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议收藏】查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浅谈,适用于纪委监委、巡察等一线人员!!

 不一樣的煙火3j 2022-09-09 发布于陕西
一、查账的基本方法
                                 

(一)顺查法

    1.定义:根据会计业务处理的先后程序进行检查的方法,即按照所有原始凭证的发生时序逐一进行检查。

    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核对并检查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核对检查日记账、明细账、总分类账,最后以账簿来核对会计报表。

    2.检查程序:凭证→账簿→会计报表。

    3.适用对象: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账实不符、业务量少的小型企事业和行政单位。

    4.优缺点:可以详细把握本单位账务信息,但必须对每张凭证、每本账簿逐一审查,费时费力,难以抓住重点。

                                 

(二)逆查法

    1.定义: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相反方向检查的一种方法。

    从检查会计报表开始,对可疑账项和重要项目逐项核对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并有目的地审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结果。

    2.检查程序:会计报表→账簿→凭证。

    3.适用对象:已掌握一定问题线索或业务量大的单位。

    4.优缺点:简捷省力,易于快速发现问题,但对查账人员的个人经验要求更高。

                                 

(三)详查法

    1.定义:对查账期间的全部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审查。

    详查法既要对凭证、账簿、报表审查,又要审查有关的经济资料(工程立项、合同协议等)并加以分析。

    2.适用对象: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简单或为了揭露重大问题而进行的专案审查。

    3.优缺点:审查内容全面,结论和评价准确、科学,但工作业务量大。

                                                                       

(四)抽查法

    1.定义:查账期间从全部凭证、账簿、报表等有关资料中抽取部分项目进行审查并据以推断全体情况的一种审查方法。

    2.优缺点:节省时间和人力,但抽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审查的结论和评价准确性较差。

(五)核对法

    1.定义: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会计记录间的有关数据进行核对,确定其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是否准确的一种方法。

    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核对、凭证与账簿的核对、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核对、总账与会计报表间的核对。

    2.优缺点:容易发现问题,但比较费时。

(六)鉴定法

    1.定义:超出查账人员的能力,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对书面资料和有关经济活动进行鉴别的方法。

    2.内容:如对资料真伪的鉴定,字迹真伪的鉴定,质量、价格的鉴定,经济活动合理性、有效性的鉴定等。

(七)审阅法

    1.定义:对凭证、账簿、报表、计划、预算与合同等文件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审查。

    2.目的:通过有关资料的仔细观察和阅读,借以发现一些疑点和线索,以抓住重点,缩小检查范围。

(八)查询法

    1.定义:通过询问单位内外的相关人员取得口头或书面证据,以证实某些书面资料和客观事实的一种调查方法,可分为面询法和函询法。

    面询法是指由查账人员向被查单位有关人员当面征询意见、核实情况的一种查账方法。

    函询法是指查账人员根据查账的具体需要,设计出已定格式的函件寄给有关单位和人员,根据对方的回答来获取有关资料,或对某些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查询方法。

    2.适用范围:对所发现的可疑账项或异常情况,对内部控制的调查,以及对经济效益的审查都可向有关人员查询,收集真实可靠的证据。

    3.重点:在采用查询法时,事先应明确查询什么问题,找什么人查询,如何查询,要讲求方式方法。

(九)盘存法

    1.定义:对各项物资进行实地盘存,查证实物的数量、品种、规格、金额等实际状况,确定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检查方法。盘存法有直接盘存和监督盘存两种。

    2.适用范围:用于各种实物的检查,如现金、有价证券、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固定资产等。

(十)计算机审查法

    1.定义:运用Excel、SQL2008数据库、财务审计专用软件等帮助审计人员计算、复算、复核、分析审计数据,查阅分析会计账簿、凭证等数据的一种方法。

    2.适用对象:已实行会计电算化记账单位。

    3.优缺点: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增加准确性、减轻劳动量。

二、重点账户检查方法
                                 

(一)资金账户

    1.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通过翻阅银行存款、零余额用款额度明细账,抽取大额支出银行转账单进行核对,查看对方单位与本单位是否有正常的经济业务事项,着力发现有无挪用公款行为。

   2.现金

    检查现金账户,主要是对出纳人员保管的库存现金进行突击检查办法,对现金实物进行盘查,着力发现是否存在现金账与总账不相符、现金余额超标准、白条抵库、涨库亏库(现金长款短款)等现象,并查明原因,特别是对压库存里没处理的条子要逐个检查分析,弄清楚顶现金的白条子是什么条子,为什么没有处理。

