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吴风草 | 大风起兮一片黄

 小山草木记 2020-12-26

◎大吴风草

Farfugium japonicum

菊科 Compositae>> 大吴风草属Farfugium

当下时节,是菊科的季节。

走进宁波山野,放眼四望,到处都是菊科野花尽情绽放。白中略紫的三脉紫菀,是最常见的,大片大片开满在山路两边的林下、崖面,间或有一丛丛黄色的千里光、野菊点缀其中,再仔细看看,或许还能看见陀螺紫菀,一种比三脉紫菀花朵更大、颜色更紫、苞片排列似陀螺的野菊花,沿着枝条一直长开去,常常把自己开成了一条条美丽的花棒。这些美丽的野菊,把山野打扮的似锦如霞,美丽迷人。

而在城里,当季最常见的,则莫过于大吴风草了,姚江边上,海曙公园,南环高架之下,到处可见其独特的身影。大吴风草最突出之处,是它们的叶子,马蹄形、硕大如荷叶的圆叶片,和菊科那种常见的叶形差别太大,在它们不开花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它们也是菊科之一种,只会让人想起冬瓜或者南瓜叶,有时还幻想着那翠绿丛中,会不会结出大冬瓜或者大南瓜呢?及至开花,一根根粗壮的花葶之上,拥簇着一团团金黄色的典型菊科花朵,才知道,哦,原来这也是一种菊花!

看到大吴风草这个名字,总是会很莫名地想起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故顺手就写下了“大风起兮一片黄”这个标题,意为秋风乍起之时,大吴风草一片金黄。大吴风草之名从何而来呢?查了很多资料,包括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陈淏子的《花镜》等等著作,均未查到记载。

后来在闲翻《本草纲目》,发现了一个“薇衔”条目,条目之下还有糜衔、鹿衔、吴风草、无心、无颠等很多别名。其下两条集解值得重视:一是苏恭曰︰南人谓之吴风草。一名鹿衔草,言鹿有疾,衔此草即瘥(chài)也。此草丛生,似茺蔚及白头翁,其叶有毛,赤茎。又有大、小二种︰楚人谓大者为大吴风草,小者为小吴风草。二是李时珍引郦道元《水经注》云︰魏兴锡山多生薇衔草,有风不偃,无风独摇。则吴风亦当作无风,乃通。

引文中,苏恭明确提到大吴风草名字,但他说大吴风草似茺蔚,又有点不通,茺蔚即今之益母草,大吴风草叶大,莲座状基生,而益母草叶狭,逐节上长,两者形态差别巨大,怎么会类似呢?至于郦道元的观点,似有理,又无理,前一句说到锡山,即属吴地,后面一句描述大吴风草之姿态,云何“无风独摇”又成为“吴风”之名字了?很难理解。中国植物志亦未收录“薇衔”之名,估计专家未认可“薇衔”即是大吴风草。



中国植物志条目下还有一句话吸引了我的目光,“本种早在 1856 年就由 Fortune 从我国清朝政府的花园中引至英国栽培,并选出了一些栽培品种。”这个Fortune是何许人?因为刚刚读完了萨拉.罗斯的《茶叶大盗》和福琼本人的《两访中国茶乡》两本书,知道此人可是一个改变世界历史的超级经济间谍。此人全名罗伯特·福琼,曾受东印度公司差遣,先后潜入中国茶叶核心产区安徽松萝山和福建武夷山,盗取无数优质茶种,成功引种至印度加尔各答和斯里兰卡,还将制茶工艺和技术完整复制过去。印度茶叶由此崛起,而中国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份额,由绝对垄断地位的92%,一路下跌至6%,中国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经济入不敷出,国力由此衰弱。大吴风草居然和茶叶大盗福琼也有关系,真是让人惊异! 

跟着草木 走过四季


关爱自然  敬畏生命

江南四季花历/甬城草木地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