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期自驾拾遗之穽底村

 天地沐春风 2020-12-25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山西穽底村与河南高家台村相距只有几公里,都属于太行大峡谷非常有特色的小村庄。其实,明清时期的穽底曾经是一座交通重镇,因其地处晋豫交通的咽喉要道,在生产力落后交通不畅的年代,村中客栈、粮行、商铺林立,是山西河南两省之间物流与客流的重要集散地。

       穽底村大概是因为被高山峻岭环抱而得名。站在村中举头遥望,四面都有巍峨山峰阻挡视线,周围植被茂盛郁郁葱葱,虽有峡谷溪流与崖畔小路通往远方,与坐在井底观天并无太大的区别。村民的先祖大多是几百年前不堪跋涉之苦滞留于此、或为服务商队主动落户。在那个眼中只有口粮没有风景的年代,这里绝对属于穷山恶水,今天人们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才发现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据说,穽底村最艰苦的岁月既不是古代也不是当代,而是上个世纪的后半段,也就是周边城市修了省际公路,跑运输以大货车为主的那几十年,以牲畜人力为主的运输方式被淘汰,昔日繁忙的古道也被逐步废弃,穽底村蜕化为与世隔绝闭塞的小山村,如果不考虑被牺牲掉的两代山民的辛酸泪,站在今天的角度客观看,半个世纪的封闭为我们保留下来古朴的民俗民风与民宅

       山坡上破旧的石板房像化石一样赤裸裸地揭示着穽底村昨天的生活,无论房山墙是土坯还是砖石,房顶几乎都是薄石板。不过从墙的材质可以推测建设年代、以及这户人家当年的贫富状态,比如住土坯房的一定比较贫弱,住石头房的家中壮劳力多,住砖房的应该经济条件好一些。如今大部分村民已经外出务工或搬到山谷平地新建筑里,依然留守在山上老房子里的,基本都是老人。从山墙上小广告中的“买”字,可知留守村民的文化含量仍然不富裕。

       大约20年前,穽底村开始修路,先是修了大名鼎鼎的挂壁公路,然后又修了普通公路,如今交通还算方便。村民通过旅游业以及贩卖土特产和中草药逐渐脱贫。村中的祥云湖、大水坝、挂壁公路、以及附近的猪叫石、太行天路等,吸引了无数的游客。穽底村可谓涅磐重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