    白条抵库亦称“白条顶库”,以不符合财务制度和会计凭证的字条或单据顶替合法单据,挪用库存现金的行为。

    定性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开户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收付,账目要日清月结,做到账款相符,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处理处罚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与警告或处以罚款:(三)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的,按凭证额百分之十至三十处罚。

                                 

(二)往来账户

    1.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

    有些单位将本应计入收入的款项虚列“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科目,意图坐收坐支。

    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应付账款,应当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核销的应付账款应在备查簿中保留登记。

    2.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对那些长期挂账未归还的款项要进行重点审查,看对方是否与本单位有经济业务事项,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之便借用公款、假借他单位(人)名义虚列应收款项以掩盖其使用公款的目的、已收回款项未交回财务或者先挪用后交回等现象,需要核对相应的业务是否合理,可以找对方对账。

    逾期3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到所购物资和服务,且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核销。核销的预付账款应在备查簿中保留登记。

(三)收入

1.收入分类:

   (1)行政单位

    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出财政拨款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

   (2)事业单位

    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 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2.查账要点

    (1)从非税收入票据入手掌握收入收款票据的管理领用情况;

    (2)检查票据使用情况,发现存根联中作废的发票一式各联票据是否齐全,是否有大头小尾票据,是否有被涂改、缺号等情况。

(四)费用

    行政事业单位很多违纪违法资金都是通过费用报销当时完成的,我们要仔细看每一明细科目的累计发生额度,与其实际业务对照分析,查看支出的合理性,对有异议的明细科目,要分笔核实票据,查验票据的真实性。重点查看在费用报销时是否存在“虚列支出”“借壳报销”“搭车报销”“重复报销”“擅自提高报销范围和报销标准”等问题。

                                 
三、异常事项检查方法
                                 

(一)异常数字

    每一类经济事项在一定时期内都有一个正常的变动范围,根据检查对象经济业务数量的变化,从中发现超过这一范围之外的特殊业务,作为检查的重点。

    1.从数值的大小变化发现问题

    前提是要掌握经济事项本身的界限,如本单位当月的燃油费超过上月的一倍或数倍就是奇异数字,需要进一步调查,以便弄清疑点。

    2.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问题

    前提是要掌握经济事项本身的正负性,如库存现金科目,一般来说为正数,如出现负数(红字表示)则为奇异数字,需进一步详细查明。

    3.从数字的精准度发现问题

    会计核算的数字一般要比财务预算的数字要精确,在会计核算中,该精确地不精确,不该精确的而精确到脱离实际的程度,均可认定为奇异数字。如单位购买一批煤,发票价税合计10000元,散货买卖一般很难出现这样精确的数字,是否为虚假发票或虚假事项需进一步调查。

    4.从数字与单位实际业务不相符发现问题

    会计数字可以反映一个单位的业务情况,如果会计数字中有明显与单位实际情况不符的经济事项,应该引起重视,需进一步调查了解。如某一单位自公务用车改革后已无公务用车,但发现在账务中出现车辆修理费、燃油费等公车运行维护费用报销票据。

(二)异常销货单位

    1.从业务范围发现奇异销货单位

    任何一个经济实体都有一定的业务范围,如果发现有的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事项与出具凭证单位的业务范围明显不符,则应引起重视进一步调查。如一个车辆维修厂开具了一份出售办公用品的正规发票。

    2.从购销单位、收款单位的矛盾发现问题

    在正常的经济往来中,购货单位是付款方,销货单位是收款方,如果发现购货单位是A,而付款单位是B,或者供货单位是C,而收款单位是D。

    3.从结算的期限长短发现奇异销货单位

    一般正常的单位开支中其经济事项发生具有一定规律,办公用品、车辆维修等都有定点单位,如果发现有的销货单位名称陌生、经济事项稀少、交易金额较大,则应引起注意,需进一步查明是否是虚列销货单位,虚构经济事项。

    4.从关联单位和关联个人的往来中发现问题

    对关联单位和关联个人之间的资金往来要特别引起重视,尤其是挂账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的经济事项。必须要弄清一个单位的内部情况,包括机构构成、人员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社会联系情况等。如某学校资金运行情况良好,又有国家政策扶持项目,但在财务资料中发现其他应收款科目挂有教育局某领导的款项,且挂账时间较长。

