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牝

 苍龙角 2020-12-26

天牝(pin)即人的鼻腔。瘟疫防控的重要措施就是把住鼻腔这一关。中国传统医药学在这一方面形成了许多值得重视的理论与方法。

我们特别整理了王秀莲等中医药名家的一篇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王秀莲,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温病(发热性瘟疫)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她的另一个特别重要的身份是中华医学会(钟南山院士任会长)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另一位年轻作者董文军博士,是天津中医院的医生。

“天牝从来, 复得其往”出自《素问·刺法论》,即《素问遗篇》,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指出了瘟疫预防的根本大法:养正气和避邪气 ,其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已成为了人人皆知的预防理念。而对于“天牝从来,复得其往”却较少论及。实际上其在古代瘟疫预防实践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其含义及在其理论指导下的古代预防方法作一探讨。

“天牝从来,复得其往”含义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论治类》的辟疗五疫中谈到“天牝,鼻也, 鼻受天之气,故曰天牝,”“气自空虚而来,亦欲其自空虚而去,故曰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也。”对于“天牝从来,复得其往”的含义做了精辟论述。对于“气出于脑,即不邪干”的原因和方法,他认为“盖以气通于鼻 ,鼻连于脑中,流布诸经,令人相染矣。气出于脑,谓嚏或张鼻泄之,则邪从鼻出,毒气可令散也。”清代林之翰所著的《温疫萃言》也引述了张景岳的这段注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素问·金匮真言论》言“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指出鼻是人体肺与外界天气相通的门户, 外界的清气正是通过鼻进入肺进而颐养五脏六腑的。当天地之间瘟疫流行之时,疫气、浊气也同样可以通过鼻进入人体,被传染发病。明代医家吴又可在《温疫论·统论疫有九传治法》中说“盖温疫之来, 邪自口鼻而入”。

这一理论强调在瘟疫预防中的意义是要守住鼻窍这一关,把疫气阻挡在鼻外。对于部分从鼻进入体内的疫气可以通过探鼻取嚏法,将其再通过鼻窍驱逐出去。而古代医家早已创造出了众多的预防方法来预防瘟疫,使这一理论付诸实施。

“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指导下的预防方法

雄黄涂鼻法

雄黄涂鼻法是古代最常用预防方法之一,《伤寒总病论·天行温病论》之辟温疫论载“入温家令不相染,研雄黄并嚏法。水研光明雄黄,以笔浓蘸涂鼻窍中,则疫气不能入,与病人同床,亦不相染。五更初洗面后及临时点之。凡温疫之家 ,自生臭秽之气,人闻其气,即时以纸筋探鼻中, 嚏之为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世医得效方》《普济方》《急救良方》《种杏仙方》《杂病源流犀烛》《验方新编》《珍本医书集成·鼠疫约编》《珍本医书集成·外治寿世方》《温病大成·鼠疫汇编》《温病大成·疫痉家庭自疗集》均载有此方,可见此方法当时流传甚广。

另一个版本的雄黄末涂鼻孔法, 见于《古今医统大全·伤寒门下》之伤寒药方,“又法:以雄黄末涂鼻孔中,行动从容位而入。男子病邪气出于口,女人病邪气出于阴门,其相对坐立之间,必须识其向背。”《寿世保元》《景岳全书》《冯氏锦囊秘录》《珍本医书集成·鼠疫约编》《温病大成·治疫全书》均载有此方。

雄黄涂鼻上法,《证治准绳·四时伤寒不同》之一岁长幼疾状相似为疫载“治时疫不相传染方, 用水磨雄黄,涂于鼻上,或以明雄黄一块, 重五钱,以绢帛包,系头顶心亦妙。”《三三医书·村居救急方》也载有此方。

雄黄, 《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苦平寒, 主寒热 ,鼠瘘恶疮 ,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 胜五兵。”《中国医学大成·医方考》之瘟疫门谓“雄黄气悍, 能辟恶邪”,雄黄正是凭借其雄悍的特性在瘟疫预防中独占鳌头。

油涂鼻法

油涂鼻法是指用各种油涂鼻中。如麻油涂鼻中法,《山居便宜方·治伤寒附伤寒论》载“凡入疫疠之家, 以麻油涂鼻孔中 ,然后入病家,则不相传染。既出或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为佳。”《古今医鉴》《万氏济世良方》《松峰说疫》《串雅》均载有此方。

