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6岁周迅官宣离婚,有人可怜她,我却羡慕她

 Captain28 2020-12-25
周迅和高圣远离婚了。
 
看到这个新闻,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并不震惊。

首先因为,这几年传过太多次两人离婚的绯闻;

其次,周迅从来不是一个普通女人。

婚姻在她身上,只会是自由的选择,不会是无谓的束缚。
 
即便46岁的年纪选择离婚,也不必可怜她。

周迅还是很多人想活却活不成的样子。


周小姐,你永远有张未婚妻的脸

周迅,真的敢爱。

2014年5月,周迅在微博公布恋情,没有一句话,只是甩出一个高圣远的百科链接,和一张黑白合照。

照片上配字:This is Archie。

Archie是高圣远的英文名,照片里两人笑得很甜,很般配。周迅找了一个和她一样干净温暖的男人。

高圣远是美籍华裔演员,曾出演过《犯罪现场调查》,名气远不如周迅。

但爱情的发生,就是这么出人意表,两人于一场晚宴相遇,几乎是一见钟情。


两个月后,两人结婚了。

结婚的方式也独一无二,在一个公益晚会上,周迅穿着婚纱出场,台下坐着陈坤、范晓萱等明星,高圣远向她求婚,她大声说“我愿意”。

那时候周迅40岁,高圣远45岁,热烈的爱情,开出了花。

如果这是一场电影,这是happy ending。


但生活不是电影。生活,充满了无常。

两人的甜蜜,只维持了两年。后来因为聚少离多,很少合体,频繁被传离婚。

今年5月,高圣远清空了社交账号中和周迅的结婚照;过51岁生日,周迅也不在场。

23号凌晨网友爆料一女子在社交平台晒出与高圣远的亲吻照和手写情书。


爆料一出,周迅官博只有一句话:祝安好。

没有解释,没有澄清,没有责怪,亦没有任何追念,还是那个洒脱的周公子。

如果爱已消逝,何必强留。

这么多年来,对待爱情,周迅从来都是这样勇敢投入,亦勇敢放手。

她曾说过“为了爱情,我可以付出所有”。导演李少红说得更直接周迅是靠演技和恋爱去认识世界的。

在高圣远之前,周迅有过8段恋情。她说自己不了解男人,但每一段她都不吝啬去爱。

1993年,在杭州一个酒吧,周迅爱上来演出的音乐人窦鹏,然后义无反顾跟随窦鹏到了北京。

那时两人都很穷,但有情饮水饱。为了挣钱,周迅去酒吧唱歌,两人在一起五年,周迅想嫁给他,可是窦鹏却突然提出分手。

周迅哭过痛过,也能释然。多年后接受采访,她一笑而过:“我不后悔,我也永不会对爱情失望,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后来,周迅拍摄《苏州河》和贾宏声因戏生情,拍摄《那时花开》又恋上朴树……虽然都无疾而终,但失恋的伤痛丝毫没有消磨周迅的勇气。

2003年,周迅与李亚鹏拍摄《射雕英雄传》,又是因戏生情。

周迅高调示爱:“李亚鹏满足了我对所有男人的幻想。”

两人差点去领证,最终还是没有走在一起。


谈这么多次恋爱,没有一次修成正果,又在四十多岁的年纪离婚,无儿无女,在旁人看来,是她吃亏,是她可怜。

但于周迅而言,显然不是这样。

李少红曾问周迅:你受过那么多伤,下次会不会聪明一点?

周迅回答:不会,学不乖。

每一次恋情都轰轰烈烈地投入,每一位爱人都毫无保留地公开,每一段关系都坦诚不负地对待。爱得轰烈,分得体面。

她自然也体验到爱情破碎的痛苦,但是这么多年来,爱情是滋养周迅的。

她在每一段爱里沉溺、汲取、成长,因为爱情变得更加完整。

即使离婚,她仍然满怀热情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年上《乐队的夏天》,今年和阿雅录综艺,拍广告出席活动,还是眼里闪着光的少女。


《人物》杂志曾评价周迅:小姐,你有一张未婚妻的脸。

编剧史航对此做过最好的注解:“不是说这一辈子没人要你才叫未婚妻的脸,是因为周迅永远是抱有期待的,期待明天,仿佛明天对她全无恶意。”

现在来看,46岁的周迅,仍有期待,明天对她仍无恶意。


勇敢去爱,难道不会伤痕累累吗?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对爱的最大顾虑。

前段时间有一篇名为《为什么相爱变得越来越难?》的文章刷屏朋友圈,也提到太多人对爱抱有误解与恐惧。

于是勇敢去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最大的冒险。

去爱不会受伤吗?或者说去爱真能幸福吗?