(三)异常银行账户

    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支付方式已转为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基本户已全部撤销或不再使用。在授权支付过程中,某单位会将资金从单位零余额账户转账到单位会计、出纳或本单位其他人员银行账户中,形成体外循环,逃避资金监管,形成“小金库”。

(四)异常时间

    从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发现奇异时间。如果原始凭证单据中没有反映经济事项发生的特定时间或所反映的特定时间与经济事项的内容有明显矛盾,都视为奇异时间。如部分单位存在节假日燃油费发票、原始单据中无经济事项发生时间。

(五)异常地点

    1.从距离的远近发现奇异地点

    在单位的采购事项中,同一商品、物资可以从多渠道、多地点采购,在价格、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一般应就近采购,如舍近求远、又无质量等特殊原因,应视为奇异地点,需进一步调查原因。

    2.从物资运动流向发现奇异地点

    物资运动流向决定了购销业务事项所涉及的地点的规律性,如果地点与经济事项的内容无关或者与经济事项的内容相矛盾,则视为奇异地点。

                                 

(六)异常结算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结算方式主要以零余额账户、银行存款、现金等进行结算,在检查财务资料时如发现大额提现、大额现金支出应引起重视,重点查看现金支出的原始凭证是否合理,附件是否充分,现金结算起点有无超过1000元,报销内容是否在现金结算报销范围内。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五条:

    开户单位可以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一)职工工资、津贴;

(二)个人劳务报酬;

(三)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四)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五)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六)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七)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前款结算起点定为1000元。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

四、重点问题检查方法
                                 

(一)收入不入账、多收少记

    1.对于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单位,可以检查其所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收据等资料,检查号码是否连续、有无缺号现象,重点查看作废的票据、收据存根联和票据联是否都粘贴完好,将票据存根联的合计数与入账数进行核对,确定票、账是否相符。

    2.将单位收款人员和缴款人员保存的单据进行相互核对,验证是否存在差额,若有则需进一步调查,追查资金流向。

    3.通过网络、走访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查清单位收入项目和规模,再与账务资料进行核对,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乱收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

   《XX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XX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XX政府基金目录清单》。

(二)虚报冒领费用

    主要舞弊手段有:伪造、盗用、涂改、重报、虚开或购买假发票和费用单据。

    1.重点审查报销的原始凭证的合理性,查看报销票据是单位还是个人出具的,票据中有无单位印章或个人手印,特别是代开发票方为本单位个人的发票应重点关注,若没有印章且无明细资料则可能存在虚构经济事项、套取资金问题。

    2.针对账务中发现的问题疑点,找领款人或收款单位进行核对,查看其手中的发票记账联、收据与报销的附件项目、金额是否一致,以获取虚报冒领证据。

    3.对已获取的证据采用鉴定法进行进一步审查,如对笔迹、手印、印章等进行专业鉴别,以验证真伪性。

                                 

(三)票据真伪性

    目前单位虚假发票开具内容主要有办公用品、燃油费、维修费、广告宣传费等。如果这几方面的支出奇高,就有可能存在开具虚假发票的问题。应重点审查每年的春节和中秋节所在的月份,是否存在开具虚假发票掩盖其滥发福利和公款送礼的事实。

    1.审查发票的填写内容。看发票报销联的抬头、时间、数量、单价、金额是否填写齐全;看发票物品名称是否具体、正确、清楚,如果写的诸如办公用品等类名称且金额较大,对这种情况不论付款用现金还是转账,都可能存在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发票开具有关问题的公告》(2017年第16号)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销售方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发票内容应按照实际销售情况如实开具,不得根据购买方要求填开与实际交易不符的内容。如果开具汇总办公用品、食品等发票,必须附上税控系统开出的《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清单》,并加盖发票专用章,否则取得的发票将不得作为报销凭证。

    2.审查物品名称是否为开票单位的经销范围。如家电维修部开具的发票,物品名称却是书。

    3.审查开票单位同发货单位、收款单位的名称是否相符,可登录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进行查询,可以查出发票领购方、详细开票信息等,进而验证是否存在虚构经济事项等问题。

    4.审查发票中印章是否存在模糊不清、盖有已倒闭经营企业的公章或税务专用章等现象,税务部门代开发票只盖代开发票专用章,而没有经营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个体经营者私章。

