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宁易购“被质疑”的背后:聪明的机构正在激进“抄底” 一直习惯埋头干事的苏宁易购

 AK47明 2020-12-26

一直习惯埋头干事的苏宁易购,以一种自己未曾预料的方式“火”了。

因为一纸股权质押,外界给苏宁易购戴上各种负面的帽子后,进而认定了它就是下一只“黑天鹅”。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凡事就怕刨根问底,面对一些复杂的数据,以及漫天飞舞的信息,只有“往祖坟上挖”之后,人们才能看清它们背后的逻辑。而在那个时候,聪明的人就会发现,人云亦云非但不可取,还可能因此错失“抄底”价值股的最佳时机——实际上,那些聪明的机构,已经这么做了。

股权质押不过是常规操作

此次闹得满城风云的质押事件,其主体是苏宁控股集团,但需要指出的是,苏宁控股集团持有上市主体苏宁易购的股权只有3.98%,可以说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更不是上市主体全部。

更详细的股权信息,三季报的数据在这里:

图片上传中......

可以看出,张近东以及苏宁电器集团的持股比例之和超过了40%,而此次质押比例只有3.98%。质押比例之低,确实像苏宁说的,对苏宁自身经营没有实质影响。

那么为什么就如此沸沸扬扬呢?首先当然是叠加了前段时间苏宁易购“债务压顶”等不利因素,其次,涉及到张近东本人,更让市场有些反应过度,才喊出“张老板没钱啦!”

然而,一个上市公司的实控人,质押手上的股份,很罕见吗?A股几千家上市公司的老板都要跳出来反对了:“这不是我们的常规操作么?有什么好说的!”

确实,股权质押已经成为目前资本市场最为普遍的融资手段之一,质押比例接近100%的公司都不在少数。反观苏宁易购,实控人此次质押比例很小,实际上还有很大的运作空间,完全没有触及“红线”,并不存在多大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质押的当事人之一是淘宝,作为与苏宁长期战略合作的好“基友”,自然比一般人更加了解苏宁易购的现状,而它在这个时候主动出手,实际上也反应了它对苏宁的持续看好。

无需担忧的“债务问题”

除了此次质押事件,提及苏宁易购的财务状况,部分舆论用上了“巨额债务压顶”的表述,理由是苏宁易购的账面“只有”190亿元的可用货币资金,但是作为对比,却有高达305亿元的短期借款、100亿元的长期借款、和100亿元的公司债需要兑付。

咋一看,相差几百亿,确实吓人。然而,惊吓之余,我们还是要抽丝剥茧,看看苏宁易购到底“欠”了哪些钱,才能最后确定,苏宁易购是真的还不上了吗?公司的半年报里能够找到答案。

半年报显示,苏宁的付息债务主要集中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几个科目。

其综合能够,截至2020年6月末,短期借款大概为305亿元。不过,其中有110亿元的质押借款是苏宁易购以1:1的银行存款和现金保证金质押取得的,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公司先在银行存一笔钱,然后再贷一笔钱。之所以这么操作,是因为苏宁易购可以因此进行更加高效的现金管理,利率高的时候可以闲置资金买定期存单,利率低的时候可以做流贷出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半年报,苏宁易购的短期借款利率区间为2%至6.6%,这种低息贷款,不仅显示了公司的融资能力,也证明了市场对公司的看好。

长期借款部分,截至2020年6月末,苏宁易购的额这数据为大概103亿元,其中37亿元是在一年内到期。而这里面需要指出的是,合计有约61亿是质押或抵押类借款,包括中国联通股票质押借款28亿元、华泰证券股票质押10亿元、万达百货股权质押16.2亿元、房产抵押借款7.1亿元。中国联通、华泰证券的股票,熟悉资本市场的人都应该清楚,是苏宁易购参与了两家公司的混改,而能够参与这两家公司如此大的动作,自然还是苏宁易购硬实力的体现。

因此,相应的股票质押借款,也没有什么风险,因为这些股票随时可以变现。实际上,苏宁易购的长期借款大多都有对应的资产,且这些资产不仅容易变现,甚至会带来盈利,完全不需要市场过度担忧。数据显示,苏宁易购长期借款的利率区间在3.32%至5.9%,这无疑又是一个令同行羡慕的数字。

最后是公司债,这也是此轮苏宁易购被质疑最为广泛的“重灾区”。事实是,苏宁易购在2018年发行了100亿元的公司债,在11月份的时候,公司已经兑付了“18苏宁06”约15亿元,并且此前已经拿出10亿元进行回购。不仅如此,12月9日晚间,苏宁易购又公告称,将使用自有资金对公司发行的18苏宁01等七支债券进行回购,购回资金总额为20亿元。能够对市场的质疑做出迅速且“真金白银”的回应,想必也让很多投资者打消了顾虑。

战略转型的背后逻辑

看上去,苏宁易购的资金链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断掉。当然,上述推算还有一个前提——公司的经营保持正常。那么,问题来了,苏宁易购的经营现状到底如何?

近期,苏宁易购的一个大动作,正好可以拿来回答这个问题。苏宁易购日前完成旗下子公司云网万店的60亿元A轮融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融资完成时,云网万店仅成立19天,目前其估值已达250亿元。

云网万店是什么,它为什么这么吃香?还要从苏宁易购的再一次转型说起。2020年,苏宁易购重新定位了自己,由“零售商”升级为“零售服务商”,提出以科技为驱动,进一步夯实并输出供应链、物流、场景、金融和技术等服务能力,帮助更多的中小零售商成功,让用户更近、更便捷地获得服务。

“零售商”到“零售服务商”,只加了两个字,却完整阐述了苏宁易购正在做的事情。围绕零售拆分开来,大致可以这样理解:供应链方面,苏宁易购将基于独创的B2S2B2C模式,为上下游厂商与合作伙伴提供匹配及履约的全链路管理,努力帮助各品牌方实现整体的“一盘货”;物流服务方面,苏宁易购将通过“百川2025”计划,为行业伙伴实现仓储成本的大幅降低;场景服务方面,苏宁易购打通线上线下数字化,帮助零售商升级场景能力、协同品牌方更有效触达用户;金融服务方面,苏宁易购未来三年向合作伙伴新增借贷投放3000亿,向中小微商户提供500亿补贴融资成本、免息100亿;科技服务方面,苏宁易购通过零售云战略和星河云战略,推出ISV(独立软件开发商)三年免佣政策,未来三年为行业培育培育100个“航母级”ISV,构建“10万商户+10万门店”的智慧零售赋能生态。

这些动作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已经一步步在落实,其中,云网万店的落地也正是苏宁向“零售服务商”战略转型,实现赋能落地的具体举措。

当然,苏宁易购在做,不少投资机构在看,于是云网万店仅成立19天就拿到60亿元A轮融资。

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此次A轮融资的领投方为深创投,其他的战略投资者包括宁波阡誓等,和淘宝一样,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和苏宁易购有过很深渊源的机构。而对于还未入手苏宁易购的普通投资者而言,一个“喜讯”是公司近来遭受风波,股价打压严重,或许正是“抄底”的时候。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根据前文数据,截至三季度,苏宁易购前十大股东里还有两个外部机构,分别是香港中央结算和中央汇金资管,它们在A股市场的声望无需多言。其中,香港中央结算在三季度更是大举增持——这是一个信息换来金钱的市场,谁才是真正的“大聪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