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读书场所,有必要吗?

 亦然花开 2020-12-25


坐地铁时,坐公交时,或者在公交站等车时,经常会看到有人用手机看书。虽然不知道他们看的是网络小说,还是经典名著,或者是其他什么文章。但能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来读书,也折射出人们对读书的重视。

在感慨这些人用功读书的同时,也不禁会想到一个问题。读书需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吗?

01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三上”不仅是构思文章的场所,也成为读书之所。

汉代董遇也提出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这“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

欧阳修的“三上”空间,再配上董遇的“三余”时间,就使阅读成为无处不可、无时不可的行为。

02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践行这种利用“三上”读书的方式。

比如隋末李密曾经牛角挂书,虽然弄不清楚他是在“作秀”,还是真有这么用功,但至少证明他在利用一切机会读书,所以他也成为称道一时的读书典范。

现在,人们把“马上”换成了“车上”。各种移动的场所,如飞机、列车、城市公交、地铁等各种交通工具上,都不乏埋头苦读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人也被人们戏称为低头一族。

在“枕上”读书,是许多人的选择。睡觉前,拿出一本书,阅读一段精美的文字,然后幸福地进入梦乡,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当然大多数人在玩手机,刷微信,刷微博,刷头条,看抖音或者各种小视频。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广义上的阅读。

在“厕上”读书的人也有不少。有人甚至在厕所放着一些书,上厕所时随手拿一本书阅读。可以说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但大多数人上厕所会带手机,一边上厕所一边刷手机,而且一蹲就是几十分钟,似乎都忘记了正事。这也成了现在的一种新常态。

除了“三上”读书,人们还有许多固定的读书场所。比如书房、工作室、图书馆、咖啡屋等,都成为人们的读书场所。在这些地方读书,会有一种仪式感。

总的来说,阅读的场所无处不在,再拥挤的地方、再杂乱的场所也总能找到可供阅读的空间。

03

虽然时时都可以读书,处处都可以成为读书场所,但不同类型的书籍,都有更适合的阅读场所。那么,如何选择适合的阅读场所呢?我们可以按照以下两个原则进行。

一、在安静的场所读一些专业类的书,“有用”的书、或者陶冶情操的书。

古人云:“心远地自偏”,可见,环境对阅读的效果影响很大。

对于一些专业类、知识类、或者有助于提高我们生存技能的书籍,或者一些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提高生活品质的书籍,可以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阅读。

可以在自己家中布置一间书房,安静地坐下来读书,不受任何外界的打扰,有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美好写照。

图书馆也是一个非常安静的读书环境,身处书山书海之中,身边有着无数同样爱好读书之人,阅读起来也会格外专注。

即使没有完美的阅读场所,如果想专注地阅读,也需要一个相对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

阅读终究是个人行为,如果阅读行为随时被打断,或者时刻心存忧虑,是无法有效阅读的。

二、把“三上”空间交给娱乐性书籍。

枕上、车上、厕上,其实都不适合读书。

躺在床上看书,在我们小时候是家长不允许做的事。但现在许多人都在做,包括已经成为家长的我们。究其因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舒服。

然而,虽然舒服,但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阅读效果不好,容易睡着。而且对视力也不是很好,尤其是用手机读书更是这样。

在行进的车上读书也不是很好。汽车在路上难免会产生颠簸,乘车时视野狭窄,容易晕车,阅读时更甚,如果遇上急转弯,还会左右摇晃。

火车上读书稍好一点,但由于是公共场所,难免会吵闹,人们读书也不会很专心。

飞机上环境虽好一些,但光线不能有效保证,尤其是夜间更是如此,这样看书同样有损视力,而且高空飞行时人的身体会产生一些不适反应,也可能会影响到阅读的效果。

厕上读书也不值得推荐。为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着想,还是专心地做该做的事比较好。

如果真想在“三上”读书,就选择一些休闲类、娱乐类的图书。

枕上宜读一些轻松、没有刺激的书,既可以放松心情,也不至于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影响睡眠。如果想起到催眠的效果,可以选择读一些深奥难懂的书,这样一看就困,正好睡觉。

旅途中,为打发时间,可以读一些小说、游记类的书,当然,读专业类、知识类的书也并无不可。

总之,在合适的场所读适合的书,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更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果。当然,如果你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就另当别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