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我不说,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这里…

 新西安乱弹 2020-12-24

主编乱弹妞:两枚少女心爆棚的"女汉子",爱吃会耍又可爱,卖得了萌,犯得了二,自诩追得上陈伟霆,嫁得了...当然,和你一起吃遍、玩遍、看遍西安,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西安城拥有太多有故事的背街窄巷,它们藏于霓虹之后,时常作为旧时光的佐证,静静的伫立在高楼身后。

出安定门向西直行,在西关正街中段路南,有条人口极为稠密的巷子,这就是嘈杂而忙碌的南小巷。

物是人非反过来

就是现在的南小巷



南小巷北起西关正街,另一端向南延伸至丰庆路,长度约一公里。这条并不悠长的小巷,却包罗市井生活万象。

进入巷中,可以看到各色店面、市场、摊贩拥挤于道路两侧,路上人车川流不息,日夜熙熙攘攘。这里居民的密集度之高令人咋舌,据说容纳有数万人之众。

巷子两旁除了介家巷、人民西巷、八家巷等略宽敞些的巷子,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窄巷。这里的房子拆了盖、盖了拆,周而复始。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南小巷了,现在旧式庭院、屋舍大多已不复存在。但是这里的人大都没有离开。

南小巷小学

南小巷幼儿园

深藏小区里的幼儿园

据西安地方志记载,明代时南小巷就已经存在。当地的“四至碑”曾记载:明隆庆六年(1572年),这里系位于西关南侧的小巷,即称南小巷。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改名回回巷,1949年恢复南小巷名称。1966年“文革”期间曾一度改名抗美三巷,1972年恢复原名。

远在清代时期,这里曾经是回民区,后来回民集体迁至西羊市,才有了后来的回民街。

尽管曾经的岁月不复存在,但在清代留存至今的老地图里,我们依稀可辨南小巷昔日的影子,寻觅到一条老街巷变迁的足迹。

图源LOFTER @老雎

清代光绪年间的西安地图中,南小巷的名称并未明确标示,但西关老城墙的南郭门内,正对一条从北延续至南三四百米的小巷子,在巷内西侧,回回巷、介家巷犹如两条平行线分列于此,这便是南小巷所在地。

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南小巷还没有通到丰庆路,巷子的南头是人民西村。那时候南小巷一带基本家家是土房,砖房极少。

那时是土路,有部分路段仅容两人通过、不足两米宽,使得整条街道呈现出狭促而陈旧的感觉。每到雨天,路面泥泞不堪,人们一家老小必须穿上高筒靴才得以通过。

当年,巷子中段有一个巨大的“天坑”,当地人称之为豆芽坑。这坑足有七八米深,大约两层楼的高度。至于这坑有何来历,是自然形成还是有专人挖掘,就连当地的老人们都不得而知。上世纪80年代改造时,这个巨大的豆芽坑终于被填平。

如今极少有人能回忆起来,南小巷边还曾存在过两座小庙。巷子东边的庙,是介家巷的介姓人家的祠堂家庙,解放之后,这座家庙成为了西关派出所的旧址。

南小巷北头以西,过去也有一座供奉着关公爷庙。后来,这座庙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当地居民孩子自由学习的场所。不过时光荏苒,小庙变作楼房,当初的位置如今已经是社区医疗站了。

在资源格外紧缺的年代,南小巷居民全靠巷口靠西侧的煤店保障用煤。煤炭紧张时,甚至需要半晚上到煤店排队。现在过去风光一时的煤店逐渐萧条,现在改成了居民小区。

在家家户户都没通上自来水的日子,南小巷的居民吃水全靠肩挑手提。那时巷子周围建了几个水站,因为居民数量多,用水量特别大,每天下午,排队担水的人群都成为街上一景。

谁还记得这里也曾是

辉煌一时的轻工业集散地



五、六十年代,掀起了国营建厂的风潮。原本是混杂居民区的南小巷,渐渐成为当时西安城的一处轻工业集散地。

图源LOFTER @老雎

南小巷由北向南,西安食品厂(即冰峰汽水厂前身)、糖厂、时装厂、玻璃厂、晶体管厂纷纷开办起来。老辈人回忆,只要食品厂做点心的车间一开动,街道上就不时飘着面包、点心的香味,十分诱人。

