神诉求,“我知道名声能带来的实惠,但没有精神的外壳终将被遗忘,如果有机会,我想做一个城市的潜行者,换个角度阅读这个时代,阅读这个时代的建筑者”。

有些人是幸运的。

他们有机会通过工作的载体,把生活、经历、思考做成作品展现出来,印着自身变化成长的痕迹。

我们也是幸运的。

在这浮躁追求快节奏的时代,还有一些人可以沉静下来。在他们所在的行业,静心地、尽力地、坚持地做着一些不同寻常的事。

他们帮上帝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我们才有机会感受到更多的精彩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