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初到单位的日子:努力攀登,常怀感恩

 民心传媒 2020-12-24

  在这9年里年里,张子保学到了许多了书本难以学到的知识。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反腐记者,怎样做卧底保护自己等先进经验,在记者联谊会上,向同行介绍了经验。这不,最近我和社长到美国(美国之音)去学习经验。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从南方报道卧底小组开始他就不断的这样告诫自己,做好自己的每一个新闻选题和稿件。从一个普通反腐卧底记者做起,我无数次的奔跑在通往新闻现场的路上,稿件开始被搬到媒体的头条,现在我从普通记者提升到副社长、社长。这令他很是亢奋。这个职业给了我一种久违的认同感和满足感。9年过去了,在新闻界前辈的帮助之下我逐渐地成长起来,玩了命似的工作也终于得到了圈内的认可。回首当年,这,也许是我唯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罢……

2013年,单位年会,全体员工欢聚一堂,细数2013年一年中大家风雨同舟,奋力拼搏的点点滴滴,聆听各新闻部门对于去年的工作总结,展望单位未来发展的蓬勃蓝图,在喜悦、欢快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会议开始时,宣传部部长传达了中宣部新闻会议精神,李社长传达鼓舞人心的动员,对我们去年的工作做了肯定,极大的鼓舞大家的士气;接着,刘主编、副社长,副主编分别对本单位工作做了总结和2014年的展望。

本单位要奖了几个新闻实习生的名额,李社长告诉我们被评为优秀工作者的新闻实习生还要报给国家宣传部。通过大家投票选举,我的票数最高。欣喜若狂的我想得更多的是,我被国家宣传部评为优秀工作者称号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结果到下午宣布时,优秀工作者名额里居然没有我。在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这对于荣誉心很强的我来说犹遇晴天霹雳,但我还是想法安慰着自己,也许领导把名字搞错了。当晚,我去了刘主编室问个究竟,刘主编说由于特殊原因,领导经过再三研究决定的,告诉我不要想不通,并且还夸奖我在新闻部工作干得相当出色。他越是夸奖,我越是纳闷,干得出色,又投了高票,为什么还没有我的名额?刘主编一脸的无奈,她没做更多的解释,只是安慰我说,以后还有机会,说我如果不找她,她也会找我谈话的。我沮丧地回到了新闻部,越想越觉着不对劲儿,工作无精打采,于是,拿起手机和要好的朋友和同学,诉说是些“不公道”的私愤……

次日下午7点,单位准备了年饭,做了很多的好菜,每个餐桌旁还放了一瓶“茅台”和几瓶啤酒,我们单位有新闻部,后勤部加上领导共13餐桌。年饭时,李社长首先举起酒杯祝贺大家节日快乐。之后,刘主编举起酒杯也先祝贺大家愉快,紧接着还说:“昨天的优秀工作者评选活动中,评出了我们单位的风格,评出了我们单位的土气,特别是有一个实习生同志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了鼓励后进,为了单位里更好地开展工作,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名利,毅然把属于自己的优秀工作者的名额让给其他同志,我作为主编应该向他表示感谢,让我们大家共同举杯为他喝下这杯酒。”说完,他走到了我的餐桌前与我碰杯后一饮而尽。我还在愣神之中时,一些副主编和主任也接二连三地过来向我频频碰杯。就这样,我一个不显眼的新闻实习生成了“年会”时的焦点人物。

事后,我去了刘主编办公室,刚进屋还没等我说话,他就先开了口:“我知道你肯定是想通了,也知道你想到了我的难处,咱们单位就需要像你这样善解人意的好同志啊!”我先是愣了一下,他又接着说:“我知道你想通后会主动来找我,因为你是一个很大度的人,你的表现真令我高兴啊!”听着刘主编话里有话的语调,我来不及多想,也只好顺水推舟地说:“刘主编,你放心吧,我想通了,您说的对,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能计较个人得失,也谢谢您在年饭时和我碰杯。”这时候,有些放松的刘主编紧握住我的手,这一握,所有的沉闷都烟消云散了……

这一件不起眼的往事已经过去了9年了,在我的记忆里就象昨天一样清晰,每当年终年会时,我总会想起这件往事,它带给了我一些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也有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启迪,还有让人琢磨且又只能服从的暗示以及“命令”和“婉言”在日常工作中运用的策略等。这件往事伴随我记者生涯后的9年,让我受益至今,也让我用这种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处理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撰稿:张子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