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高考,家长比子女更看得开?

 轶工坊 2020-12-26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成功拿下高考,不仅对个人,对考生的整个家族都有着重要意义,他们的老师也会为自己的学生如此优秀而倍感自豪。

2019年高考生数量再破千万,而且主体是“00后”考生,这些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学子,对高考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有数据显示,42.9% 的“00后”高三学生认为“高考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机会,一定要考上大学”;55% 的“00后”高三学生认为“高考很重要,但不是唯一,这个社会还有其他选择”;2%的“00后”高三学生认为“高考不重要,考不上也无所谓”。相比之下,他们家长对高考的态度更为开放,仅有20.3%的“00后”高三学生家长认为“高考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机会,一定要考上大学”;有77.4%的“00后”高三学生家长认为“高考很重要,但不是唯一,这个社会还有其他选择”。

很明显,关于高考,家长比子女更看得开。这跟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若搁在三十年前,家长可没有这么洒脱,他们的孩子或许不太看重高考,但他们自己一定特别在意高考,因为在当时,高考几乎是底层唯一的上升通道,考取了大学,不仅意味着会有一份令人羡艳的工作,也会彻底改变自己的身份,并给家族带来荣耀。

而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高考不是唯一”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特别是经历了人生百态的家长们,他们亲眼看到一些顺利考取大学却生活平庸的“天之骄子”;他们也亲眼看到一些多次高考失利,索性告别学业生涯外出创业却打下一片江山的“落榜生”。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对家长们有很大触动,有家长直言“考不上大学,不见得就一定搬砖;考上大学,或许还是要搬砖”。

家长的这番话颇有些道理,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社会能提供的与之匹配的高端岗位数量并没有大幅度增加。三十年前,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根本不需要找工作,他们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被招聘单位抢着要,基本上每个大学生面前都有好几个单位可供选择。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至今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成为了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根据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就业市场近期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招聘需求人数相比第二季度下降了20.79%;与2017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27%,大概每三十二个人竞争一个岗位。2019年又将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形?虽然不能太悲观,但让大学毕业生乐观起来也很难。

大学毕业不代表就一定会有好工作、有好的生活,没有上过大学不代表就一定没有好的生活。这说明社会的多样化正在形成。于是人们不再迷信学历,会以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一个人的成长。考上大学的“天之骄子”未来会是怎样,不取决于他的大学学历,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能力。那些在大学期间胡混度日的大学毕业生,即便有学历,仍然还是很难被市场认可;而高考“落榜生”的未来究竟会是怎样,则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抓住了每一次机遇,迎难而上,以及是否具有不屈不挠的毅力。

鉴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人们对考大学的态度发生转变在所难免。但需要强调的是,从比例上看,有大学学习经历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尤其是名校毕业生,他们的事业前景更为广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名校情结”日益加重,很多高考生的目标从“考大学”变成“考名校”。

实际上,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越来越难,与当下利益阶层固化也有很大关系。有些家庭出身的孩子,虽然没有刻苦求学的经历,但仍会有比较好的前途,因为他所在的家庭具有超强的资源和人脉。因此在不少人看来,资源和人脉比刻苦学习拿下高考更重要。可是大部分家庭是没有丰富资源的,他们注定还是要通过高考这条路去实现“人生跨越”。这条路走起来会越来越艰苦,却很难有更好的替代方式。所以,就算有很多高三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认为“高考不是唯一”,却还是认为“高考很重要”。

高考不是唯一,可高考是绝大多数人的宿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