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时候让教师告别“廉价时代”了

 轶工坊 2020-12-26

作为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本被尊敬、被爱戴,可在当下,这些荣誉似乎与教师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很多人喜欢把现在的教师跟几十年的教师比较,认为几十年前的教师“收入低却任劳任怨”,现在的教师不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却整天关注工资收入。他们觉得教师应该“安于清贫”,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如果有教师为待遇抱怨两句,就会被说成“身上沾满了铜臭味”,有些人还一脸正气地说“觉得工资低,可以辞职不干啊,一大把人等着干。”

这是典型的“教师廉价”思维,骨子里是“看不起教师”,做法上却故意将教师捧得高高的,对教师进行“道德绑架”。他们把教师推上道德的制高点,又把自己的不成功和对社会的不满转移到教育身上、教师身上。

人们这样看待教师,本质上是因为教师地位“卑微”,因为“卑微”,人们把教师当成发泄情绪的对象,他们对与教师有关的正面消息视而不见,却极力放大少数负面消息。而受这些人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不少否定教师的声音。这些毫无根据的否定,极大地伤害着教师。

不少一线教师直言,“心态一定要佛系一点,否则会被气死”。这话不是没有道理,如果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估计会有许多教师无法安心从教、专心从教。

这样“卑微”的处境对教师不利,对教育也非常不利,一是它不利于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二是它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到教育行业;三是它不利于育人工作的开展。

作为教育的“执行人”,教师直接面对着孩子。如果教师地位“卑微”,他们怎么能教出“腰板硬”的学生?如果学生的“腰板不硬”,又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

因此我们不能再让教师“廉价”下去、“卑微”下去;不能一边要求教师拿不高的工资,一边要求他们有很大的本领,且做出很多的付出;不应该给教师套上“道德枷锁”;更不应该通过肆意抨击地位较低的教师,寻求存在感。

曾有机构对部分师范院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师范类大学生不愿意当教师,仅四成左右的师范类大学生表示“考虑当教师”。而这些“考虑当教师”的大学生中有相当数量并不是喜欢教育事业,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先找个落脚点”,只有不到4%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待遇较好,有一定的职业吸引力。教师过于“廉价”和“卑微”,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教育如何办得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市场经济时代,“一分价钱一分货”,希望有好的教育,就要有高的投入;希望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就要付出高的薪水。想在教育领域实现“投入少产出多”,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教育不仅仅是事业,更是其赖以生存的职业,如果这份职业不能让他们体面地生活,他们也就不可能在这份事业上保持永久的激情,甚至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离它而去。

好在近些年有关提升教育待遇的信息越来越多。比如前段时间,深圳市某区以近30万年薪招录公办中小学在编教师。

30万年薪,很多一线教师想都不敢想,不少人工作十年也没有30万的积蓄。巨大的薪资诱惑力,让深圳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招揽优秀人才。

这从深圳中学近些年引进的师资力量就可以看出来。公开信息显示,深圳中学近些年新录教师几乎清一色是名校研究生,其中不乏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大学的毕业生。高学历、名牌大学生,成为深圳中学新录教师的“标配”。

9月12日,深圳中学又在学校官网上在发布了“公开选聘优秀博士公告”,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优秀博士。一所中学,能有这么大的底气,学校知名度和声望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它能提供超高的经济待遇。

当然,在提升教师待遇这件事上,不是只有深圳在行动,很多地区都已经或正在开始布局这项工作。从去年到今年,广东、安徽、山东等部分地区均公开强调“要实现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同步调整,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数据显示,教师工资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民经济各行业倒数第三的排名,上升到目前十九个行业中的第七位。这向社会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走上三尺讲台,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经济待遇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必然会提振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则会因此更富生机。

“付出和回报对等”,这个原则适用任何人,教师也不例外。让教师告别“廉价时代”,现在正是时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