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漾淮安人】2016,骑行在川藏线(26):什么是修行?

 刘海宁7z1osytu 2020-12-26

8月8日,松多镇——墨竹工卡,全程111公里,距离拉萨69公里

其中需要翻过垭口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前28公里上坡,后83公里有27公里纯下坡,56公里缓下坡平路,海拔降至3830米


松多镇的早晨被人为地分了两个时段,一段是从这里出发赶时间直骑到终点拉萨的骑友,他们五点就起床,绷紧最后一根神经骑完最后的180公里。还有一段就是不急着赶路或者是神经不能再绷紧的我们,只需要骑到墨竹工卡即可。

5点被这拨人吵醒,并不气恼也不紧张,路就这么一段了,骑完了也就骑完了。突然被自己这样的想法逗乐了,仿佛一路的艰辛与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每天惯常,这要结束了,让我如何是好? 

硬是在床上赖到近8点起床,简单地洗漱,重复着每天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松多镇用一个大晴天来为我们送行。沐浴着早晨温暖炫目的阳光,出神地看着眼前的路,却不去看来时的路,让自己走得更果断点。

早在几天前就有走过这条线的好友告诉我,往米拉山的坡都是缓平上,乘车上去感觉海拔没有5013。松多镇客栈的老板娘也说好爬,前面15公里都是起伏路,后面的12公里才是全上坡。但是好不好爬,只有骑行的人知道。

这么多天的骑行日志里,很少不谈及坡的。

能不说坡吗?

不能,318无坡不欢,况且这是最后一个坡。是的,在我们心里,再也没有爬不上去的坡了,剩下的就是做好被这最后一波坡虐的准备。好在,好天气让心情愉快,让肌肉更活络。 



15公里似乎很快就骑完了,烂路也没能影响肌肉的兴奋性,快速骑行也没忽略对美景的掠影,那么多天的疲劳里就是没有审美疲劳,骑行的人对这样似乎缺少变化的风景都有份执念。

318是今天镜头里的主角,在与它的对话中,越来越觉得我们不是在征服它,是它带着我们征服自己。

它拐着弯让我们看到另样的风景,它向前无限延伸将我们带到远方。


15公里以后,上坡明显多起来,可这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直到后面的6公里没有缓冲的超长上坡出现,318用它的大角度带我们走得更高。

被米拉山虐成这样,我无话可说,躺在它的脚下感受它的坚硬,但我知道我们翻越的心更加坚硬。 

当4484公里的里程碑出现的时候,与它同时出现的是米拉山垭口迎风飘扬的经幡。 

米拉山是林芝地区和拉萨的分界点,也是尼洋河转入拉萨河的分水岭。在翻过的所有超过4000米海拔的垭口,米拉山垭口的经幡是最为壮观的,这让人强烈地感觉到,离西藏的心脏,藏族人心中的圣地越来越近了。 

想象过若干遍登上米拉山垭口时的心情,以为自己会喜极而泣,但站在牦牛雕塑下留影的时候,心是异常平静。其实有点排斥,当看到那么多人爬上挂着哈达的雪域之舟摆拍的时候,我失去了留影的欲望。只提议一路一起走过来的四个人与刻着米拉山和海拔高度的石头一起合影。


我们在垭口待了好久,再往后的路没有了艰辛,没有了危险,没有了挑战,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内心的复杂情绪。


到垭口就下雨的魔咒终于被打破,还有80多公里的路程,必须要跟米拉山说再见了。下坡的路基本以烂路为主,不下雨的烂路尘土飞杨,我们穿行其间,像是穿越硝烟弥漫的战场。

在经过一个村落之前,一辆洒水车迎面开过来,快要接近我的时候,司机几乎停下了车,同时停了洒水。原来他怕喷湿我,我冲着他感激地大声说“谢谢”,他笑着对着我喊“加油”,刹那间湿了眼眶。

过了日多乡,还剩20多公里的时候,灰尘才少了很多。晚上7点左右的阳光,从西边洒向山峦田野村落,和东边的乌云笼罩形成独特的景象。

突然不经意的回头,我发现了挺立在山头的那些铁塔。


那一刻,我像是开了天眼。我看到的不是站着一动不动的铁塔,而是一群人,他们有的稚气未脱,有的老成干练,有的乐观开朗,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刚告别新婚的妻子,有的刚教训过儿子,有的刚抚慰过老娘亲……他们各自为阵又互相协作,将一座座铁塔架到山坡上,架上山头,也把自己的生命架到更危险的高处。

那一根根通过铁塔相连着的高压线,是划过天空的生命线,是穿透黑夜的光明线,是连接思念的感情线,这是电网人用生命爆发出的洪荒之力。

拍下这些看似没有生命的铁塔以及平行着奔向远方的线条,我想哭。如果说藏地的人们在恶劣的高原气候条件下保持着原始的生活状态是一种伟大,那么将光明传输在高原雪域的这些人又该怎样去评价?你可以说他们是为了生活作出的一种职业选择,而他们得到的回报和他们面临的高危是否匹配?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高原是藏地人民的选择,高原赋予他们干净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清澈无污染的雪山之水,那么他们所要承受的是严寒和资源匮乏,这之间是否也存在着对等问题?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享受着文明带来的一切方便,可是却要承受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安全的食品和饮用水,这是否也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所以,伟大是什么?是舍我为他的奉献?还是说白了就是一种选择?

我知道这样说很可能会被喷,想到这里,我又想到朋友说我这不是旅行,是修行。其实我知道这就是个旅行,没有一种修行能够与在纷繁复杂的市井里还能保持一颗干净纯良关爱一切生命的心相比。

所以真正的修行不是在大山里,不是在广阔的天地间,不是在雪域高原上,就应该在市侩里,在繁琐中,在鱼龙混杂里,修得真性情,修得真善美。

这样想着,就到了墨竹工卡——松赞干布的出生地。

离目的地拉萨只有69公里。





宁可在家写作业

昨晚吃晚饭时,路上遇到的那对父子也来吃饭了。闲聊中我问男孩作业有没有做好?是不是想到回去还要做作业,都不想走了?他立即兴奋起来说:“为了来骑行,我作业用5天时间做完了,不过现在想想宁可回去做作业。”

看这条路有多锤炼人,没有孩子喜欢做作业,可为了它,这个12岁的孩子仅用5天时间高效率地做完作业。

一路上都是他自己根据行程准备补给,看着他认真地说着要买什么,爸爸只是偶尔提个醒,然后给他钱即可。我不知道这孩子将来会变成怎样,但骑行川藏线的经历一定会是他成长道路上不可忽视的一章。

祝福他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