    5.对于账务中频繁出现且金额较大的某企业或个体户开具的发票,应到税务大厅实地调取其开具发票详细信息,确定其是否具有真实经济事项。

    6.在检查票据时注意票据正面或背面是否有特殊标记或手写字样,有无刮、擦、涂、改等“痕迹”,发现蛛丝马迹并加以判断。

    7.注重查看发票票号与开票日期的逻辑关系,如某一销货单位开具的发票,票号是连续的,但日期却相差甚远;同一天从某一销货单位开具购货内容相同发票,但发票票号相差甚远。

    8.运用盘存法,对于发票中记载的品名、规格、数量与实物进行实地核对,以确定有无实物入库,是否存在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

(四)“小金库”

    1.资金来源(13个)

    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资产处置收入、资产出租收入、经营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

    2.主要表现形式(8个)

    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等不入账;资产处置、出租、经营等收入不入账;代收款项返还的提成或手续费不入账;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咨询费、维修费等名义,代开发票转出资金;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转出资金;虚列支出转出资金;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采取其他形式设立“小金库”。

    3.查处方法

   (1)核实收入。摸清被查单位机构设置及职能,收入项目及收取方式,所有收入的来源渠道和环节,以利于我们确认是否所有收费都已入账。如被查单位有无门面房等租赁事实。

   (2)盘点现金。盘点时保险柜、抽屉等要全部打开,将清理借条、收费票据、现金支票、空白支票和转账支票存根、作废存根等资料相结合,与保管的实物资料相结合。

   (3)审查支出。首先分析支出项目增减变化情况,查看有无异常现象,如有的单位自某个月开始加班费、值班费、招待费等不合理支出没有了,而办公费、维修费等却突然增加了。其次要审查会计凭证后所附的原始单据,考究其真伪。最后关注账面上违反常规的奇异收支事项,如发现支付汽车保险费的车辆总数超过固定资产中的车辆总数。

   (4)抽查票据。审查各种收费票据的购买、领用、缴销登记薄和收据存根,抽查提供的存根及其反映的内容、金额是否真实、完整,开出的收据是否及时、全额入账。

   (5)核查往来。重点了解被查单位的下属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财务体制、经济业务往来等情况,选择一定比例的下属单位进行延伸调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用普通收据收取下属单位管理费和水电费,但该单位账上却没有发现此类收入。

                                 

(五)重复报销

    1.定义:将一张单据报销两次或记账联、发票联各报销一次,把已经挂失或作废的单据又私自报销,把前一个年度已入账的单据抽出在下个年度报销。

    2.查账方法:一是重点审查入账的票据是记账联还是发票联,记账联为销售方做销售收入的记账凭证。二是审查票据发生时间,查看是否是当年当月发生,对于跨年度票据,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要重点审查。三是账据核对,查验是否重复报销。四是全面检查时要注意在不同科目之间或“小金库”中是否有相同的报销业务。

五、常见费用检查方法
                                 

(一)办公费

    1.主要特征

   (1)一般为整数,发票后无具体采购明细;

   (2)发票开具日期一般为2月或9月等(春节、中秋等节假日);

   (3)售货单位一般为综合性商场、超市、名店等。如**百货大楼、**购物广场、**商务中心等。

    2.问题表现:

   (1)若发票无经手人签字确认,仅有领导批字,则可能存在虚假开票、虚构经济事项问题;

   (2)通过分析财务资料,要确认本单位经常在何处开具发票,该单位是否销售发票中开具的物品,如果该物品不在其经营范围内,则有可能是通过虚开发票报销其他费用;

(二)差旅费

    差旅费是指各单位工作人员临时到常驻地以外地区(不含城关镇)公务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

    1.主要特征:

   (1)无实质内容、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表现为:差旅费报销单据仅填写伙食补助、交通补贴等费用,每月报销人数、金额基本相同,其后无其他附件;

   (2)虚构差旅活动。差旅费报销单据中填写出差地与实际出差地不符,后附车票等票据与出差地不吻合;

   (3)变相旅游。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进行异地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

    2.问题表现:

   (1)虚构差旅活动,变相发放补助。主要表现为:差旅费报销单据仅填写伙食补助、交通补贴等费用,每月报销人数、金额基本相同,其后无其他附件;差旅费报销单据中填写出差地与实际出差地不符,后附车票等票据与出差地不吻合;

   (2)变相旅游。根据《XXX差旅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相关规定,严禁以任何形式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为此,需要查看本单位有无具体的学习交流、考察活动实施方案,有无详细预算、接洽函,可以通过向相关单位发函等形式印证本次活动是否属实,是否按方案组织实施,是否存在变相旅游等问题。

