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不被高考淘汰,就一定要改掉这六个“臭毛病”,别不当回事!

 轶工坊 2020-12-26

对高中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来说,高考是当下需要跨过的最大的坎,如果跨过去了,人生或许因此变得不凡;倘若没有跨过去,人生或许就变得平庸,即便以后仍然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但内心肯定要痛苦一段时间。

不过,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必定会有人被淘汰,而我们肯定不希望自己是那个被淘汰的人,那究竟如何做,才不会被高考淘汰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前段时间与一位在高中教学一线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交流过,这位老教师告诫:要想不被高考淘汰,这六个“臭毛病”一定要改掉,别不当回事。
第一个要改的“臭毛病”:犹豫不决
有些高中生在制定学习规划和学习目标时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还特别容易受别人言行的影响,没有独立的见解。比如本来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薄弱学科英语好好巩固一下,结果被别人一说,没两天就改了想法。
笔者曾遇到过一位理科转文科的复读生,他在高一下学期选文理科时本来准备选文科,可他身边的同学都说理科比文科好,他就改变了主意“弃文从理”,导致第一次高考失利,不得已又“理转文”,这一来一回的折腾,费了不知多少精力。
犹豫不决的毛病不改,就算很幸运地没有被高考淘汰,以后进入社会,也走不了太远。
第二个要改的“臭毛病”:眼高手低

高中生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们看过很多书、有过很多思考,对自己有高标准的要求不奇怪,但前提是要对自己的真实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如果自己不具备相应的水准,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就是眼高手低。
以数学科目的学习为例,有些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高中生,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压轴题和大题上,觉得一道大题十几分,值得花很多时间去钻研。其实不然,高考数学,基础题占了约80%的分值,基础不打牢,会做大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况且没有好的基础,如何能把大题和压轴题做对?
第三个要改的“臭毛病”:喜欢拖延

有些高考生制定了非常好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也非常明确,但执行不下去,总是以各种借口拖延,这样再好的学习计划也是白搭。
我们经常会从高中生口中听到焦虑的声音,比如“今天数学的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急死人了”。然而焦虑归焦虑,他们却很少有行动,他们把学习计划当成摆设,有时候甚至连最基本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不了。以这样的学习状态迎接高考,只能是“凑数的炮灰”。因此一定要改掉拖延这个“臭毛病”,让自己更有执行力,才更有可能拿下高考。
第四个要改的“臭毛病”:恒心不够

恒心即为持久不变的意志,高考是一场需要毅力和恒心的战斗,如果做事三分钟热度,在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有可能在这场战役中取胜的。的确,坚持的过程枯燥乏味且充满挫折,但如果不去坚持,又怎么能从众多人群中脱颖而出?所以高考生要有意去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和毅力,要不断给自己信心,以高度自律的状态去迎接高考。
第五个要改的“臭毛病”:自我设限
有些高考生在每次考试成绩不好时就自我评价“我就这水平,差不多得了”。没有做出尝试就否定掉自己,是“失败者”的共性。
每位高考生都不应给自己设定一个恒定的“心理高度”,不要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不行的,自我设限的结果就是让成功的几率归零。曾有一位高三学生,还没有参加高考就开始物色复读学校,他认为自己肯定考不上本科院校,复读是一定的。他的自我设限让他成为了一个丧失斗志的“逃兵”,就算再有实力,也会败在起点。
第六个要改的“臭毛病”:长期熬夜

高中学习节奏较快,特别是高三学生,白天的时间几乎精确到分钟。在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一旦感觉白天时间不够,就很自然地选择晚上熬夜苦战。然而这种长期熬夜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它不仅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注意力不易集中等),还严重影响学生自身的睡眠质量,导致他们疲劳感增加、记忆力下降等。
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办法进行高效持续地学习活动,所以高中生们不能一味紧绷神经,不要让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遭受双重压力,要抽出时间运动或听听音乐缓解压力,做到劳逸结合。
以上6种“臭毛病”在不少高中生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如果想让自己变得比其他人优秀,进而在高考中突围,就改掉这些“毛病”吧。到那时,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强大、稳重、出类拔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