我想起一个与周迅对比分明的女人——《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

松子一生都在寻找爱情。每次遇到爱情,她都全情投入。结果呢,没有一个男人善待她,最后她惨死在公园。

周迅和松子的结局如此不同,我觉得在于爱的出发点不一样。出发点不一样,爱的本质也就变了。

周迅去爱,不是因为缺失什么,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纯粹享受恋爱。

周迅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关系和睦,也许家庭给足了周迅安全感。

因为有相对完整的自我,在恋爱中,她不索取。她的出发点是讨好自己,因此每段感情即便有痛楚,也能自我内化成收获。

周迅是有能力去爱的女人。

松子不一样,松子从小缺爱,尤其缺父爱,内心一直住着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她爱别人的出发点,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爱,来填补内心的空洞。

她说:怎么都好,只要不是我一个人。

她毫不保留地去爱每一个出现在她身边的男人,唯独不懂如何爱自己。这才是悲剧的来源。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情是给而不是得。

很多人在考虑爱情时,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爱不爱我,我能不能被爱。抱着这样的态度,其实已经错过了爱情。

什么是“给”?

”既不是放弃、也不是交换,更不是自我牺牲,是生命力的最高体现。

正是通过爱情中的“给”,一个人才能体验到自我的力量与活力,感觉到自己生机勃勃,因而欣喜万分。

这种“给”,不是盲目地付出,而是把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与对方分享,比如热情、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甚至悲伤。

通过“给”,即丰富了对方的生命,也拓宽了自己的生命尺度。

“给”不是为了得到,但是通过“”,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也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人一种自由感,因此爱情发生了。

周迅的爱就是这样,所以在全情投入去爱的同时,她没有弄丢自己,反倒塑造了自我。

天后王菲的爱情,也是这样。

在红极一时的时候,王菲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嫁给窦唯。和窦唯住在北京破胡同,被记者抓到早起倒痰盂。

这种爱也不是委身于人的奉献,而是我爱你所以我愿意。

于是即使爱情破裂,王菲也没有一句悔恨与抱怨,不管是爱的欢欣还是伤痕,她都尝到了,都丰满了自己,何来的悔恨呢?



如何培养爱的能力?

弗洛姆还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而是一门需要努力习得的艺术。它不止包括感性,也需要理性。

想要一场丰满的爱情,除了与生俱来的本能,还需要培养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并不来自外在物质世界,而是经由自我内在意志的坚持以及长时间与人互动修练得来。

(1)克服自恋

自恋倾向是人的一种态度,深陷自恋的人体验到的现实只是内心活动,他们被自己的贪婪和恐惧所困。

对他们来说,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身是不现实的,只有对自己有利或者威胁自己事物的才有意义,爱情不过是满足自己的自恋。

所以,想要获得爱的能力,必须平衡自己的自恋程度,不断培养自己的谦恭、客观性和理智。

(2) 爱情需要信仰

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与另一个人合二为一。

爱的能力取决于我们的成熟程度,成熟的过程需要另一种品质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信仰。

爱情是以信仰为基础的。具体表现为:

  • 相信自己的爱情
  • 相信这种爱情能唤起别人的爱
  • 相信爱情经得起考验
  • 相信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就像杜拉斯所说的: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很不幸,在这个时代,爱情越来越像是功利主义的糖衣,很多人以爱的名义,索求的是缺失的安全感,或者生活保障,或者用以逃避真实的保护……唯独不是爱情。

但幸运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仍然有人冲在前面,不顾后果,勇敢去品尝爱情的滋味,去丰富生命的可能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无关对错。但是我仍然想说,爱情是如此的难能可贵。

它不该只是存在于童话里,也不该被我们弄得遍地都是。

也许人啊,这辈子总该勇敢地、认真地爱一回,尝一尝因为爱情而歌颂生命的美好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