   (3)擅自扩大报销范围或提高报销标准。主要表现为:出差人员未严格执行“所有出差人员统一住标准间(单间),不得住套间”之规定,住宿费超限额标准执行;报销人未按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本单位将原应由个人承担的超支部分予以报销;报销出租小汽车费用等;

   (4)转嫁报销差旅费。主要表现为:被查单位未能严格按照规定开支差旅费,将应由所在单位负担的差旅费转嫁到下级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

   (5)使用公务车辆出差的,仍报销城市间交通费和市内交通费。

(三)公车运行维护费

    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包括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停车费和其他相关支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编制是否完整、细化;

   (2)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执行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配置和使用管理规定;

   (3)有无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

   (4)有无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豪华内饰;

   (5)有无超标准租用车辆、借用、占用下级单位和其他单位车辆;

   (6)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车辆;

   (7)违反规定公车私用等。

    下面着重介绍燃油费和维修费的主要特征和问题表现。

    1.燃油费

    近年来,部分单位用燃油费发票抵顶一些没有发票的业务,并呈剧增态势。要重点审查燃油费的合规性、合理性等,通过了解被巡察单位公车数量、燃油费年初预算数、当年实际发生数,查看燃油费发票抬头是否正确、发票日期是否为节假日等,以估算本单位燃油消耗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存在私车公养、公车私用等问题

   (1)主要特征:

    1)年初预算数与实际发生数相差较大。通过将燃油费年初预算数与实际发生数进行对比,查看二者数据差距规模;

    2)发票日期为节假日;

    3)发票抬头不合规(抬头为个人、单位简称或其他单位等);

    4)发票日期集中,无加油车牌号,并存在故意涂改日期现象。

   (2)问题表现:

    1)私车公养。若发票抬头为个人,则需记下其姓名,进一步核实是否存在私车公养问题;若发票抬头为车号,则需将其与被巡察单位公车车牌号进行对比,确定是否为单位公车,防止私车公养问题;

    2)公车私用。通过查看发票日期,结合当年日历,审查有无节假日加油情况,是否存在公车私用问题;

    3)超预算支出。通过将燃油费年初预算数与实际发生数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超预算支出数量及比例;

    4)燃油费消耗过大。通过将被查单位当年燃油费消耗总量与公车数量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每辆车每天燃油费消耗值,与理论值相对比,确定燃油费是否存在消耗过大问题。

    2.维修费

   (1)主要特征:

     1)维修费发票报销频繁,且金额较大,后仅附维修清单;

     2)维修发票为同一个汽车修理厂或公司,资金来往频繁。

   (2)问题表现:

    1)维修频繁,汽车零部件的维修更换频繁、重复修理,涉及金额较大;

    2)维修汽车零部件与公务用车所需零部件不符,存在私车公养现象;

    3)车辆超标准装修,或维修车辆不在本单位公车车辆信息表内。

(四)会议费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议费,一般是指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召开会议(或举办活动)所发生的相关费用。

    会议经费主要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和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含会议室租金、设备租赁费、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

    1.主要特征:

    (1)原始凭证仅附由**会议中心、**宾馆等单位开具的会议费发票,无会议通知、预决算表、签到册等资料;

    (2)会议方案所安排时间、人数等与实际签到册时间、人数不一致,人数相差较大;

(3)会议费中涉及到的场地租赁费、设备租赁费、餐费等费用与规定标准相差较大。

2.问题表现:

(1)会议费预算未细化到具体会议项目,超预算支出;

(2)一、二、三、四类会议会期超过限定天数,参会人员超过限定参会人员数量,工作人员超过会议代表人数限定比例;

(3)会议费超过综合定额标准;

(4)会议费中超范围列支不属于会议费范畴的费用;

(5)会议费是否向参会人员收取,是否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转嫁或摊派;

(6)会议费报销时未提供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实际参会人员签到表、定点饭店等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费用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

(7)会议费是否以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有无存在以现金方式结算,县级机关在定点饭店召开会议,是否按照协议价格结算;

(8)会议费报销了违反规定或者超标准开支的费用(《***机关会议经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

    未经批准或备案召开的会议;会议安排高档套房、配发洗漱用品;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提供高档菜肴、烟酒、水果;会场摆放花草,制作背景板;组织会议代表旅游、与会议无关的参观,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使用会议经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固定资产,发放纪念品。

