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历史顶级导演,没争议

 慢慢游 2020-12-24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句话用在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身上简直就是在合适不过了。

英格玛·伯格曼,瑞典人,生于1918年,逝世于2007年。三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得者,三大电影节的座上宾,曾被老马,伍迪艾伦,李安,张艺谋一众人所尊敬,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电影创作。

他的电影镜头精美,剧情具有哲学,他的每部作品都在讨论着宗教与死亡,张艺谋曾说过他的电影晦涩难懂,自己也没能全看明白,但是看完之后你就是会被深深的震撼到,吸引到。

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为什么总是围绕着宗教与死亡,其实他在拍摄电影的过程就是他不断审视信仰与上帝,寻找生命答案的过程。而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他的童年经历开始讲起。

1918年,英格玛·伯格曼生于一个瑞典牧师家庭,他的父亲是瑞典著名的牧师,整日忙于婚礼葬礼,而他的母亲是一位千金小姐。可以说英格玛·伯格曼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宗教氛围浓厚到畸形的家庭。据英格玛的回忆,他的父亲总是对他们几个孩子非常的严厉,教导他们要信仰宗教。

餐前祷告什么的全都是小问题罢了。令人感到窒息的是,儿童时候的他们如果尿床的话,都会被父亲叫醒,带到自己的阁楼里忏悔并接受惩罚。

藤条抽打,关小黑屋,什么刑法都会遭受到,而且英格玛的父亲完全不会为孩子的痛苦感到心疼。甚至要在被体罚后亲吻父亲的手以表示感激。

人为什么要如此的信仰宗教,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死亡的终点究竟在何处? 儿童时期的英格玛提出了这些疑问,并在成年后开始拍摄电影,来寻求答案,并向诗人阐述自己的疑问。

1957年,英格玛·伯格曼拍摄了《第七封印》,这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对于宗教的一次审问。

影片放生在14世纪,东征军骑士布洛克死期将至,死神前来带走他。布洛克约定与死神一天之内下三次棋,如果布洛克赢了,死神就放他一条生路。

在下棋的过程中,布洛克回顾起了自己的一生,他遇见过许多的人,有的人风骚放荡没有信仰,有的人虔诚无比,内心善良。

影片充斥着大量哲学的思辨与探讨。在战火连绵,瘟疫肆虐的中世纪,人们为何仍旧期待着上帝,上帝究竟存不存在。面对死神人类究竟是要等待神的拯救还是选择自救?

英格玛提出了许多疑问,但却没能得到满意的答案。1960年,他拍摄了《处女泉》,又一次的寻求答案。

《处女泉》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农场的夫妻育有一个女儿,同时因为虔诚的信仰与善良收养了一个女孩。这天养女和女儿一同出门送东西。

养女嫉妒女儿的光鲜亮丽与人见人爱的性格,诅咒着女儿死于非命。结果,在森林里,女儿被三个偶遇相识的牧羊人奸杀。养女慌乱中逃回农场。

好巧不巧的是,当晚三个牧羊人就来到了农场借宿,但他们不知道农场主人的女儿就是他们奸杀的对象,甚至把女儿的衣服拿出来想要变卖。

而最后农场父母知道了真相,杀死了三个牧羊人,并找到了女儿的尸体,在她的尸体下面留着一股清泉。

《处女泉》曾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他的故事简单易懂却有很多可以探讨的东西。

善良的人为什么会死于非命,农场主杀死牧羊人算不算违背了他们的信仰。可到头来他们的信仰又给了他们什么呢?牧羊人弄巧成拙被农场主人察觉,这又是不是一种宿命的轮回?女儿尸体身下的清泉是她纯洁的象征。可人都死了,这一切还有意义吗?

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他会让人思考,但他从来不给出答案。

《婚姻生活》里对于破裂的感情有没有必要因为其他的原因而努力维持?他提出了疑问。

《秋日鸣奏曲》里母亲对于孩子的严格把控,老年后的忏悔。作为孩子到底是选择原谅还是不原谅?

《芬妮与亚历山大》更是直接把英格玛本身的经历搬到了大银幕上,让观众来审视自己的家庭,给出一些对于宗教与死亡的回答。

虽然英格玛·伯格曼的人生有着争议,他结过五次婚,对自己的孩子漠不关心,晚年自己一个人生活在孤僻的林中小屋。

他的一生和他的作品一样充满着对人生的沉思,对哲学的探讨以及以及生命意义的探索,这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审视。

----

本文作者:有鱼(感谢

原创首发:慢慢游电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