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两个月,至少6所“双一流”成立新学院!师大发力医学引热议

 轶工坊 2020-12-26

大学成立新学院屡见不鲜,有的是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有的是为了整合资源、优化学科结构,也有的是兼而有之。而就在近两个月,又有至少6所“双一流”大学成立了新学院!
202042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宣布成立;2020418日上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工程学院成立大学在该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行;同一天,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成立;2020517日上午,北京邮电大学与华为联合建设的“北邮-华为学院”;2020514日下午,苏州大学东吴学院成立大会在苏大红楼学术报告厅举行;2020521日,媒体报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成立了全国首个综合素质教育学院。

另外在今年5月份,还有至少两所“双一流”成立了与医学有关的研究院,2020517日,南开大学新闻网发布消息称,该校近日成立了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2020523日,华东师范大学宣布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
一批名校出于学校发展需要组建新学院或新的研究院,大家不觉得有什么。但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师范类院校,其涉足医学的做法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引发了热烈讨论。
众所周知,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内实力最为顶尖的少数师范大学之一,也是国内仅有的两所师范类“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在各种大学排行榜中的位次基本都位于国内前三十位。
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华东师范大学排国内高校第29位;202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华东师范大学排中国内陆高校第27位;2020QS亚洲大学排名,华东师范大学排中国内陆高校第21位。

在不少人看来,只要大学校名中带有“师范”两个字,就不应该涉足医学,他们觉得师范大学设立医学院有点“不伦不类”,观感不太好。甚至有人质疑师范大学设立医学院“纯粹是为了提升排名”,因为医学类专业比较容易出“高端科研成果”。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没有必要对顶级师范大学设立医学院“大惊小怪”,他们认为华东师范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在师范教育上颇有优势的综合性大学”,既然是综合性大学,设立医学院也无妨。
大学的说法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又好像说得不全面。事实上,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是在探索一条新型的医教结合之路,该校将以大健康观为导向,强化学校优势学科与医学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开展医学师资教育、医院管理等社会培训项目。

新成立的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属华东师大二级学院,采用“院-中心-所”三级架构,设立基础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中心、转化医学中心和公共健康中心,包含若干研究所及附属医院集群。
基础医学中心将以解决临床及公共卫生实际问题为导向,完善基础医学及相关一级、二级学科建设,集聚更多人才,聚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以医学为动能,打通医工文理深度融合的通道;临床医学中心将紧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地区布点若干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成立教育联盟,同时也将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给医学与健康领域带来的变革与挑战;转化医学中心将以“特色转化平台”为理念,针对重大疾病和老年及儿童高发疾病的临床防治,打通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快速转化通道;公共健康中心将以“新医科”为特色,面向现实问题,在公共健康治理能力建设、健康危机的预防与应对等方面开展理论、决策等研究,努力建成一流智库。

华东师范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全球健康”品牌,该校也同步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愿景,其中明确表示:利用23年时间做实、做强医学及交叉学科,集聚医学高端人才;再用23年时间,以全科体系、高度共享为目标成立医学院,广纳优质附属医院,弥补国家在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治理等方面的短板。也就是说,再有46年的时间,该校可能会诞生一个完整的医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成立当日,校长钱旭红院士说:“如今医学越来越多地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相互渗透,并且医学教育越发需要从传统转向端口前移。”华东师范大学正以实际行动努力推进医教结合,而这,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