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老家的土炕

 亦然花开 2020-12-25

以下是第 220 篇推文,欢迎批评指正!

在北方的农村,过去几乎每家都有土炕。一到冬天,火炉就烧回了家里,既可以生火做饭,又可以用来取暖。火炉是北方农民冬天取暖的主要设施,而与火炉相连的土炕,也成为了睡觉的主要场所,由于和火炉相连,睡在土炕上,能时时让人感觉到在寒冷的冬天里,有着家的温暖。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现在农村家里土炕越来越少,现在农村修房子一般都不会修土炕,许多农村都用上了煤层气做饭,没有安装暖气的,也安装了散热炉来取暖,既干净,既安全。越来越多的土炕被各种造型别致的床所代替,土炕几近消失。但在一些老房子里,还是可以看到土炕的踪迹。我家现在还留着两个土炕,那里也承载着许多过去的回忆。

我家的房子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那是村里第一批有规划的由村民自建的房子。过去的房子全是窑洞,那和传统意义上的窑洞不一样,叫“紧窝帮”,墙壁是直的,到了一定高度后,才把房顶圈成窑洞的样子。房子一般很大,屋身也很高。过去村里规划房子都是一个模式,一排一排的,每家每户的地基都是长条形,建筑风格相对简单,正房是几眼窑洞,两边是小空窑,通常是一边是三间房,一边是两间房加一个大门,正房对面修有厨房或者储物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院子。我家房子的格局也是一样。四眼窑洞是最早修建的,几年之后,又修建了两边的小空窑和对面的两间厨房,这才结成了一个院子。

最开始修建窑洞时,每间房子都修有土炕,一边是火炉,与火炉相连的是土炕。火炉是用来取暖做饭的,而土炕是用来睡觉的。有了土炕,就节省了买床的钱,在这过去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土炕就是房子的标配。所以在父母的认知里,有房子就应该有土炕。后来家里的房子进行装修,拆掉了两个土炕,另外两间房子的土炕,父母死活不同意拆掉。他们认为土坑睡起来最舒服,既接地气,又结实耐用,冬天睡觉还很暖和。所以最后有两个土炕还是保留了下来,至今还在。

记得在修火炉时,我建议在火炉旁边修了一个烤洞,这个洞其实是个火道,是专门用来烤东西用的。一到冬天,我就可以用它烤红薯,烤馒头。吃着香喷喷的烤红薯和烤馒头,那无疑是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也给童年增加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农家的火炉一般修得都比较大,在火炉边既可以放一些做饭用的锅和烧火用的水壶,还可以将做好的饭放在火炉边,起到随时保温的效果,什么时候想吃饭了,饭都是热的。为了御寒,人们还可以围坐在火炉边,一边取暖,一边看电视,时不时还聊一些闲话,其乐融融。

记得爷爷在世时,门后火炉旁边那个位置,就是爷爷的专座。每次爷爷来我家,总会坐在那个位置上,看看电视,吃吃饭,或者和我们聊聊天。现在每看到那个位置,我就会想到爷爷的音容笑貌。

上学时,每次回家,或者过寒假,我都会拿个凳子坐在炕上,手里拿本书,静静地看着,一幅悠闲自得的样子。

结婚后,每次冬天回家,由于家里没暖气,还是用火炉取暖,妻子和女儿怕冷,她们总会脱掉鞋,坐在土坑上,或者拿个小板凳坐在火炉旁,吃着东西,聊聊天,女儿有时还会把小桌子放在土炕上写写作业,想想都是幸福的模样。

现在,我们回家次数虽然也不少,但每次回家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晚上在家里过夜的时候越来越少。象过去那样整晚坐在炕上聊天的时候也越来越少,有时候还非常怀念那种日子,怀念那种坐在土炕上,睡在土炕上的那种感觉。

有些事情,有些东西,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土炕也是一样。也许用不了多久,随着集中供暖在农村的普及,土炕也会在我们生活里渐渐消失。但这种承载着数代人回忆的土炕,却会时时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久久不能离去。



精彩回顾

【原创】被锁到宿舍之后

【原创】专注的陪伴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原创】打破移动魔百盒的“魔咒”

【原创】酒逢知己千杯少,烟遇故人一根香

【原创】再不学,你就OUT了

【原创】踏雪

【原创】雪中徒步行

【原创】青春的力量

【原创】再见2017,你好2018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