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培养出优秀孩子的家庭,归根结底,离不开这9条黄金教育法则

 彪悍猫先生 2020-12-26

有句话说得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你只有一次机会。掌握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使孩子在成长里少走弯路。

以下9种世界顶级的黄金教育法则,也许能让你找到教育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作者 l 悬崖上的猫 

公众号 l 彪悍猫先生

01 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小到一颗松果,大到一只猎物,都是它们学习的对象。

小狼的成长,都是在对世界一次次好奇的探索下完成的。孩子亦是如此。好奇心强烈的孩子,往往会有更强的学习欲望,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拉比,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启发:其他家长每天放学后,会问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

而他的母亲只问一件事:“你今天有提出一个优质的问题么?”正是这个举动,让拉比养成了不断提出问题的习惯,为他成为科学家埋下了伏笔。

心理学家伊恩·莱斯利说:在未来,有好奇心的人会受到青睐。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错重要。

最健康的教育是,放手任孩子思考,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02 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法则)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试验:

在班级随机列出一份“有前途者”名单,并交给老师。8个月后,名单上的孩子成绩都迅速提高。

原因很简单:来自老师的更多鼓励和关注。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一个积极的结果,往往来源于积极的期望。

身边最亲近的人的支持,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塑造力。如果你总是告诉孩子“你行”,孩子最终就会变得“可行”。而如果你总是告诉孩子“你不行”,那么孩子最终就会变成“不行”的样子。

罗森塔尔效应,不仅仅是家长要学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从乐观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处理问题与事情。

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学业,多鼓励少责备。帮助孩子分析考试情况、学习成绩时,尽量就事论事,帮助孩子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与孩子商量如何克服解决这个问题。

千万不要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理,也会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多看看孩子的进步之处,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这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在孩子今后遇到困难时,能够让孩子敢于面对问题,而不会因为害怕被父母责备,而选择逃避问题。

03 自然惩罚法则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孩子受到的惩罚,应当是他犯错带来的自然结果。简单说,就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样才能汲取教训,知错能改。

比如,孩子在饭点不愿意吃饭,那就不给他吃,取消当天的零食,让他饿着。天气变冷孩子不愿意添衣服,那就不添,放他到外面被风吹一吹冻一冻,没准就会自己主动穿上厚衣服。

当然,上面只是个比喻,这个度需要家长来把握,只要在不伤害孩子的身体和身心健康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关键就是让孩子在自己的过失里,品尝苦果体验惩罚,自然会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

以前看过一个经典案例:孩子在家玩玻璃杯,很多家长会惊呼着阻止孩子,怕他摔碎划伤自己。

一个父亲,却站在一边观察。果然,孩子摔碎了杯子,手被扎到后嚎啕大哭。父亲早有准备似的,拿出棉签和酒精,从容地帮孩子消毒包扎,顺道告诉他,玻璃有多危险。此事过后,孩子便再也不玩玻璃杯了。

不让孩子犯错,其实是教育中最大的谬误。很多人感慨“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原因无非就是缺乏生活的实践。让孩子自己体验惩罚的苦楚,那些过去踏过的坑,才会变成他未来脚下的路。

04 底线法则

与然惩罚法则相对应的更高一级的是底线法则,即为孩子树立道德底线与法律规则意识。

俗话说,成才先成人;底线法则是家庭教育的基石。实际上,孩子遵守规则与维护底线的意识往往比家长要强。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家长为了送孩子上学不迟到,带着孩子闯红灯,还会不停催促孩子要跟上。

很多家长可能认为这是小事,但是规则意识一旦被打破,就难免有“蚁穴溃堤”的隐患,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身边做好榜样。

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教会孩子如何遵守公序良俗,如何与这个社会相处。如果遇到孩子执意要做某件违反底线的事情时,应该与孩子一起平心静气地分析清楚这件事情的利弊。

明确告知这样做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发生了最坏的结果,要承受怎样的后果。之前很多儿童犯错误,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注重底线法则的教育。

05 甘地夫人法则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的儿子拉吉夫,12岁时要做一场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来安慰他。

可甘地夫人阻止了医生,她平静地告诉拉吉夫:“手术后有几天会非常痛苦,这种痛苦谁也不能替你承受。哭泣、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所以你必须勇敢地承受它。”

意外的是,手术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叫苦,勇敢地忍受了这一切。

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女儿讲过一句话:“不论遇到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的挫折,都不要怜惜自己,而要咬紧牙关挺住,像狮子一样勇猛向前。”

