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本课程】承载了满清历史的沈阳东陵(下)

 一起悦读吧SH 2020-12-26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569篇文章

作者  l  王向军

制作 l  王向军、孙晓明

清福陵,又称沈阳东陵。
接上篇
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即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
福陵不仅修建了功德碑亭,还根据地理条件修有一百零八级石级,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是福陵的又一个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
 山脚起势是一段桥名为“卧波桥”,是为一百零八级台阶作铺垫。 卧波桥的桥面石板被凿成规矩的形状,与现在的步行砖有点相似,摩擦力很大,不用担心雪天路滑。


“欲知福陵绝佳处,石阶送尔上天登”。


我站在山下,看一级一级石蹬通向高处,心里却想着其它的一些东西中国古代有很多数字很神奇,比如九、比如一百零八、比如九九八十一,也许大家还记得《水浒》里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合起来正好一百单八将。 “一百单八蹬”就是寓意要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福陵平安无事。 还有另一种说法,佛家说凡人都有108种烦恼,为去掉这些烦恼,念佛要108遍。晓钟要叩108下,佛珠要用108颗,所以佛教建筑多与此数有关。据专家考证一百单八蹬的建筑形式在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山西五台山上的菩萨顶。


真的正好一百零八啊,站在石级之上,我回望来时的一级级台阶。这台阶,清代皇帝祭祖也曾一步步缓缓走过的。可理想中千秋万代的大清基业,现在又在哪里呢?


一步步接近陵寝的中心,眼前便是功德碑碑楼,也叫碑亭,是重檐歇山式四门建筑(抚顺的永陵可是两门哦,到这里开始四门了)。


碑亭前面的地上,左右各一个被削去头颅的石兽,头朝南,据导游说叫“霸下”,是排水的出口,文革的时候,一个被砍头,一个被去尾(真是罪过),我看不像霸下,但是具体是什么,我还真说不准。
碑亭内正中立着康熙皇帝亲笔的“大清神功圣德碑”。碑高5.5米,蛟龙首,由六条出水蛟龙盘曲,碑文也是康熙皇帝御撰,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称颂了努尔哈赤的开国立业的丰功伟绩。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network


此碑不是本地所产,而是来自千里之外的顺天府(北京)房山县。这块碑由数块巨石组成,寒冬腊月,每隔一里地掘一口井,将路面浇成冰面,用“旱船”的方式运来盛京。石碑有个讲究,不能用牲口运送,使用牲畜是对陵寝的亵渎,只能凭借人力。这些巨大的石块经过长途跋涉运进盛京,又经过长时间的选择、雕刻,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功德碑。


碑座是龟趺,也就是龙生九子的霸下,它平生喜欢负重,碑下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地伏”四角各雕一凹型海水漩涡,每个漩涡内各雕一鱼、鳖、虾、蟹。皇帝是真龙天子,是龙的化身,而龙是大海的主宰,所以雕刻了虾兵蟹将这些龙的最忠诚的卫士。


从碑楼北小门出来,两侧还有齐班房,饽饽房,果房、涤器房、茶房、膳房、宰牲亭等,这都是祭祀时用来工作的建筑物。


隆恩门是清代陵寝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门户,上有三滴水歇山式门楼,周围边廊,尚北明间避门,黄琉璃瓦顶,原来隆恩门两侧有八颗松树,象征皇帝生前文武大臣垂手恭立于门前,故称为“站班松”。


进入隆恩门就是方城。四四方方的一座小型城池,城高5米,周长370米。隆恩门的两侧有砖砌石阶,拾级而上便到了方城之上。


四角建有角楼


登上城墙,俯视方城,帝王恢弘之气油然而生。这个形如城堡的方城是清福陵的建筑特色之一。


何为孝?《荀子.礼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满清号称“以孝治天下”,事死如事生,方城就是皇都的象征。 近距离看看陵寝的屋檐。


神道居中处就是隆恩殿,这里是满清后来的皇帝前来祭祖及举行仪式的地方。墓主人在这里享受祭祀烟火。


丹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纹,有些地方已经开裂了。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再来看这里,已经看不到我们今天入眼的风景。


有人曾这样来描述隆恩殿:“隆恩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周围边廊。上盖黄色琉璃瓦,架梁全部为和玺彩绘,隆恩殿三间四门八窗,明三间以隔扇门为装饰。殿内有大暖阁,大暖阁内供小暖阁。”


左右还有东西配殿。


殿前右侧有焚帛亭一座。


隆恩殿的背面不大的空间内,安放着二柱门(大祭时开启木门望陵而祭)、石祭台(是主祭者向宝顶祭酒、举哀之处)。


EDITOR
台上是石五供。


洞门开启,幽深漫长的门洞里,你会感觉自己忽而由阳世进入阴间,阴阳相隔。所以有很多人不爱去陵寝游览,可能也是心存忌讳。
洞门之上就是陵寝的明楼,清代陵寝大多有这个建筑,里面立着“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1962年5月7日大明楼起火被毁,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明楼是后来修复的。


由洞门进入月牙城,迎面北墙正中有一块彩色琉璃照壁,也叫月牙影壁。壁上是11朵牡丹,对应着清代11位曾经在北京俯视九州的皇帝(皇太极终其一生没有入关,这里暂时不算)。花朵有大有小,与他们在位的时间和寿命的长短相关。这个照壁是康熙时候建造烧制的,如果他知道有这个寓意,会不会将整个墙面都贴上无数硕大的牡丹呢? 也有人说此照壁是地宫的入口,地宫什么样子,里面埋藏着谁,至今还是个谜。


