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472.远离“差不多”,追求“不一样”,你能做到吗?

 亦然花开 2020-12-25

2019年3月7日,星期四,晴

一、我们到底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在一档相亲节目里,来了一位女嘉宾。她是一位来自香港的搬运工,每天从早忙到晚,生活很是辛苦。其实她之前做过办公室文员,做过保安,后来才选择做搬运工,而且一干就是十年。

她说:尽管这个工作很累,但她很喜欢这个行业,还想一直做下去。她的一席话,让全场的男嘉宾开始变得不淡然。

许多人为她辛苦的劳作而动容。但大家似乎都特别在意她的工作,都希望她以后放弃这份工作。

当她最后问到:“如果以后我们成为男女朋友,你会让我继续干现在的工作吗?”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反对的。

这时,主持人的一番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容易见到男男女女、形形色色的人,大多数人都差不多。在差不多的年纪,上了差不多的学校,进了差不多的单位,挣着差不多的钱,去了差不多的整容医院,整成了差不多的脸,买着差不多的包包,向男朋友提着差不多的要求,在差不多的年纪,在差不多的时候,生了个差不多的孩子,过着差不多的生活。”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真的和别人不一样。我有着跟别人不一样的家庭,过着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活,有着自己不一样的追求,有着自己平淡而不一样的真正快乐。”

“她的梦想一点都不伟大。就是考个车牌,买个车,当个主管,但这就是对这一行的热爱。我们听过那么多,在新闻里也看了那么多,知道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有些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那么多不平凡的业绩。在看这类新闻的时候,我们感动,我们佩服。因为这是一个特别可贵的品质。”

“而在她这里,一切都变了,变得特别平淡,我就是喜欢运输这个行业,干这个,我很开心。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真正的快乐,看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

最终结局还是不错的,这位女嘉宾牵手了一位懂她,喜欢她,能够接受她工作的男嘉宾。但这件事却带给我们思考,我们到底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二、“差不多”成了我们的口头禅

生活中,最常听到的词就是“差不多”。

考试结束,同学问:“考得怎么样?”我们可能会说:“差不多吧。”

父母逼着去相亲,回来之后,父母追问:“对方怎么样?”好多时候我们都会回答:“差不多吧。”

工作中老板问:“那件事做得怎么样了?”我们可能会说:“差不多了,一会儿交给你。”

“差不多”,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也成为了万金油。怎么说都可以,怎么理解都可以。

差不多,原是大概、大约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相差不是太多,也可以理解为还不错,不算太差,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理解。

三、“差不多先生”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里,对差不多先生进行了详细描述。这是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世不认真的人。

而今,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差不多先生。他们学习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为人不够严谨,马虎大意;做事不够认真,敷衍了事;处世不够真诚,推三阻四。“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是他们的口头禅,也是他们的行动纲领和座右铭。差不多先生依然活在我们中间。

四、远离“差不多”,追求“不一样”

“差不多”已经深深地扎根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但也让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和梦想。

就像那些男嘉宾一样。在他们心中,我的女朋友怎么能一直干那么重的体力活,去吃那么多苦?也许他们的心意是好的,怕自己的女朋友受苦受累。但有没有其他意思?比如,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女朋友是搬运工,小看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的女朋友。

男嘉宾的父母回答就很诚实,肯定不会让女孩再去做搬运工。这确实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和环境不同,想法也不一样。

但他们所有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女嘉宾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她从小就喜欢,真心地喜欢,真心地热爱这个行业。她从这份工作中得到了快乐,得到了满足。这难道还不够吗?

远离“差不多”,追求“不一样”,也许真的很难。但如果想自己真正得到快乐,真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过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那就试着去远离过去“差不多”的生活,去寻找“不一样”的感受,创造“不一样”的人生,享受“不一样”的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