(9)查看会议签到册、文件等资料,并进行实地调查,确定实际参会人数,确定是否存在报销时故意虚增参会人数,以会议费掩盖其他经济事项等问题。

(五)培训费

    培训费是指县级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使用财政资金举办的岗位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等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讲课费、培训资料费、其他费用。

    1.主要特征:

(1)培训费发票一般为整数,且发票抬头为**旅游公

司、**酒店或**风景名胜区;

(2)凭证后仅附培训费发票,无培训通知、实际参训人员签到表、讲课费签收单以及培训机构出具的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

    2.问题表现:

(1)未建立培训计划编报和审批制度;

(2)各单位年度培训计划是否于每年3月1日前同时报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备案;

(3)培训费超过综合定额标准(综合定额标准是培训费开支的上限);

                                  单位:元/人、天

住宿费

伙食费

场地费和讲课费

资料费、交通费和其他费用

合计

90

70

70

50

280

(4)培训费未按照15天以内、超过15天、超过30天等综合定额标准控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三款);

15天以内的培训按照综合定额标准控制;超过15天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80%控制;超过30填的培训,超过天数按照综合定额标准的70%控制。上述天数含报到和撤离时间,报到和撤离时间分别不得超过1天。

(5)讲课费(税后)超标准执行(《***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第九条);

副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1000元;正高级技术支撑专业人员每半天最高不超过2000元;院士、全国知名专家每半天一般不超过3000元。其他人员讲课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6)以培训费名义安排公款旅游;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使用培训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固定资产以及开支与培训无关的其他费用;培训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费;以培训费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安排高档套房、配发洗漱用品;培训用餐上高档菜肴、并提供烟酒;

(7)报销费用时未提供培训通知、实际参训人员签到表、讲课费签收单以及培训机构出具的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

(8)报销未履行审批备案程序的培训费用,超范围、超标准报销费用;

(9)讲课费、小额零星开支以外的培训费用,未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而是以现金方式支付。

(10)如培训已取消,但仍然报销,存在开票单位与培训地不一致现象,有“借壳报账”嫌疑。

(六)宣传费

    宣传费是指部门单位通过发布广告、分发印刷资料、发放雨伞等实物以达到扩大影响层面目的而产生的费用。

    1. 主要特征:

(1)宣传费凭证后仅附发票(一般为本单位干部代开发票),再无其他明细资料;

(2)为达到宣传目的而购买的雨伞等实物远远超过市场价格。

2. 问题表现:

(1)通过新闻媒体、钢架构宣传墙等方式发布广告,费用明显高于市场价,存在以宣传费名义报销其他费用问题;

(2)将免费读物当有价商品列支(须调查书籍等是否为免费配发读本);

(3)无中生有套取费用(需实地调查发票开具内容是否在发票开具单位经营范围内);

(4)报销时仅附发票,无任何培训费明细附件,是否存在开具发票单位与转账方不一致等问题;

(七)大额建设支出

    1.主要特征:

(1)凭证后仅附工程结算发票,没有工程价款结算单等详细资料;

(2)工程项目无预决算资料、未履行招投标手续等。

    2.问题表现:

(1)项目可研报告、发改批复文件、招投标资料、施工合同、竣工验收等资料缺失;

(2)针对大额建设支出无任何会议记录,或者有会议记录但参会人员为党委(党组)部分成员,民主集中制未得到有效实施;

(3)合同签订方、发票出具方、工程款收取方三方名称不一致;

(4)无工程价款结算书,没有工程明细等资料。

(八)现金支出

   1.主要特征:

(1)大额现金支出频繁;

(2)超过1000元结算起点的单笔支出均以现金方式支付;

(3)以现金方式支出时,凭证后仅附有收据或收条。

   2.问题表现:

(1)大额资金以现金方式支出,现金管理混乱;

(2)未严格执行结算起点相关规定;

(3)支付现金时,仅有收据或收条,再无其他任何资料;

(4)白条抵库。

(九)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标准较低,部分单位未按要求设立固定资产科目,有的虽然设立了,但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

    1.主要特征:

(1)固定资产科目未设置,或已设置但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

(2)未建立固定资产报废、销账制度。

    2.问题表现:

(1)未设立固定资产科目,或虽设立但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

(2)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而未纳入;

(3)未建立固定资产报废、销账等管理制度;

(4)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未履行严格公开拍卖等手续,随心所欲,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5)固定资产处理的残值收入未计入账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