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4年,英国人迈克·哈彻在中国的一条...

 铁血老枪 2020-12-25
1984年,英国人迈克·哈彻在中国的一条沉船上,捞起23.9万件青花瓷和45公斤金锭。2年后,这23.9万件瓷器在荷兰公开拍卖,国家文物局得知消息,万分焦急,凑了3万美元想去将文物买回来。

没想到,中国陶瓷专家在拍卖现场待了整整3天,竟然连一次举牌的机会都没有——每一件瓷器的起拍价格,都在估价的10倍以上,叫价一路走高。

3万美元形同废纸,20多万件珍贵的中国文物,眼睁睁看着落入他人之手,而瓷器的真正主人成了“看客”,中国人的心在滴血。

这次拍卖,让迈克·哈彻名利双收,他赚了2000多万美元,狠狠的发了一笔横财。他也成了中国考古界的头号克星,为了提高价格,沉船上的其他60多万瓷器,全部被他砸碎扔掉。

这次拍卖会也成了中国考古界的耻辱和伤痛。

保守估计,盗贼们在我国盗取打捞的文物价值在40亿左右,无奈的是当时我国的打捞技术十分落后,没钱没技术没设备,甚至连潜水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只能忍气吞声,看着我们的宝物落入他人之手。

再不开展打捞沉船的事业,中国损失将更加惨重。

在荷兰拍卖会的第2年,198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刚好在同一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找到中国文物局,想寻找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莱茵堡号”。

中国决定和英国公司合作打捞,在英国专家精确估算出的沉船位置,一挖斗下去,“抓”出上百件瓷器碎片和1条1.7米长的鎏金腰带。

正当英国人准备展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有人意识到不对,这是一艘中国的古代沉船,根本不是“莱茵堡号”!中国随即拒绝了英国的打捞,并和英方解除了合同。

随后国家文物局根据捞上来的文物鉴定出:这是一艘宋元沉船,并命名为“南海一号”。

1989年,中日决定联合打捞“南海一号”,没想到仅合作了5天,日方发现打捞耗资巨大,不肯再继续合作。

而我国当时水下考古刚刚起步,根本不具体独自打捞的技术和财力,无奈之下,“南海一号”打捞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了。

从那以后,我国重视培养水下考古人员,先后派几批水下考古人员出国培训,并积极组织近海考古训练和演习。

2001年,国家水下考古中心对“南海一号”进行了全方位的寻找,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在勘测日程的最后一天,考古队员发现了“南海一号”的准确位置——它躲藏在2米多深的淤泥里头。

2002年,水下考古队得到了国家4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终于可以对“南海一号”进行局部打捞和大规模考察了。

2002年3月,当我国水下考古队员潜入海底凿开一人窗口进入船内时,他们惊呆了:在一个面积仅几平方米的小舱内,4000多件精美绝伦的瓷器完好无损、灿然如新!当他们把几千件宝贝小心翼翼带到水面时,“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又想大笑,又想哭一场!”

守望得云开见月明,直到2007年“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才正式开始,这距发现它已经整整过去了20年!

2007年12月22日上午11时,沉睡800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出水那一刻,现场人无不热泪盈眶。

这次打捞,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整体打捞沉船的先例,也开创中国水下考古的新纪元。

同时,这也成为了史上最贵的打捞。打捞工程花了1.5亿,加上建博物馆的1.5亿,一共花了3个亿。“南海一号”进入博物馆后,预计博物馆每年的运营费还需要2000万元。

对于“南海一号”上的文物价值,外界也进行了各种估算,甚至有媒体估计这些文物价值达3000亿美元。

“南海一号”的打捞不仅对中国水下考古事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同时,其搭载的文物有可能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秘密,其文物考古价值远远高于经济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