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教共存——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祭祀

 泰阳汉子 2020-12-26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古代中国先民已经形成了原始宗教崇拜,他们崇拜祖先、崇拜女神、崇拜图腾、崇拜山川河流。进入历史时期以后,则形成了夏商周时期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社稷、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为辅助,以其他鬼神崇拜为补充,形成了一系列的包括郊社制度、宗庙制度在内的祭祀、制度。祭祀中占最重要地位的是宗庙中的祖先神,当时的商王往往以宗庙兼作治理决策国政的场所,这样,也可以借助祖先神灵来增加发号施令的权威。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东北地区人类的女神崇拜

周代在夏商旧制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宗法等级制度。祖先崇拜仍是周代宗教的核心。祀祖配天,始于周武王,祭祀祖先被视为治国的关键。同时,天神崇拜的政治性得到加强。天神“唯德是辅”,周天子必须“以德配天”。而“敬德保民”是统治者能够克配上帝,受民受疆土的根据。否则,“天命靡常”,就要转移到新的有德者身上。这样,周代宗教就具有了更多的政治伦理色彩,从而初步形成了一个宗教、政治、道德三者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

周礼·考工记

东周时期,文化思想方面百家争鸣,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大行其道,并在西汉时由统治者发起了“独尊儒术”号召,全国上下尊儒尚儒。东汉时期,承袭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的道教形成了。道教以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道教为多神崇拜,奉三清为最高的神,以道为最高信仰,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到金末元初又发展出主修内丹的全真派,与原来的主修符箓法术的正一派为道教两大派系。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

公元前后,佛教已正式由印度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修建了第一座中国官办佛寺白马寺。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鼎盛时达到1367所,而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也有佛寺数百座。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宋元明清时期,佛教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三大系八大派,佛教寺院遍布全国各地,信奉以释迦摩尼为首的诸佛诸菩萨。

中国佛教——洛阳白马寺

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开始由阿拉伯传入中国。唐、宋、元三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时期,迄止明代,中国先后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各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产生了深刻影响。凡穆斯林聚居区,均建有规模不等的清真寺。

中国清真寺

此外,唐宋元时期,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亦曾先后,阶段性传入中国。但较古代中国其他宗教来说,其受众范围较为有限,信奉耶稣。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祭祀特点:强调祖先崇拜;道佛相依相伴;五大宗教共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