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中提到的鄂州

 取经的兵 2020-12-26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

          怅然怀古,和依本韵

              唐·刘禹锡

             一辞温室树,几见武昌柳。

             荀谢年何少,韦平望已久。

             种松夹石道,纡组临沙阜。

             目览帝王州,心存股肱守。

             叶动惊彩翰,波澄见赪首。

             晋宋齐梁都,千山万江口。

             烟散隋宫出,涛来海门吼。

             风俗太伯馀,衣冠永嘉后。

             江长天作限,山固壤无朽。

             自古称佳丽,非贤谁奄有。

             八元邦族盛,万石门风厚。

             天柱揭东溟,文星照北斗。

             高亭一骋望,举酒共为寿。

             因赋咏怀诗,远寄同心友。

             禁中晨夜直,江左东西偶。

             将手握兵符,儒腰盘贵绶。

             颁条风有自,立事言无苟。

             农野闻让耕,军人不使酒。

             用材当构厦,知道宁窥牖。

             谁谓青云高,鹏飞终背负。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和韵诗。浙西李大夫,指李德裕,曾任浙西观察使,一度入朝为相。李德裕时任润州(今镇江)刺史,忠于职守,作出过许多受人称赞的业绩。当时,李德裕写有《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怀古偶题临江亭》 诗,诗中有“多景悬窗牖”句,即为后来多景楼命名之所本。所谓“和依本韵”,是说刘禹锡的和诗是依照李德裕原诗的韵脚而展开的,李德裕的原诗现已不存。看得出,在本诗中,刘禹锡对李德裕这位曾被李商隐称为“万古之良相”的晚唐重臣,颇多赞美之情。

    开始四句,诗人一连运用四个典故,含蓄地流露出对李德裕的期望与仰慕之情。温室树,据《汉书·孔光传》记载,“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中树何木也?’光默不应。”后泛指宫廷中的花木,这里指帝京。武昌柳,即陶公柳。“一辞”,“几见”,概述李德裕离开京城,来到江南的行程。荀谢,指东晋的荀羡和谢安,少有大志。韦平,西汉韦贤、韦玄成与平当、平晏父子的并称。韦、平父子相继为相,世所推重。这里以“荀谢”“韦平”比拟李德裕,充满期望之情。从“种松夹石道”到“文星照北斗”,不仅描写润州一带的地理形势,还叙述其风俗人情。长满松树的山岗,夹着石砌的山路;迂回曲折的小路,沙石积成的小山。这里,用一“松”字扣题。帝王州,指帝王居住的地方,也指京都。谢眺有诗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说的正是金陵到润州的景象。晋宋齐梁,六朝形胜,千山万江,风光依旧。太伯,又称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吴文化的宗祖;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父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苏,建立吴国。永嘉,西晋永嘉五年 (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这里,运用“太伯”和“永嘉”  两个典故,表明润州一带,自古民风淳厚,而今江山依旧,文采风流,在诗人看来,李德裕其贤自然可钦可赞。从“高亭一骋望”到结尾,用境内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的故实,以比李德裕执政有方,进一步表达对李德裕的赞美之情。“颁条风有自,立事言无苟。农野闻让耕,军人不使酒。”这几句诗,对李德裕更是推崇备至。让耕,犹言“让畔”,即让出田界,给别人耕种,属仁德之人所为。最后,“谁谓青云高,鹏飞终背负。”以物喻人,充满期待之情。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叙事抒情,多用典故,显得典雅庄重,学养深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