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CU外莫名的伤感

 天地沐春风 2020-12-25

         今天和学校的领导同事一起到北京开会,接受教育部的评估培训。八个多小时的车程固然使人身体疲惫,心情也格外沉重,因为北京是我陪爱妻做过多次大手术的伤心地,这次进京让我想起一年前的今天,2015年3月28日,这是爱妻最后一次开腹大手术的次日,她躺在北大国际医院ICU病房里,身上插了几根管子,全天处于昏迷状态,其惨状让我难以描述。回想爱妻的治疗过程,每一次都是寻找最权威的专家,事后看每一次选择都不是最佳方案,于是那一晚在QQ空间写了一篇杂文倾诉心曲,但当时限定只有本人可以收看,今天全文转发在此,个别地方做了少量修改:

        很多肿瘤病人最初的治疗都是基于良性的心理准备,他们无法想象或者不愿去想,一旦走进医院的大门,多数人将彻底告别健康人的生活。对于健康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都将不复存在或者视而不见,所能看到的只有压抑人性的雾霾。

        从接受第一次手术开始,生活就像走迷宫:为了治疗疾病你不得不推开一扇门,但是当你走进房间后,门会快速关闭甚至消失,这意味着你永无退路,在你还没有真正熟悉和接受眼前的新环境时,很快会发现这个还没让你习惯的生活空间在缩小,并且有两扇门忽隐忽现,其中一个离你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上面有你明确理解为代表死亡的符号,另一个离你越来越远且越来越小,上面似乎有代表希望的符号。你根本就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和分析,求生的本能让你扑向希望之门。同样,这扇门打开后也会快速消失,这里的生存环境更差了,你不得不去说服自己习惯这一切,可是好景不长,再次有两扇门出现,其中一个是离你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的死亡之门,另一个是离你越来越远且越来越小的希望之门。你别无选择,只好再次扑向希望之门。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你不得不进一步调整心态放低身段,甚至放弃你一直等同于生命的尊严。

        肿瘤病人的治疗永无止境。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延续,每一次你都希望在打开门之后是你所向往的健康人世界,但现实格外的残酷,打开希望之门除了让你暂时逃离死亡外,生存环境没有任何好转,当你拖着千疮百孔的身躯和疲惫不堪的灵魂一步步走下去的时候,生活变成了活着。任何反思都无助于是,既然命运如此安排,只好咬牙坚持到底。哪怕全身切割的只剩皮囊,哪怕匍匐前行,也要继续前进,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祈盼奇迹发生是我们活下去的拐杖。

        ICU原本是重症患者的保护所,病人会得到最及时全面的治疗。我却感受到彻骨的寒冷,医生护士都是围着仪器转,躺在病床上的还是人吗?身上插满管子,盖一张皱到一起的单子几乎全裸,胳膊腿都不能活动,当然人也没有什么知觉,有谁告诉我你是冷还是热,有谁知道你渴不渴?没有了亲人的呼唤和抚摸,病人要有多坚强的意志才能挺过来?没有人能以放弃治疗的名义拒绝进入ICU,而一旦进入就是听天由命。病床上的你就像医学院的标本,真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你活过来,才能让医生把你当活人看待,每天一次只有半小时的探视,也只能帮你擦洗一下身体,把单子盖好,湿润一下嘴唇。

        诚然,人生原本就是修行,修行免不了要历经磨难,在苦难中我们才能更深刻的体会人生。如果说病人还有一点可以欣慰的,那就是你还有家人的陪伴,还有爱,还有我为你哭为你流泪、为你伤心欲绝。设想一下,你若先走了,将来谁来陪伴你的爱人?所以,我祈求上苍,你一定要好起来,人生的路依旧漫长,爱人间互相搀扶才能走的远、走的稳、走的有趣。

        没有人能代替你的痛苦,但有人能感同身受,那就是爱你的亲人。

        备注:应该感谢北大国际医院的罗主任,很多腹膜后肿瘤病人已经被全国各大医院判了死刑,只有他还肯为这些人再做一次手术,延长几个月的生命。可惜他一个人忙不过来,特别是团队跟不上,使他的手术效果大打折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