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的父母最可怜!

 轶工坊 2020-12-26

前些天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散步,看到同一栋楼的张奶奶坐在一个长凳上闷闷不乐,就上前询问。一打听,原来是跟自己的儿子吵架了,儿子觉得她不懂怎么带孙子,把小孩的坏脾气、不懂事、学习成绩差都怪到了她的头上。张奶奶一脸委屈的表示,俺老家那会儿都这么带娃,自己儿子就是这么带大的,怎么到孙子头上就不行了,一边说一边埋怨到城里生活的儿子变了。说着说着,眼角泛起了泪花。

张奶奶的儿子是个“80后”,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三甲医院工作,现在有房有车,条件还算不错。儿媳妇跟儿子在同一个医院工作,两个人都非常忙,他们刚上小学的孩子就只能让张奶奶帮忙带着。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张奶奶和儿子经常发生龃龉。张奶奶觉得才读一年级的小孩子不应该被管得死死的,该玩就玩。她认为低年级孩子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根本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再者,张奶奶自己也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给孙子做点吃的,带孙子到处耍耍,都没什么问题,辅导功课是一点法子没有。不过张奶奶的儿子不这么想,他认为孩子的教育要从“起跑线”抓起,一年级非常重要,而且现在的知识体系相较之前变得复杂多了,若基础不打好,以后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张奶奶儿子并不是要让张奶奶辅导孩子功课,他清楚自己母亲的文化水平,他是希望母亲能在孩子的学习上起一个监督作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孩子的教育上,这位“80后”与他的母亲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双方哪个对哪个错,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导致立场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对教育的理解程度也有很大区别,从各自的立场看,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据张奶奶讲,孙子一旦考不好,儿子就说她,其实她很辛苦地带孙子,而这些辛苦儿子却看不到,自己感到很寒心。张奶奶很清楚儿子工作上的巨大压力,每次被儿子说,受闷气的时候就反复暗示自己“是儿子工作太累了,说了些胡话,不能当回事”。只是无论如何暗示,心里总是有些不开心的。

当下社会,像张奶奶这样替儿子或女儿带孙子(孙女)或外孙的情况很常见。尤其在“80后”这一代,表现得更加突出。三十多岁的人,正好赶上事业成长期,孩子又很小,没时间照顾,请保姆不放心,只有交给自己的父母最安全。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照顾孙子辈时,父母与自己的儿女发生口角,真的很难避免。通常在这个时候,父母都会选择理解儿女,只是有时候,这份理解却成为了纵容。

80后”出生在百废待兴的时代,也是社会极速变革的时代。“上小学的时候,大学是不要钱的;上大学的时候,小学是免费的;没参加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参加工作的时候,满大街全是大学生;没钱的时候,房子是分的;挣钱的时候,房子又买不起了”,“80后”似乎命运多舛,非常可怜。但段子终究是段子,笑过之后再去认真思考,会发现时代已经给了“80后”很多很多,让他们实现了很多“60后”、“70后”想都不敢想的目标。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幸和不幸,如果和自己的父母相比,“80后”的不幸真的是不值一提。他们父母受过的苦、遭过的难,“80后”们估计一辈子都体会不到。当他们在夹缝中长大,很幸运地有了家庭,很辛苦的把孩子养大,到了花甲之年,理应享受点天伦之乐,却要为儿女的儿女“服务”。洗衣做饭也就罢了,还要研究如何教育孩子,这是不是真的很难为自己的父母了?

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世界,“80后”都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成果。与自己父母生活的那个年代相比,有什么资格抱怨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呢?在孩子的教育上,又有什么资格要求文化程度本没有自己高的父母做得比自己更好呢?既然埋怨父母不懂教育,又何苦折磨父母,不自己花点精力和时间在孩子身上呢?请记住,父母帮自己带孩子是情分,不是义务,别只管生不管养!

六十左右的年纪,还在为下一代的下一代奔劳。他们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被压上一个又一个的“重担”。所以说,可怜的不是“80后”,而是他们的父母。而且与“70后”以及其他年龄段的父母相比,“80后”的父母最可怜。在最可怜的父母面前,我们还忍心责备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