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向夫求欢,写下一首云雨词,真情与私欲兼具,使人心思荡漾

 温柔的TIGER 2020-12-26

引言: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千多年前,年仅十八岁的女文青凭借一首《如梦令》名声大噪,火遍整个汴京城,令无数文人骚客、才子佳人艳羡。此女便是李清照,她的父亲是北宋宰相韩琦的门生,为官清廉正直;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从小博学多才。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爱好吟诗作对与填词谱曲,再加上她本人冰雪聪明、天赋异禀,很快就成了难得的千古才女。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地位低下,她们必须遵从三从四德,否则就会遭受大量非议。

可李清照是个例外,她的学识与才情让她成为了文坛上拥有特殊地位的词人。李清照的词里既有女性的柔情美,又兼具阳刚之气,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古代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往往会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变得稳重与含蓄。

而李清照却恰恰相反,她与丈夫志趣相投,且对丈夫产生了浓厚、真挚、热烈的感情,乃至不能自抑。为向丈夫求欢,李清照还写了一首令人面红耳赤的云雨词,词中兼具才情与欲望,令读者不禁感慨:原来千古才女的爱情也是如此超脱世俗、大胆真挚、热烈健康的。

这首词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呢?

一、露骨的云雨词

这首词便是《丑奴儿》,原作如下: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在大多数读者的眼中,李清照一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温婉清新,常常流露出缠绵的情思与愁绪,即便是与丈夫新婚不久,难以控制住对丈夫浓烈的情感,她也尽量表达地更加委婉与含蓄些。

从时间上来看,这首词就略显暧昧了,那是一个刮着微风、下着细雨的夏日夜晚。从“洗尽炎光”四字可看出,这场风雨已将白天酷热的炎光全部洗尽,让夜晚变得凉爽起来,同时也褪去了人们身上的疲惫。

在如此凉爽、美好的夏夜里,必得做些闲雅之事方能不辜负这良辰美景,那便是“理罢笙簧”。笙簧是上古时期由女娲制造的吹奏乐器,发出的音色优美动听、清凉甜美。值得一提的是,笙簧还有人类生殖与繁衍方面的寓意。

“笙”与“生”是谐音,对应着女娲造人、繁衍后代之说。此外,笙斗是由葫芦制成,葫芦腹大多籽,象征着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后嗣。仲春时节,古代男女常常在野外相聚,伴着笙簧悦耳的音色翩翩起舞,在心灵契合的一瞬间,爱情就因此产生了。

故说笙簧是情感的催化剂,颇有一丝引导生育的意味。女为悦己者容,琴为知己者奏。李清照费尽心力弹琴半晌,究竟为何人而奏呢?自然是她的丈夫赵明诚,即词中的“檀郎”。“檀郎”原是晋朝一位名叫潘安的美男子,后也用来代指女子深爱的夫君与情郎。

古代诗词短小精悍,每个小细节的寓意都很深远,本词中的“弹琴听琴”就呼应了那段著名的汉代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为求爱卓文君,用优美的琴声反复吸引与挑逗,致使卓文君即便与家人断绝关系,也要义无反顾与司马相如私奔。

因此,古人弹琴寓意颇深。为同性弹琴,是渴求一段“伯牙子期”的深厚友谊;为异性弹琴,则是炽热真挚的求爱。

二、《丑奴儿》的深层寓意

“理罢笙簧”仅仅是求爱的暗示而已,可赵明诚这直来直往的榆木脑袋愣是不开窍,听了半晌还不懂妻子所求为何。李清照只好进行下一步更加直白的暗示:“却对菱花淡淡妆”。

“菱花”就是铜镜,由于古代的菱花镜大都呈六角型或是背面刻有菱花的图案,因此古诗词里皆以“菱花”来简喻铜镜。见丈夫愣是听不出“凰求凤”的意思,李清照只能对着菱花镜开始画眉抹脂、敷粉点唇了。

画好淡淡的妆容后,又对着丈夫莞尔一笑,那暗示再明显不过。紧接着,“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一句更是露骨,将女儿家思春的心绪表露无遗。很显然,化了妆远远不够,还要沐浴更衣,披上一件轻薄透明的睡衣。

雪白光滑的肌肤时不时显露出来,还散发出一阵阵清幽的香气,极富魅惑力。万事俱备后,李清照温情脉脉地望着丈夫,轻声细语地说:“今夜纱厨枕簟凉。”即“今晚的竹席很凉快哦。”此话的弦外之音无非就是让赵明诚快快抱她入帐、拥她入眠。

接下来会有何事发生,简直细思极恐。不得不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绝妙了,寥寥数笔就将这种略带有情色的画面刻画地如此温馨,更将少妇的春心描绘地蠢蠢欲动,既不会让人生厌,也准确无误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不愧为绝世才女。

三、李清照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在阶级礼教森严的古代社会,女子无不被要求严格恪守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几乎找不到自身的价值定位,纷纷变成了画框中的女人。而李清照这首词竟将男女之事放在台面上讲,实在过于豪放。

本词一出,更是被当时的刻板迂腐的文人们称为“淫词艳曲”,即便通篇没有一个荒淫之词,可字里行间还是在描写闺房之乐。因此,在当时的词坛上,这首词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更让李清照清新、温婉的形象受人非议。

然而,世人不得而知的是,李清照并非婚后骤然性情大变,而是她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直爽、可爱、不懂得收敛的女子。天生优越的教育环境让李清照成了饱读诗书的才女,而父母开明的教育方式更让李清照养成了开朗坦荡的性格。

她没有像其他女子一样将自己禁锢于闺房的枷锁之中,而是常常走出房门,拥抱大自然。从《点绛唇》、《如梦令》等词中,我们都可以窥视到一个活灵活现、活泼洒脱、大胆率直的小女儿家。

而在出嫁之后,李清照又大胆地将对丈夫浓重的思绪以及心中微妙的情绪转变展现出来,丝毫不因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刻意内敛含蓄。而后,在经历国破家亡、丧父再嫁、离异入狱等苦难后,李清照变得忧心如捣,同时也磨练了她的意志,并激起了她热烈的爱国情感。

当国愁、家愁、情愁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李清照如何能不发愁?国已不国,君以不君,她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子该往何处安身立命?因此,李清照发愁是必然的,然而世人只看到了她绵绵的愁绪,却不知她灵魂深处,还在闪烁着对战争的抗争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结语:

李清照尽情肆意地挥洒着自己的情绪,看似离经叛道,实则大智若愚。她不像其它大家闺秀一般躲在闺房之中消磨时光,而是主动接触外面的世界。她的性情坦率又真诚,拥有冲破封建牢笼的勇气,倘若她没有这样的勇气,就不可能特立独行,也就成为不了被载入史册的千古才女。

刘媛媛曾说过:“一个没有把百酒尝遍的人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正因为李清照前期经历过爱情、分别、流亡,感受过幸福、痛苦和彷徨,她才能晚年写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诸多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