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州出土的砚滴和水注

 取经的兵 2020-12-26

砚滴和水注都是用于直接向砚池添水研墨的文房器具,功用相同,但是形制不同。水注为执壶形或带流盂式,而砚滴多仿生造型。

       砚滴也称水滴、书滴,是给砚池添水砚墨的小型器皿。砚滴多仿生造型,取材自然,形态各异,妙趣天成。据《饮流斋说瓷》第九“杂具说”中载:“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关于砚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晋灵公冢……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

三国 吴 越窑青釉蟾形砚滴 1992年湖北省鄂州市出土 高5.7厘米 现藏于鄂州市博物馆

西晋 越窑蟾形砚滴 1976年湖北省鄂州市出土 高7.8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文房用具除了实用功能,更投注了文人的情感、情怀,是其精神世界的外化体现。例如南宋林洪《文房职方图赞》,明屠隆《考余事·文房器具笺》、文震亨《长物志》等,不胜枚举,记载文房用具最多的有40余种。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文房四宝”处于绝对核心地位,此外水盂、砚滴、笔洗作为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也格外受到重视。中国式的书写、绘画可以说是以水为媒介、为中心的。笔耕丹青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水——水注入砚池,墨块研磨成墨汁,毛笔蘸墨,书、画于纸或绢上,最后清水浣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