图源:华商论坛 @石泉一眼

糖厂主要生产各种水果糖,玻璃厂生产生活用器皿、酒杯、酒瓶。其中,西安食品厂出产的冰峰汽水名气最大,畅销不衰数十年,那延续至今的冰凉味道,几乎贯穿了西安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那时,面积与产业最庞大的国营厂是南端的西安晶体管厂。当时晶体管厂在南小巷南段一直延伸到丰庆路,共计占据了50亩地,其中一间厂房就是现在未来出版社的旧址。

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来,国营老企业逐渐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关张倒闭,坚持下来的也都搬离南小巷另觅新址。现在走在西关正街上还能远远的看到“冰峰”的大招牌,但实际冰峰早在2008年就已经搬离了南小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小巷改造后,路面被拓宽成了6米的柏油路面,居民们彻底结束了泥泞的跋涉。过去的国营老厂变成了各个单位,周边一层一层的楼房也盖了起来。

未来出版社、童话世界杂志社、西安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等多家单位陆续进驻南小巷,当年的轻工业集散地再也看不到了。

现在的南小巷又迎来了一次改革,两边的摊贩没有以前多了,路口现在也为了起来,但一到早晚高峰这里还是堵,远远的看过去,上世纪的热闹场景仿佛还在眼前。

养育几代人的美味

如今寥寥可数



南小巷经历了西安城由田地到工厂再到高楼的每一个阶段,不论动荡或是静默,真正属于这里的味道始终在。

红油米线

在西安,还叫着“红油米线”的传统店面已经不多了,所以这家店一被吃货发现就火了,很多人闻名来吃,饭点人多可能还得排队。

这家米线的味道更适合重口味的人吃,而且配料足份量大,端上来是满满一碗,米线比较细,而且筋道,不论人多还是人少,每一碗的质量都是有保障的。店里的笼笼肉夹馍也是一绝,肉给的特别实在。

乾州四宝

乾州四宝是在南小巷家属院小区楼下的一家店,门口摆着几个高高的大蒸笼,平日里用来蒸洋芋擦擦和菜疙瘩。

在门口蒸好洋芋擦擦,只需要放凉,再加入蒜苗,青椒、小火爆炒即可,炒好的洋芋擦擦特别劲道,一定要用勺子舀上满满一口送进嘴里,那个满足简直说不出来。

这里的菜疙瘩也是特色,虽然是一道家常菜,但做的更香,再经过油泼辣子和秘制的醋搅拌吃起来更酸爽。

五星自选

不知道门头的“五星自选”是不是它的名字,一进南小巷就能看到这家店,是不是饭点人都超多,也说不清开了多少年了,网站上都找不到,但生意好到不行。

一般妹子来的话最多要个10串,老板给你调好,或者你自己加好调料就可以吃了,南小巷里有很多这样的小店,其实老板都是以前的小摊贩,不让摆摊了才开起了店。

广东肠粉

这家店很神奇,只卖肠粉这一样东西却开了四、五年,老板说就擅长做这个,也就没想着再卖别的啥。店里没什么环境可言,但每张桌子都仔细的摆着一排老板自制的酱汁。

鸡蛋肠粉是点单率最高的,粉皮很薄,鸡蛋打散在里面,两三分钟就好了,常来的顾客一般都是自己调汁,桌子上四五样调料随意搭配味道都出奇的好吃。

南小巷就是这么神奇,你随便走进一家店味道都不会太差。

入夜后的西安喧嚣逐渐退场,但这时候的南小巷开始凸显它的另一番样貌,这个巷子卖水果,下一个巷子卖蔬菜,再下一个巷子聚着各类小摊贩……

我们无法预知

这样的南小巷往后又会是什么样

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早已明白

再多的变迁

也抵不过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那么你最无法忘记的是西安哪条街道、哪个巷子?

部分资料来源:悦享莲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