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最爱读的7本书:共产党宣言读了100遍,资治通鉴读了17遍

 深耕文化 2020-12-26

导言

毛主席认为“读书贵在有恒”,最怕一曝十寒,他早在青年时代就养成了用功读书的好习惯,后来无论是战争岁月,还是繁忙的工作都没能让他停下自己的阅读。

01

 三复四温,反复阅读

首先第一本当然是《共产党宣言》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是一部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也是马列著作中最广为流传的作品。

毛主席说,自己读《共产党宣言》至少读了100遍。1936年,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和斯诺对谈时曾说过,是这本书让他树立起了对马列的信仰,从此之后他就没有动摇过。

据曾给主席担任过秘书的林克先生回忆,主席开始学英语的时候,他要求看一些马列著作的英文本,他选的第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

另一本被主席反复阅读过很多遍的书是《资治通鉴》,这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到后周显德6年之间,长达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计300多万字。

主席曾对他的秘书孟锦云说过,自己读过17遍的《资治通鉴》,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如果他有时间,自己还会再重读几遍的。

据孟锦云回忆,主席床头的那本《资治通鉴》上充满了主席阅读后的痕迹,很多地方都被翻破了,用胶粘着。曾经有一段日子,主席特别喜欢读《资治通鉴》,一读就是大半天,中间偶尔翻个身,那样专注的神态让孟锦云印象深刻。

主席向来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对自己喜欢的书要反复阅读,不断挖掘新的阅读体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顶峰的作品,主席不仅反复阅读过很多遍,而且还一遍又一遍地把它推荐给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麾下的爱将。

他曾说过,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中国人,不可不读《红楼梦》,而且只读一遍也是不行的,最少应该读三遍,不然就没有发言权。他认为,《红楼梦》绝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段封建史,是保罗万象的社会百科全书。

许世友曾批评《红楼梦》说,那是一本“吊膀子”的书,主席却对他说:长恨随路无武,绛灌无文,要他搞点文学,读读《红楼梦》,而且“要看5遍”

02

 三国和水浒

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主席在休息的时候看到了徐海东,两人在交谈时主席对徐海东说:中国有三本小说,三国水浒红楼梦,不看完这三本,不算中国人。徐海东说自己只看过三国和水浒,主席大笑道:“那你算半个中国人”。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两部古典小说,也是无数孩童进入中国古典文学大门的基本读物。主席曾对斯诺说过,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最爱的就是三国水浒,老师在上面讲课,他的《增广贤文》下面盖着的就是《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毫不夸张地说,三国和水浒是主席读了近70年的书。

主席曾说过:“干工作要看《三国演义》”,在他看来,读三国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的。同时,三国演义还是一部战争小说,其中蕴含着非常多的军事战术,在这一方面,主席也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到很多的营养。

一直到晚年,主席还常对工作人员引用《三国演义》的那段经典开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对于《水浒传》更不必多说,这本反映封建社会和造反的书是最常出现在主席讲话中的书目之一,他曾用拼命三郎石秀的故事教导干部,干革命要求拼命精神;他也曾用李逵作为反面案例,说他性情太鲁莽,“看见弟兄们犯事,就懵懵懂懂地乱处置一顿,结果闹出很多纠纷,领导者的威信也丧失干净……”

主席在对斯诺的自述中曾说过,自己早年间看《水浒传》时,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小说里没有种田的农民,而全部都是武将文官和书生?他后来想清楚了,在封建社会里,农民是被统治的阶级,他们不会被主流思想歌颂。

主席的这段话真可谓一针见血,透过现象看穿了本质。

03

 多想多写,勤动笔墨

毛主席读书,还主张多想多写,勤动笔墨。

1937年5月,李达出版了《社会学大纲》一书,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对社会学进行了重新和彻底的解读,李达把这本书送给主席后,主席在延安的窑洞中把这本书看了10遍,并写下了1万多字的批注。这本书让他获益匪浅,他称之为“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本马列哲学教科书”,号召全党的高级干部都应该看看。

他在湖南一师上学时,曾钻研过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同样也做了一万多字的批注。后来,中央文献出版社还专门为他出版了一本《毛泽东哲学批注集》。

毛主席对鲁迅先生有着很深了解,他曾把鲁迅称为“鲁总司令”,是我们文化军队的总司令,主席也说:“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主席从五四时期就开始读鲁迅,1938年8月,《鲁迅全集》在上海出版后,主席得到了一套,此后这一套《鲁迅全集》就一直跟着他,无论是行军还是转移。

1949年12月,主席前往苏联访问,他就让人带着《鲁迅全集》,他有时候看鲁迅看的废寝忘食,工作人员不得不多次催促他,主席则对工作人员说:我在延安的时候,夜里读鲁迅的书,也是常常忘记睡觉。

主席看鲁迅能认真到什么地步?有一件事可以说明。有一次他在《鲁迅全集》第四卷里看到了鲁迅引了张泌的《浣溪沙》中的一句“消息未通何计从”,主席觉得此句不太通,就翻阅《全唐诗》找到原文,确定了这里确实是引用错误了。在后来《鲁迅全集》出下一版的时候,出版社因此做了调整。

作者

  上弦月,深度历史爱好者,多年来专注于近现代史的研究与发掘。愿与你一起,穿透历史的迷雾,洞察世间百态,寻味人生真谛。

   微信号|百年人物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