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也不怕穿错汉服!一本书揭秘中华服饰所有细节

 君悦2015 2020-12-25

▲《中国服饰通史》


你是否了解中国服饰的变化和多样?一部内容绝对丰富的《中国服饰通史》,细致讲解上万年中华服饰细节!上海戏剧学院服饰复原专家刘永华教授,3年倾尽心血手绘创作,60分钟讲解音频、300幅手绘图、450余件文物百分百还原,带你全方位为汉服追本溯源!

中国是衣冠大国,拥有灿烂的服饰历史,然而古人的华丽多随岁月而去终难一见。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国家一级文物)

幸而今天有人能用他的生花妙笔,严谨、精细地复原出古代服饰,描摹出历史的纤毫与华丽,使我们能被其精美和硬核所吸引。
《中国服饰通史》跨越上万年,向你展现中华服饰的别样国潮风采。

 

3米长卷,让你一眼看不完的书

展开长达3米的长卷,让《中国服饰通史》成功地引起人们的注意。近两个标准成年人身高长的页面里,丰满的信息量,清晰呈现近万年中华服饰的发展历程。

(两个小姐姐那么长!)

(本书的总编辑敖德老师)

长卷拉开,各朝各代的服饰一一呈现在眼前,如同在一个长3米的T台上来了一场跨时代的时装show。

(建议横屏看,治好颈椎病)

平展铺开的画面里,除了能看到各个朝代的服饰特点和精华,更可以横向比较各个朝代的服饰差异

(商西周的服饰朴素,隋唐时期服饰讲究且样式多变)

打破书方方正正的单页阅读方式,让读书像欣赏画卷一样充满风情。

(real解压的翻书方式)

时间推进,从服饰变化看历史变迁

忆往昔,历史年代表背到口干舌燥?看今日,时间轴咔咔横贯全书,一眼万年,从此历史记心中。

(时间轴以颜色区分,主图代表着对应朝代的特色服饰)

各朝服饰特点,结合简洁文字解说,清晰又明了。每一个跨页,既可见各朝代特色,又可从中看出继承与发展。服饰发展的历史,也是政治、文化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现。

(明朝因统治需要,提倡和要求服饰遵从唐宋式样)

时间轴颜色呼应的小色标,方便快速定位这是哪朝哪代的服饰。一不小心,以为自己误入开心消消乐的中华赛区。

七大主题,给你中华服饰的全套餐

中华服饰,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衣和裤。《中国服饰通史》从戴在头上的帽子(冠),到样式各异的发式、脸上的妆容、穿在身上的服装、附于衣物上的配饰(如玉佩)、脚上的鞋履以及不容错过的军戎服装,七大主题,多方面呈现中华的服饰精粹
你会看到隋朝6岁小公主金光灿灿的随葬品——镶宝石金项链。

(实物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也会看到和时下潮兴的某GG雪地靴遥相呼应的明代长筒靴。
同样不能错过疑似杀马特文化始祖的六朝时期鸦鬓髻发型。
唐代这么美的妆容,只想一人血书求小姐姐做一期国潮妆容的vlog。

“这不是照片?”“是手绘图?!”

《中国服饰通史》根据文物与史料复原服饰,呈现中华服饰的动态变化过程
作者刘永华,在服饰复原领域深耕30余年,67岁的他从上海戏剧学院教学岗位上退下后,如今仍致力于服饰复原研究。他遍寻资料、到博物馆蹲守描画实物,历时一千多个日夜写成此书

(作者正在作画《服饰·五十六个民族》)


(作者的手稿图)

“几可乱真”的手绘图像,细致呈现文物细节

(猜猜哪个是作者画的?)

照片都拍不到的,作者画给你看。

(青铜立人·作者手绘图与博物馆现场图)

由处女座成员组成的编辑团队,细磕书中每一个细节,力求更真实和全面地呈现中华服饰特点

服饰之美,美在细节

中华服饰的美,是一种不用言说的美。
看到精美的服饰时,我们除了说出“哇,牛X啊!”之外,我们还能看到“美”以外更多的是“细节”。一针一线之间,服饰之美,就在无声之中编织。衣服上的纹样,充满可探索的故事性。

(从精彩的纹样到成衣)

服饰也反映等级制度,让人好奇过往的时代。

(满身的玉佩,是财富的象征,也是等级的显现)

古代也有高科技,窥见老祖宗的智慧。

一等于多,服饰大礼包奉上!

买一本《中国服饰通史》=画卷+八卦时报+装饰画+神奇小魔术?
重要头牌:3米长卷,读书读出新感觉。
不容忽视:考古时报,服饰背后的好玩故事都告诉你听。

(时尚女装来源于戎服?)

挪不开眼:唐代美女挂画
惊掉下巴:奇妙变妆画
中华服饰,藏国之粹,反映时代变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潮流风向标。正像《国家宝藏》在某期结束语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唯有知来处,才能明去处

点击下方小程序

立即拥有这本《中国中国服饰通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