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棋如人生

 大圣的小宇宙 2020-12-25


在中国,如果我们要夸一个人多才多艺,经常会说: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特别是在古时候,这几乎是文艺青年泡妞必备的基本技能。不像现在,有钱就够了。

注意!(此处敲黑板)琴棋书画里的棋,不是隔壁老王天天蹲在马路边下的中国象棋,更不是铁蛋儿二妞们下的军旗、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这里的棋专指围棋。

同国画、书法、武术、中医、古琴、京剧、麻将一样,围棋从诞生之初,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代表之一。

早在4000多年前,这种黑白棋子的智力游戏就已出现。

据先秦典籍《世本·作篇》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说的是三皇五帝中的那个叫尧的部落首领有个不争气的儿子叫丹朱,不学无术,以官二代鼻祖的身份吃喝嫖赌无恶不作。众人都拿他没办法。

一天夜晚,尧仰望星空,忽然灵光一现,想到一个可以模拟战争的游戏,对,就是围棋。

从此后,每天教丹朱下棋,结果这小子很快就入了迷,再也不跟社会上那些坏孩子玩了,终日沉浸在黑白世界之中,连性情也为之大变,再也不会惹事生非了。尧得以腾出手来治理国家并顺利禅让王位于舜。

这个故事印证了一个普遍的说法,就是下围棋的没有坏人。围棋改变人生,就算是坏蛋,只要学会了下围棋,也能慢慢变成好孩子。


隋唐时期,围棋传入朝鲜和日本。到19世纪中叶,日本的围棋水平超过了中国,并在其后的100年间,将中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上世纪30年代,围棋界一个不朽的传奇出现了,那就是旅日华人吴清源。

吴清源14岁东渡日本学习围棋,在1939年之后的近20年时间里,雄霸日本棋坛,在空前绝后的10次十番棋中,战胜了日本最顶尖的全部高手,并把所有对手打至降级,以至于后来因为找不到对手比赛被迫停办。吴清源是公认的围棋第一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当时日本的知名度仅次于天皇。

1961年,吴清源发生车祸后退出棋坛,2014年去世,享年100岁。导演田壮壮曾经拍过一部电影就叫《吴清源》,张震主演,2006年上映,但不知何故,票房惨淡。


中国围棋的再次崛起得益于1984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首届比赛前,日本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3000多名投票者中,只有27个人认为中国会赢。而这27个人当中,有24个是中国留学生。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中方主将聂卫平大发神威,三连胜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取得了首届胜利。

该项赛事共进行了11届,中方以74的总比分获胜。其中聂卫平个人取得了11连胜的佳绩,被称作民族英雄,风头仅次于当时五连冠的中国女排,由于聂卫平的卓越表现,后来被中国棋院授予终身名誉棋圣的称号。

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主要功绩在于,它在全国掀起了围棋热,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围棋的。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态势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形成。当然,现在还要加上美国,毕竟谷歌有了阿尔法狗。


洛阳围棋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先后诞生过汪见虹、周鹤洋、时越等30多位职业棋手,早在2005年,洛阳籍职业棋手的总段位就超过了100段,仅次于上海,曾举办过多次最高级别的围棋比赛,2012年被授予全国围棋之乡的称号。

洛阳卧虎藏龙,民间业余高手如云,像孙继胜四段这样水平的业余棋手都是论堆算的。所以,说洛阳围棋是继龙门石窟和洛阳牡丹之后的又一张城市名片并不为过。

 

但是,即便是在围棋条件得天独厚的洛阳,最终成为职业棋手的概率也是相当低的。

现在,许多家长送孩子学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我觉得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不以成为职业棋手为学习目的,仅仅是培养一项可以陪伴一生的,比网络游戏高档得多的业余爱好也未尝不可,毕竟金字塔的顶端站不下太多的人。

如果我们通过学棋,开发了智力,陶冶了情操,养成了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了面对危机,沉着冷静,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会了胸怀全局,知进退,懂取舍,宠辱不惊的处事原则;掌握了出奇制胜,化险为夷的能力,不亦乐乎?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千古无同局,在一次次的对弈中,我们总能从千变万化的复杂棋理中悟出一些人生的道理,看到些许智慧的光芒。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我想,这才是我们学棋的目的所在,也是围棋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