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珊瑚 | “最熟悉的陌生人”

 小山草木记 2020-12-26

◎草珊瑚

Sarcandra glabra

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 >> 草珊瑚属

作为一个江西人,对“草珊瑚”这个名字最熟悉不过了。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江西在全国叫得响的工业产品并不多,除了曾名列全国同行前五位的赣新电视,也就是以草珊瑚为原材料的牙膏和含片了。

那时候,草珊瑚牙膏风靡一时,草珊瑚几乎成为牙膏的代名词,和两面针等民族品牌一起,称雄中国牙膏市场。而1990年推出的复方草珊瑚含片,则更加厉害,让江西中医学院小小的校办工厂江中制药实现火箭速度般的发展,公司1993年即进入全国同行第七位,1994年又挺进“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列,一举成长为现代化的制药巨头。

一把小草,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让江西名声大振,成为当时全国经济领域引人注目的焦点。新华社记者施宝华、杨健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题为《江西一把‘草’—‘草珊瑚现象’透析》的深度报道。晚上翻检旧物,发现20年前为写本科毕业论文而收集的这份剪报,居然还在本子里夹着,感慨不已。

时至今日,在洋品牌的冲击之下,草珊瑚牙膏在市面上已不多见。不过,在空气质量堪忧咽喉经常不适的当下,草珊瑚含片却依旧是人们身边的常备之药,市场地位依然显赫。话说回来,虽然“草珊瑚”闻名已久,但真正在山野亲见草珊瑚,却也只是前年的事情,堪称“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6年国庆节回家,和父亲去邻县峡江道教名山玉笥山刷山。在山谷之中的小溪边和茂林下,不时看到一种结着青果的小灌木成片生长着。当晚回到家,拿出我的草木启蒙书、出版于1979年的《江西草药》,查对山上拍到的植物,当翻到“接骨金粟兰”这页彩图时,不禁惊喜异常,原来这就是“肿节风”,亦即如雷贯耳的草珊瑚!

草珊瑚为常绿半灌木,一米左右高,很好辨认。其叶革质,卵状披针形,对生,主脉和侧脉均在叶面凸起,叶边缘具粗锐锯齿,特征十分明显。其茎与枝均有膨大的节,和竹类似,草珊瑚有很多别名,如肿节风、节骨茶、九节风、九节茶、九节兰、九节花、竹节茶等等,都是因这一特点而取的。

草珊瑚的花非常奇特。中国植物图像库里,有几张草珊瑚的花图,是徐克学先生在华南植物园拍摄的。但见两三厘米左右长的圆锥花序上,有一些绿色、米色的东西,看不到花瓣,也看不到花萼,甚至连花梗都没有。看植物志描述才知道,那绿色坛状的,就是雌蕊,同时也是子房,是初果,没有花柱,顶上那点吸盘状的东西,就是柱头了。而所谓雄蕊,就是绿坛子上长出来的那一枚米饭一样的东西,其顶部黄色部分,就是花药了。这种让人分不清是花还是果的花序,还是第一次看见。

草珊瑚是一种典型的观果植物,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们宝石般的果实。果实有红、黄两种颜色,红色最常见。红果成熟时,如珊瑚宝石般鲜艳夺目,在绿叶之中非常显眼,草珊瑚之名即来自于此。其挂果时间可从十月底持续到一二月份。现在正是最佳观赏时期,尤其是在深山冰雪尚未融化的这几天,如果能够遇见几丛雪中草珊瑚,红果、白雪和绿叶的搭配,一定绝美。

草珊瑚在长江以南均有分布,浙江也有。小山就曾在宁波鄞州、温州乌岩岭遇见过。不过江西的草珊瑚更有名一些,一些文献亦可以证明。清人吴其濬的植物学巨著《植物名实图考》之中,就有关于草珊瑚的记载:“接骨木,江西广信有之。绿茎圆节,颇似牛膝。叶生节间,长几二寸,圆齿稀纹,末有尖。以有接骨之效,故名。唐本草有接骨木,形状与此异。”在其书中,名为“接骨木”的植物有两种,结合所配之图及文字描述,本种为草珊瑚无疑。《江西草药》之中也有这个名字。

中国植物志记载:“草珊瑚全株供药用,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近年来还用以治疗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有缓解、缩小肿块、延长寿命、改善自觉症状等功效,无副作用”。除了牙膏和含片,有些地方也有摘叶制成保健茶的,但从上述记载来看,草珊瑚无疑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开发利用还有很大市场空间。期待科技的进步,能够让这种神奇植物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跟着草木 走过四季


关爱自然  敬畏生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