“天有阴晴,月有盈亏”,满月象征团圆,而月牙则代表离散。人死谓之亏,所以把这里修成月牙形,以示悲哀。城内空旷、沉寂。月牙城这种建筑是清代陵寝的一大特点,它是方城和半圆形宝城之间修建的一个特殊的空间。


月牙城再往北便是宝城,这是一座半圆形的“城”,由青砖垒砌。相传修宝城要用“童子夯”,就是修夯打衬土时,用十岁左右的男童踩踏,不用木夯或石夯,在古代人心中,童男童女是圣洁、吉祥的象征。


宝城中间高大的土丘就是“宝顶”,又叫“独龙阜”,实为坟丘。“宝顶”之下就是福陵的“心脏”部位地宫。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就长眠在这里,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族之女,十四岁嫁努尔哈赤,乃清太宗皇太极生母,二十九岁崩。


孝慈高皇后“庄敬聪慧,词气婉顺,得誉不喜,闻恶言,愉悦不改其常,不好谄媚,不信诡佞。” 孝慈高皇后死后,努尔哈赤“深悼之”,数月不饮酒,并将她葬在自己家院子里,三年之后,才迁葬赫图阿拉尼雅满山岗,天聪三年迁葬福陵,一生只生了一个男孩儿,这个男孩就是皇太极。 太祖努尔哈赤《清史稿》记载的妃子共有五位:孝慈高皇后、元妃、继妃、大妃、寿康太妃。 地宫中是否还埋葬有其他嫔妃,以及地宫到底是什么模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宝顶之上有棵榆树,是附会新宾永陵的神榆。 环绕着宝顶,在城上一圈圈走,思绪万千。


以下内容权作墓主小传吧,写得不完整,重点记录了他后半生的一小部分生涯。 努尔哈赤作为一代英主,以十三副遗甲起兵,为祖父和父亲报仇,一路过关斩将,创建八旗,八方收纳英才(这些在赫图阿拉老城和沈阳故宫的叙述中都有提及)。尤其是沈阳辽阳两次战役,尽显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但也透着他残暴粗犷的个性和嗜血的戾气。 后金军每次胜利,几乎都会延续以往的做法:屠城、烧杀抢掠后大部分军队带战利品返回抚顺赫图阿拉老家。 攻打沈阳辽阳前,形势很微妙,努尔哈赤的建州(赫图阿拉)在东,开原铁岭(作为沈阳、辽阳北部屏障已经落入后金之手)、叶赫(已灭)在北,蒙古在西北(努尔哈赤对蒙古实行满蒙联姻,抚绥政策),已经形成月牙形包围,包围圈中的就是辽东重镇沈阳、辽阳。 因有明朝著名将领熊廷弼守卫,后金攻打沈阳、辽阳的时间整整后延了一年余。可叹啊,这样一个能退虎狼之师的良将,却死在明朝的党争之下,与袁崇焕的命运出奇相似。唉!明朝不灭,天理难容啊。 对这两座城池,努尔哈赤主要采用了诱敌出城策略,攻打沈阳,一天而下,后金军屠城,军民被杀七万。五天之后后金铁骑到了辽阳,经四天激战,辽阳城破,城内男子剃发衣服,女子盛装,山呼欢迎后金军入城,看来在后金军的威势下,边民的心态也有了变化。 辽阳一战是努尔哈赤取得的最大胜利,迁都辽阳后,努尔哈赤建东京新城供旗人居住、老城由汉人居住,这是建州女真第一次把城建在平原(以往如“赫图阿拉”城,均是山城),满汉分城而居也由此开始。 后又迁都沈阳,建宫立府,建了大政殿和十王亭(沈阳故宫部分已经有记叙,这里不再赘言)。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遇到了他戎马生涯以来第一个敢于直面他的暴虐并给他致命一击的人袁崇焕。 在攻打宁远之前,右屯守将遁,锦州守将逃,唯有宁远道袁崇焕偕总兵满桂,副将祖大寿据城固守,会集军士,泣血盟誓。天寒地冻,誓死守城,并向城下后金军放西洋炮,颇伤后金士卒。 努尔哈赤罢攻。 二月回沈阳,语于诸贝勒曰: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同年八月丙午,努尔哈赤崩于爱鸡堡。在位11年,享年68岁。天聪三年葬福陵。 《清史稿》中的《太祖本纪》最后一段论曰: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于岐、丰,无多让焉。

 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他开创了大清的伟业,繁衍了一代代黄带子天潢贵胄。指点江山,青史留名,他这一生堪称辉煌。 但是八旗兵铁蹄下,沾染了太多辽东汉人的血。 

我想说的是: 努尔哈赤功绩与恶行参半,柔情共铁血长存。

别忘记在底部点个赞哦~

延 伸 阅 读

 承载了满清历史的沈阳故宫

【校本课程】承载了满清历史的沈阳东陵(上)

 《说文解字》中的木类字

这几个汉字的故事,每一个都很有意思

 古诗文教学中的读音问题——“斜”

 古诗文教学中的读音问题——“衰”

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学 会 扩 写 句 子

写好文章小妙招——长短句

 掌握看图写话小妙招——学会提问

 语文教师看过来!怎样利用图画资源,教好部编教材,新抚区教研员这样指导你......

投稿方式

1、美篇:微信15041366367

2、135编辑:323968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