香油涂鼻中法, 《证治准绳·时伤寒不同》载“一方 ,或以上好香油,涂鼻中亦可。”《三三医书·村居救急方》也载有此方。

清油抹鼻孔法,《急救良方·伤寒时疫第四》载“若亲戚乡里有患瘟疫,欲去看问,先将清油抹鼻孔,后出外。又将纸捻于鼻内,探取喷嚏三五个,则不传染。”《寿世保元》也载有此方。

麻油,《中国药典》指脂麻种子榨的油,也有的地方指麻子榨的油, 《神农本草经》谓麻子“味甘平,主补中益气 ,肥健”。香油,即芝麻榨的油。脂麻即芝麻,又称胡麻 ,《神农本草经》谓其“味甘平, 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清油,多指平常用的花生油或者菜籽油等仅加热一次的油,通过加热可增强其温通之性。油的共同特性是清香通窍 ,可以防止疫气进入人体阻滞气机。此外对鼻黏膜还有一个保护作用。

另有用如意油擦鼻法,《珍本医书集成·鼠疫约编》之验方篇载“凡到病家看病 ,先用如意油擦鼻,方可入门。或用雄黄末入鼻亦可。出病家门后,要当逆风处,引鼻取嚏,则疫气不能入矣。”《温病大成·鼠疫汇编》同此。

如意油由众多的芳香药和芳香油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散寒, 醒脑的功效,预防作用更强。

复合用法

复合用法是指用香油调雄黄、苍术末涂鼻的方法, 《验方新编·瘟疫》之辟瘟诸方载“又方:凡入病家,用香油调雄黄、苍术末涂鼻,既出,用纸条刺鼻孔取喷嚏,再饮雄黄酒一杯,决无传染。”《珍本医书集成·鼠疫约编》《珍本医书集成·外治寿世方》《温病大成·疫痉家庭自疗集》亦载有此方。

,《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 止汗, 除热,消食。”这种油与药物组合的用法使预防作用大大增强。

药物塞鼻法

塞鼻法是指用大蒜、阿魏,或兰叶、苏叶等塞鼻。

《中国医学大成·医方考》之瘟疫门载“辟瘟法,凡觉天行时气, 恐其相染,须日饮雄黄酒一卮,仍以雄黄豆许用绵裹之,塞鼻一窍,男左女右用之。或用大蒜塞鼻,或用阿魏塞鼻皆良。”《温病大成·治疫全书》同此。

《温病学全书·温疫萃言》之避忌法载“张三丰方,治天时温疫疠气, 用孩儿菊,俗名醒头草,取叶塞鼻中,秽气不染。”“又按:新鲜家苏叶,功用相同,亦可如上法,挼塞鼻中”。

,《名医别录》谓其“味辛温,无毒,归脾肾,主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疒卑毒气”。阿魏,《新修本草》谓其“味辛平, 无毒,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除邪鬼蛊毒。”二物之用,文中解释为气之至臭者,臭胜则诸秽皆不足以加之。

佩兰,《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辛平,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名医别录》谓其“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二物之用,文中解释为芳香馥郁,开郁行气,而芳香以除秽恶,行气是能通窍,故能辟除不祥。

大蒜,以秽逐秽;佩兰,以香避秽,真可谓用心之巧妙。

取嚏法

以上诸法大部分均载有第二步,既出瘟疫之家,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虽进入瘟疫患者家门之前已用药物或油涂鼻以拒疫气, 但仍恐疫气浓重而会吸入部分浊气,故通过嚏法就可以把人在瘟疫之家闻到的秽浊疫气经鼻再排出体外,免受传染。

此外,还有专门用药物取嚏以预防瘟疫的记载,如《温病大成·治疫全书》用通关散取嚏防。《杂病源流犀烛》和《温病大成·疫痉家庭自疗集》均用通气散(由延胡索、皂角、川芎、藜芦、踯躅花5味药组成)吹鼻中取嚏,日三五次。这样可以使邪从嚏而出以达到免疫目的。

其他方法

由于口鼻相通 ,口也可以成为疫气进入的通道,在做好鼻通道的防御后,古代医家也考虑到了配合口通道的防御。如舌抵上腭法,《温病大成·治疫全书》载“凡入疫家诊病,须将雄黄涂鼻,或大蒜塞鼻,以拒病气。再宜舌抵上腭,撑住牙关以堵秽气。如是,则病气尸气无门可入,自不相染”。此外还载有福建香茶饼不时噙口中法,烧酒频频呷之法。《普济方》有嚼蒜法。这3法是为使药物气味保持在口中以拒疫气,与服食法使药力到达周身不同。

总之,在《内经》理论“天牝从来,复得其往”的指导下, 古代医家创立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以预防瘟疫,也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