给予孩子足够感受挫折、扛过挫折的成长机会,这样他们才能学会“自我察觉和消化情绪”。

有远见的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

未来的路,一定是孩子自己走,他必须承受得了磨难和痛苦,才能把生活给予的一地鸡毛,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不可能永远庇佑他们,他们最需要的,是努力向上的力量,在坦途中寻求安全感,不如在困境中勇往直前。

06 尊重法则

我认为父母要真正知道如何尊重孩子,首先要慎用惩罚和权威,不是让家长只表扬而不批评孩子,而是要提醒家长注意惩罚的方式方法。

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说“因为我是你爸/妈,所以你就必须要听我的”之类的话语,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想法。

如果不听话,家长就会采用暴力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惩罚,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心中有戾气,认为用以暴易暴的方式就能解决矛盾与冲突。

即使大多数家长在用完惩罚和权威后,反应过来觉得自己错了,但一想到自己是长辈,即使做错了事情,也拒绝向孩子认错或者道歉,认为这样做会有损自己的颜面。

家长可能没想到,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是,家长蛮不讲理;甚至是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观念:只要自己是强势的一方,就可以无视是非对错,就可以强词夺理。这对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非常不利的。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并对自己做出的错事进行弥补与挽救,所以惩罚只是手段,一定不要忘记目的,多与孩子沟通,多给孩子一些尊重才是真的。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与9个月到3岁的幼儿多交谈,他长大以后会更聪明。在父母与孩子关系平等,相互尊重,沟通频繁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高于正常水平。

对等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拥有自信和健全的人格。照顾孩子的自尊,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

鲁迅说: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自卑,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怯弱。对幼小的孩子保持尊重,对犯错的孩子释放宽容,才是将孩子从错误和叛逆中拉回正途的捷径。

07 天赋递减法则

百年前,达尔文家中来了一位新手妈妈。她专门来请教达尔文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最好。

达尔文问:“您的孩子多大了?”

客人答:“才两岁半。”

达尔文不无惋惜地说:“夫人,您已经迟了,迟了两年半。”   

这个回答虽有夸张,却道出了“天赋递减规律”的真意:孩子的天赋,随着年龄增大而递减。生下来具有100分可能性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受到了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能具有100分的潜能。

如果放弃教育,到5岁时就会减少到80分,到10岁时就会减少到60分,到15岁时就会减少到40分,这就是“天赋递减法则”。

所以,孩子的潜能开发越早越好,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辅导。多观察孩子对哪方面感兴趣,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

网上有一份天赋开发时效表,全面又有理有据。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但别忽略了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征,急于求成只能事倍功半。灵活运用这9条黄金法则,一定会收获优秀的孩子。

08 距离法则

狐狸的生存世界里,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距离法则:小狐狸一旦成年,便要独立养活自己,不能和父母待在同一个洞穴。若不懂得生存,便迎来自然的淘汰。

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但家长们最常犯的错,就是越位教育。凡事为之包办,孩子便什么都不会干,更受不起一点风浪,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巨婴”。

美国有一条教育箴言:和你的孩子保持“二十码”距离。“二十”是个象征——家长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可处处围着孩子转,凡事留给他自己的空间。

家长与孩子两代人之间,因为所拥有的人生阅历、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上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生活的介入,要把握好“度”。既要给孩子爱护,也要保护孩子的隐私权,教会孩子如何自立,给予孩子自己选择、决定的权利。

不要整天把“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好”挂在嘴上,家长可以在不破坏底线的基础上,对自己不了解的新事物、对孩子的不同想法,尽量以宽容的态度去了解、去接纳。

该走的路,让孩子自己走。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09 破窗理论法则

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富人区和穷人区,分别停放两辆一样的车。

放在富人区的车,完好无损,过了一周,依旧如此。

而放穷人区的车,一开始就摘车牌,打开顶棚,不到一天,车就被人偷了。此时,他们将富人区的那辆车的车窗打碎,没几个小时,车也被人偷走了。

这个实验,延伸出“破窗理论”:窗户的玻璃被打碎,又迟迟不修复的时候,人们便下意识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简单说,就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会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如果有人随意在某处乱丢垃圾,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就会成为“固定”的垃圾堆,恶意就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里,慢慢滋生。

所以,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决定我们观念的走向。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优劣影响,首当其冲。教育孩子必须以身作则,别让孩子身处“破窗”的环境里。

一位校长曾说:“孩子就是家庭问题的投射,一旦孩子有什么问题,必定是家庭的环境出了问题。”

一个凌乱的家庭,难以养出有秩序感的孩子;

一个家长不看书的家庭,难以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一个爸妈终日争吵的家庭,难以养出阳光开朗的孩子。

而为人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良好的家庭环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