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菜的张三(有时候灯光更像太阳)

 阵风过后清凉 2020-12-25

冬至的凌晨,市郊是冷的,张三的冷是比藏在被窝的城里人要寒冷的多。

张三在弥漫着浓浓的雾气里,骑着他的电三轮在雾中穿行。在这寂静的夜里,三轮车电机的嗡鸣,就像一列老式的蒸汽火车在大山中呼啸。

冷风推着冷雾透过口罩的防护,轮番刺激着张三的口鼻。雾发着霉的味道,让张三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专家说,这是雾霾,是有毒的雾。环保部门说,这是城市车多造成的,必须把车辆运行的总数降下来。双方一结合,接着就出台了单号单行,双号双行的政策。

张三突发奇想,城市的人也是多的,治理雾霾不如从人下手,比如,从西医上下手改造人的肺,强化人的肺部功能,最终做到“群体免疫”;又比如,从中医上下手研发一套“修炼大法”,没事时,大家都盘腿修炼,把雾霾当成“仙气”吸收,最终把它转换成强身健体的“良药”(偷笑)。

雾里看灯,路上前行,发黄的灯光指引着路。眯着眼的张三,在淡黄的灯火里,似乎感到了一丝的温暖。其实,有时候灯光更像太阳,对于逆境的人,一句关怀的话,犹如春暖花开;对于饥饿的人,一粒米饭,就是一个夏天。

张三赶到城郊批发市场的时候,已是凌晨两点。这里早就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了。卖菜的,睡衣高高的卷着袖子,卖肉的,涂着血色的红唇,偶尔传来的鱼腥在二者之间飘荡。

如果说城市起的最早的是环卫工人,我敢肯定那是一句很不准确的话。说这样话的人,他指定没有来过这里。

张三的菜昨天卖空了,被那个怪老头全部收购,今天的菜采购要多些。

昨天是个奇遇,最不像卖菜的张三遇到了最不像买菜的老头。张三刚干这个行业,所以不很会报价,老头也不去砍价,也不在乎张三把报价说的磕磕巴巴。

老头姓喻,他给张三介绍他自己,叫我喻老头就行。喻老头有八十岁左右,着一身灰色的旧中山服,一双老式步鞋。头发花白后梳,因为瘦的缘故,消瘦的脸颊上那双眼睛显的格外大,看上去很是精神。一米七几的个子,加上那么大的岁数,背一点也不驼。他的拐杖,对他来说就像一个装饰,或者说是身份的象征。

张三慢慢骑着三轮车跟着喻老头来到一所儿童福利院。途中喻老头,曾经弯下腰捡了一个纸箱子,嘴里嘟囔着说:“这能换两只铅笔。”

当张三把菜全部卸到厨房出来,看到福利院的负责人,对喻老头不停的感谢着。张三这才明白,这老头到这里是来捐赠的。

喻老头从张三手里要过那个纸箱,对张三摆摆手,意思是让张三回去。张三点点头,走了。

并且是把喻老头给的钱,夹在了纸箱里。

张三走了很远接到了喻老头的电话。

喻老头在和张三去福利院时,留了张三的电话,并对张三说:“你刚卖菜,我帮帮你,以后有需要我给你打电话。”又说道:“我也喜欢看你看的书。”

喻老头发现了纸箱子的钱,叫张三回来,要把钱给张三。

张三在电话里给喻老头说了句:“人追逐利益有时也要善良。”说完这句话,张三就挂了电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