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立根谈《嫉妒小议》

 千山小草 2020-12-25

敢对定论提出异议

——评《嫉妒小议》

敢于从反面去做文章,能对生活中似乎已是定论的东西提出异议,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有的人看问题总是表面化,绝对化,因而议论一个事理时,人云亦云,写出来的文章,一个口径,一种模式,例行老套,不越方圆;思想僵化了,文章去失去了生气。

要学会分析,就要学会从事物的内部找到它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比如以写“蜜蜂”来说吧,它既是画家的“爱物”,也是作家常写的题材。作为定论,一般都是歌颂它的无私、勤劳。但突破这定论,就出了新意。

不分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被占尽。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如辛苦为谁甜?

这是唐代罗隐所写的一首七绝《诔蜂》。其中有感慨,有寄托,隐含了对辛苦劳作而又不能享受甘甜“蜜蜂”们的无限同情;“诔”是哀悼的意思。

衔脂窃粉笑蜂忙,只为微躯集聚粮。

念到蜜成无已份,何如花底剩余香。

这是《题画诗选》上的一首七绝《题蜂》。意思是说:可笑蜂“衔脂窃粉”终日忙,只为了填饱肚皮急聚粮。思念到酿成蜜后没有份,还不如少采多留剩花香!这是对“蜜蜂”的嘲笑。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构思。

宋武文同学的《嫉妒小议》一反过去人们对“嫉妒”一词贬的看法,从另外的角度,重新解释,赋予它崭新的意义。作者提出“假如嫉妒所憎恨的不是胜过自己的对方,而是恨己不才,这种‘嫉妒’却能催人奋发,催人向上”,这提法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文中作者又能举出种种事例说明,如果能对自己的低能和无能感到耻辱,并以此作为自己奋斗的动力,那么就能变挫为巧,做出更大的成绩。言之凿凿,不能不使人信服。

这篇习作,在论证自己论点的过程中还善于从矛盾的各个侧面展开论述。这论述并不停留在一个平面上,能看到与之相反的一面,那就是“自暴自弃”,作者说:相反,一个不能荡起波涛的心灵,无异于一潭无源头的死水。只望洋兴叹于别人比自己好,自暴自弃,甘拜下风,不知痛苦和羞耻,那是十分可悲的。

这就从矛盾的另一方面,把论点引向深入,无反正不湿,这样又强化了自己的论点。

文贵创新。不囿于成说,敢于标新立异,这其实也是一种创造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