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569篇  红山文化与黄帝事记

 寂寞红山 2020-12-26
摘要:红山文化自发现以来,备受地学者的重视,对于它的研究亦有不同的线索,而从古史文献的记载、考古发现中,红山文化与黄帝的历史事迹存在着很多可以互相印证的地方,更有学者认为,正是帝部族创造了红山文化,黄帝的族源就在今红山文化区。
在内蒙古赤峰和辽宁部分地区分布着面积广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50006500年,这些遗址被学术界称为红山文化的遗存,它的发现,尤其是对牛河梁积石和女神庙的发掘,很多学者从聚落的层次性上进行研究,认为红山文化时期已经基本步入古国时代,这一发现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对这一文明的探索和研究也一直在持续,究竟什么是红山文化,它的特征是什么,又是谁创造了这样灿烂的文明,这些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一、红山文化的内涵
红山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远赤峰市郊的红山后而得名。它是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创造的文化,它以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以及大凌河中上游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 万平方公里,遗址多达500多处
红山文化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 20世纪初。1908年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首先在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的林西和红山后地区发现大片遗存;1930年考古学家梁思永也调查过这些遗存。到了50 年代初,尹达在《新石器时代》一书的编写过程中,根据梁思永的意见将这类文化遗存单独列为一章,并作了专门的论述,将其正式定名为红山文化”,进一步提出这是长城南北两种新石器文化,即仰韶文化和细石器文化相互影响而在长城地带产生的一种新型考古学文化,他认为这一文化对研究长城南北新石器文化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红山文化在考古学界开始受到承视,大批学者和专家开始了对红山文化遗存的发掘和研究。
国内对于红山文化的研究,主要以辽宁、内蒙古的专家、学者为主。郭大顺在《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中将红山文化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早晚期;张星德通过对红山文化陶器组合的分析研究,大致将他们归纳为3个组合,认为这3个组合代表了红山文化发展中的早、中、晚三期。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石器发现较多,磨制石器、打制石器和细石器较为发达,打制石器占的比较大,磨制石器其次,细石器比较少。在考古中学者发现,红山文化以大型石器为主体的石器群中,与农业有关的工具以大型砍伐器和石等起土工具为主,缺少农田细作的铲类等工具,可能反映当时大面积垦荒和耕作广而粗放的生产情况。其中发现的石链,是一种体薄刃锋的打制石器,它的功能之一就是狩猎,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牛、羊、猪等家畜骨骼以及野生的鹿、等动物骨骼,这些都说明狩猎、畜牧占有很大比。陶器亦是当时很普遍的器物,质地主要是夹砂灰陶和泥质红陶,同时也有少的泥质黑陶和灰陶。与此同时,玉器的发现也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点,玉器多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莹透亮,非常有神韵。这一时期玉器的原料以透闪石软玉为主,对于玉料的鉴与选择,红山人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和能力。玉器的种类繁多,基本类型玉佩主要是勾云形)、玉璧、玉箍、玉雕龙等,造型以动物形玉最为突出。经过大量考古挖掘显示,玉器在这一时期的用途,多为随葬品,放置在墓主人的胸部位置,以显示主人生前地位的尊贵。这一时期的手工业达到了很高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
如此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对于红山文化的研究更为深入和彻底。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是谁创造了如此灿烂的红山文化?学术界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的研究,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正是古史传说中的黄帝部族创造了红山文化,我们把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一一对应,希望找到黄帝与红山文化的共同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