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过日子看邻居 | 宿迁冲关成功,淮安铩羽而归,我们到底差在哪里?

 刘海宁7z1osytu 2020-12-26

淮安未能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名单


9月14日,中央文明办发布《关于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区、县)的公示通知》,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名单,江苏获得提名的四个地级市中,只有淮安落选了。

苏北五市都不是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评比已进入第五届,在之前的四届中,江苏13家地级市中的8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目前还未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五家地级市全部集中在苏北,除了本届有望冲击这一称号的宿迁、徐州、盐城之外,淮安和连云港还需更加努力。

江苏飘红的城市越来越多,未能获得此项称号的城市的压力可想而知。

谁将率先完成苏北“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


此次入围的三个城市:宿迁、徐州、盐城,宿迁建市时间短,基础最薄弱,却在前期的创建中表现最为突出。

特别是2016 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度测评中,宿迁在123个参创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宿迁的《文明20条》,多次作为成功经验被中央和省文明办当成先进典型予以推广,央视也曾作过报道。

此次入围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名单,宿迁可谓是一大热门。

宿迁的文明城市创建对淮安影响大吗?


淮安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从地理位置来讲,淮安的确具备了“苏北中心”的区位条件;但是宿迁也并不处于下风。

创建文明城市,争的不仅仅是一块牌子、一个面子,对于淮安来说,更是发展的机遇。

就在江苏的地位而言,淮安相对于宿迁,越来越不具有优势。

别的不提,就拿近几年人们最为关注的高铁来说,经过淮安的两条高铁(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都只是城际高铁,其中一条也将宿迁串联起来;而将在宿迁设有两个站点的“合青高铁”,则将安徽、江苏、山东联系起来,一改宿迁没有火车的历史,其对于宿迁投资环境的改善,将起到非常大的拉动作用。 

以上只是对外部条件的简单分析。就创建文明城市来说,宿迁在创建过程中,很多外地城市都到宿迁取经,各种媒体争相报道宿迁的创建经验,这对于宿迁的对外形象的提升和知名度的提高,都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效果。

一旦宿迁成为苏北首家“全国文明城市”,将有力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形成综合影响力。很多原本淮安可争取的外部资源,都将因为这位邻居的耀眼而旁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宿迁获得的机会,就是淮安的损失。到那时,淮安的“苏北中心城市”的地位或许还在,但是否“重要”,就很难说了。

淮安的差距在哪里?


在9月18日的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上,代市长蔡丽新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此前也曾就宿迁和淮安的创建作过比较:

不会过日子看邻居!宿迁凭什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第一名?!

在关注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我们曾去过宿迁的县区,实地了解宿迁创建的情况;也曾向宿迁市民咨询,了解他们对于创建的感受。

通过调查和对比,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蔡市长所说的三个差距:观念、机制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不会过日子看邻居。

宿迁建市迟,基础比较薄弱,最近几年却在各方面都显示出迅猛的势头,特别是通过这次文明城市创建,让外部了解到宿迁人的务实精神。

宿迁的创建,是从转变观念开始的,创建,不是只为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市民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确得到了提升,这也为创建成果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宿迁的《文明20条》,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并且易掌握易落实,对于人们的文明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非常好的提示作用。

反观淮安,创建在很多方面仍表现为运动式,特别是在宣传层面,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创建广告成了触目惊心的城市牛皮癣,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置身其中,人们的幸福感根本无从谈起。

淮安的文明城市创建,在某些方面,暴露出的是极大的不文明。

对照两地的文明办官微,就可明显感受到宿迁和淮安在创建上的观念差异。宿迁的口号是“我文明,宿迁文明”,是从市民老百姓的视角,强调了个体的文明程度对于城市文明的决定性作用,可以唤起人们的主人翁意识;淮安的官微,则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很难令市民老百姓产生认同感。

明天,我们将就淮海广场周边的“文明创建标语的视觉污染”问题作一番呈现。敬请关注。

什么叫观念领先?

宿迁市长王天琦说:这里看不到一个楼顶广告,看不到一点视觉污染(视频1分钟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