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声与遐想

 sml4605 2020-12-25

原创张不才读书

散文:歌声与遐想

我对着智能小音箱说:来点民族音乐吧,于是,想起了《月亮走,我也走》的歌声。

这是一首老歌了,大约80年代时就有了。声音响起,一下子就回到那个我也很小的年代,还是小时候好,无忧无虑,充满希望,可以幻想未来,长大了,生活就成了一地鸡毛。

人都是活在希望里的,有那么一点点幻想,一点点憧憬,靠着这一点点的指引和“诱导”,应付着生活的辛苦,就像钱钟书所说,人生是用很多的艰苦,换来一点点地甜头,但人们却乐此不疲。

希望,愿望,盼望,乃至欲望,都有一个“望”字,“望”者,看得见前方有一个隐约地目标,隐约得好处,隐约地快乐和幸福在牵引你,导航你,吸引你,召唤你,人就不觉得累了,有奔头了,就愿意那么一天天地劳累。

散文:歌声与遐想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充满童趣,以及童话般的想象的,学生时代,其实也挺好,但当时觉得累,觉得苦,现在回头想,多好啊,多美啊,未来是一张白纸,可以随便涂画,一切皆有可能。而当你现实的画卷在你面前一点点打开之时,却呈现了更多真实而无奈的色彩。所以,能做梦时,尽量多做梦,也未尝不可,也没有什么不好。以后的日子,有无数的理由和时间需要你清醒,想做梦亦不现实了。

比如我常感慨20出头的人,一说起他们的经历,都可以列出一长串,去过哪里哪里,干过什么什么,交过何种朋友等等,人生已经如此之丰富了,这就是生命的资本呀,这也是生命的历练和享受啊,与之相比,我就差了很多,生活和经历,一点儿也不“波澜壮阔”,平淡如水,淡且无味。

我常疑惑于他们是天然地做到这些,还是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意识的纠结下,思考下,做出一个决定的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深刻,而我,在若干年的思考和领悟之后,才得出这一结论呢?人与人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散文:歌声与遐想

直到现在,我似乎还保持着一种学生情结,记忆中的自习室,读书学习,旁边有零星或者满座的同学,或者去听某个老师的讲座,保持一种非常认真的姿势,我是要记笔记的,我会走神,但我不会偷懒。人生很美好,美好之处即在于在好的教室,跟好的同学说话,跟好的老师听课,偶尔发发呆,遐想和构思一个虚无缥缈又若隐若现的未来。

后来我想,我为何会如此,可能是因为,这世上完全纯粹的事物,本就不多,但学生的纯粹,是真的纯粹,想学的好,想考的好,想将来的自己的好,都是那么真实而纯美,没有一点水分,我的思维里,似乎很留恋这些情结,要么就是当年学习的时候太过用心了,便种下了如此这般的情绪的种子。

“一盏黄黄旧旧的灯,时间在旁闷不吭声,寂寞下手毫无分寸,不懂得轻重之分,沉默支撑越过陌生,静静看着凌晨黄昏……”,这是周杰伦的《回到过去》的歌词,谁的过去,都无法回去了,当然在记忆里,我们可以无所不能。

散文:歌声与遐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