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果系列之九:我的大学生活

 天地沐春风 2020-12-25

 

1980年9月,独自带着一个大木头箱子行程2800多公里,走进重庆大学沙坪坝校园,四年大学很少逃课,但是学习并不投入,所以成绩一般,好在从不挂科,毕业时据说班级没有补考过的同学不足十人,从这个角度看学习也不算太差。主要精力用在哪里了呢?看课外书和写文章。

由于政治迷茫又不甘心盲从,当年电脑、手机、网络等几乎都是闻所未闻,所以每天不是在图书馆看书就是到嘉陵江畔思考人生或是写东西。大一时对于否定毛泽东的做法十分不解又无奈,所以选择逃避,大量阅读中外名著,想了解名著里的精彩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凡是听说过的名著都要看一看,包括《论语》和《圣经》,因为不看这些书就看不懂中外名著中的一些典故。由于喜欢古文,常看竖版繁体字古籍故作有学问状,看多了子曰诗云,大一开始喜欢传统诗词。

名著看得差不多了,但精神依旧混沌,现实依旧迷茫,大二转为看推理侦探小说,寻找世界上至今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增加推理分析能力,开始阅读各种心理学书籍,但是当年这类书很少,借不到心理学就看哲学,既有西方流行哲学,也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但是《资本论》只看了几页,实在读不下去。不管怎么说,我的政治类课程成绩还是很好的。


大三时主要看历史书籍,二十四史都借过但是挑着看,有趣细读无趣略过,也借了《资治通鉴》和《左传》,记了一些读书笔记,其中《左传》没看完。历史看多了就释然了,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最初几十年都是一片混乱,看书时经常感叹,挺好的一项政策怎么刚执行十几年就给废了呢,就因为换了当家的?既然废了,干嘛过一二十年又恢复了呢?这不是烙饼来回折腾吗。想一想自己出生时才建国十几年,到我上大学也不过是三十多年,正处于烙饼折腾时期。

自以为洞悉了历史规律,也就不再求全责备,何况当代中国除了毛泽东、周恩来,哪一位领导人都离圣人或圣主相差甚远,不能要求太高。屈夫子不是借渔夫之口说出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吗,于是决定明辨形势顺势而为。大四很少看书了,寄情山水,除了继续写文章或吟诗填词,还和同学们一起打桥牌,或是一个人学习篆刻。那年月大学生从事的文体活动都是阳春白雪层面的,太容易入门的不好意思做。曾经有一段时间犹豫着要不要谈一场恋爱,最后还是决定不谈,这事下次再说。

还是因为政治迷茫,上大学填表时有一项中学曾担任过何种学生干部,我什么也没有填写,尽管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主要班干部,但是大学只想安安静静的读书。班主任和辅导员后来也曾问过我,过去应该做过班干部吧,我都是摇摇头说没有。大家都是天之骄子,原来想先看一段,毕竟天外有天,先了解别人的水平有多高,不要轻易出头丢人,四年时光应该有很多机会展示自己,谁知由入学报到时班主任临时指定的班干部四年都没有调整,后期很多同学都有些失望。即便这几位非常胜任,也应该每年组织一次选举,这样也便于班干部开展工作。如果说大一大二我还像个局外人那样冷眼旁观,大三以后就不再沉默了,悄悄地开展一些民间活动。大四时我带着一个组去成都和江油等地毕业实习,大家都很开心,在其他组经费不足情况下,我们吃住玩都不错,而且经费还有结余,回来后指导老师都很惊讶。


      大学毕业后我也担任过两次班主任,在我管理的班级每学期都自由选举班干部,甚至优先考虑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曾经有两次意外,都是非常老实不显眼的学生选举时主动请缨担任班长,同学们像起哄一样通过,他们的表现也确实让人刮目相看,特别是这段经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影响很大,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段经历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为独立创业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活平凡而繁忙,在看似无序之中我们已茫然选择了人生走向,毕业三十多年了,蓦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所发挥的能量,都是上学时积累下来的,当年看似有用的东西有些一直没有派上用场,看似无用的却发挥了很大作用,而大学毕业后很难再有机会安安静静学习了。所以,奉劝仍然在校的学生们,努力汲取各种知识吧,苍天早晚会让你明白春种秋收的道理,千万不要虚度光阴。(网络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