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段光杰、刘化田、白瑾 : 北京琴书起源于廊坊寻根

 倚月临风 2020-12-27

国曲坛独树一帜的鼓曲——北京琴书是著名曲艺艺术家关学曾大师在1951年由单琴大鼓更名而来,而单琴大鼓的创始人翟青山(艺名翟德林),学艺、革新、成名都是在廊坊的柴孙洼村周边。翟青山的师弟廊坊尖塔乡北甸村琴师魏德祥和翟青山一起边探讨、边排练、边改进,将五音大鼓和其他鼓曲的唱腔融合在一起,只用一架扬琴予以伴奏,成为另一种新唱腔,定名为“单琴大鼓”。廊坊的一大批五音大鼓艺人一直帮助翟青山完善单琴大鼓这一曲种。

笔者二零一三年十月采访了柴孙洼村退休教师、五音大鼓、单琴大鼓传承人尹明德(艺名尹庆义,翟青山师弟李德全的徒弟,1934年生人,现年80岁,1956年廊坊师范毕业)。根据尹明德介绍和资料记载,我们初步理清了北京琴书起源于廊坊的来龙去脉和翟青山、魏德祥一起改创单琴大鼓的情况。其发展顺序应该是:五音大鼓——单琴大鼓——北京琴书。而五音大鼓的中心发源地是廊坊的柴孙洼及周边村庄。

翟青山(1903-1952)民国通州柴家务村人。学名翟玉俊、艺名翟德林。翟青山家庭贫困,少年时寄居在柴孙洼邻村的朱庄外祖母家帮助种田。农闲时节,他进入安次县柴孙洼村老艺人刘玉昆所办的子弟班,学唱西河大鼓和落腔调(也叫五音大鼓,单琴大鼓前身)。既而边学边演,在城乡各庙会上作艺,还曾和师兄弟一起在北平、廊坊、天津各处撂地和串巷子表演,以养家糊口。

刘玉昆(约生于1884年左右)河北安次县柴孙洼人,是廊坊、北平周边负有盛名的艺人。外号“短胳膊刘”,他的徒弟、徒孙特别多。大徒弟刘德喜,二徒弟胡德禄,三徒弟李德全,四徒弟陶德旺、五徒弟李德宽。刘玉昆的琴书是和廊坊白家务卜营的王玉珍学的。刘玉昆有时还在大兴县朱庄办科班,那里的学员也很多,李德全就是朱庄人。翟青山向刘玉昆学艺时与安次县北甸村的魏德祥(原名叫魏振亭)相识,从此魏德祥为翟青山伴奏并与他一起改革唱腔。

翟青山和魏德祥、常德山(关学曾的师父)一起拜师田玉福,他们属于带艺投师,不用跟师父学三年,但名字要改成艺名,是德字辈,翟青山叫翟德林、魏振亭叫魏德祥,常兴怀叫常德山。

1932年,翟青山和魏德祥在天津电台录音五音大鼓,当时三弦和四胡迟到,已到了录制的时间,只好就由魏德祥一人用扬琴伴奏,不料播放后观众反映效果很好,说这更能突出演唱,比加三弦和四胡效果更好,此后录音只由扬琴伴奏。单琴大鼓由此形成。如果到剧场或茶园演出就增加一把四胡伴奏,当时既叫单琴大鼓也叫琴书。

翟青山除创造新唱腔外,还与魏德祥共同改革扬琴形制,使其更能适合演唱和表演。原来的扬琴是两排码,每排8路,每路4根弦,共计64根弦。经他们改造后,虽仍两排码,但每排9路,每路4根弦,共计72根弦。如此则更满足了单琴大鼓唱腔音域的需要,使琴声更加悠扬,给演唱增加色彩。 

1934年夏,翟青山和魏德祥创演的新腔单琴大鼓在天津仁昌电台试验播唱,一举成功。从此独树一帜,唱遍京津地区,受到广大听众欢迎,被誉为“单琴大王”。次年他们的《乔太守》、《三世调缘》《刘二姐拴娃娃》等6段经典曲目灌有唱片,传遍全国。灌唱片翟青山、魏德祥挣了三千元现大洋。当时翟青山对师弟李德全说三千元要少了,应该多要些。

据94岁的曲艺家白奉麟介绍:1935年,翟青山与魏德祥的单琴大鼓被商务精进社聘为专门节目,一度在燕乐升平杂耍园登台,并到北京燕中电台播音,由此成名。当时播放琴书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情形。此时连拉洋车的都要加倍收车费才肯放弃听书。在电台播出时用单琴伴奏叫单琴大鼓,在园子剧场演出就叫琴书。

翟青山与魏德祥创造的单琴大鼓、琴书善于表演长篇故事,如《前后七国》、《回龙传》和《黄凤配》等。更便于表演短篇故事,如《蓝桥会》、《卖油郎》、《乱点鸳鸯谱》、《关黄对刀》、《华容道》等等。还可以配合时事及时表演,如《王贵与李香香》、《杨靖宇殉国》、《枪毙袁文会》等,达到宣传鼓舞效果。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翟青山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演播了新编曲目。他嗓音清亮甜朗,音域较宽,口齿清晰 。在长期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曲目,且能自编、自弹 、自唱。他的曲目除四部《春秋》外,常演大书有《炎宋兴隆》、《回龙传》、《呼家将》等 ,中篇有《孙继皋卖水》、《铁冠图》、《四进士》等,短篇有《鸿雁捎书》、《马失前蹄》、《蒙正教学》、《拾棉花》、《单刀会》等40余个,留有唱片6种。他共收徒15人,较有名者为石长岭、吴长宝、焦长海等。

柴孙洼还有一位琴师叫付起,能打扬琴、拉四胡、弹三弦,曾给翟青山和关学曾的师父常德山打琴,常德山在北京燕生电台演唱时就由付起伴奏,关学曾打扬琴开蒙也是和付起学的。我们采访的尹明德打琴、弹弦也是和付起学的。

魏德祥离开翟青山以后就和孙起生(廊坊东尖塔村人)搭在一起,他俩相互都能打琴还都可以唱,他们有时也上电台录音播出,经常在廊坊、天津、北平周边地区演出。

尹明德是1950年向柴孙洼村的付起与李万发学弹弦和打琴,向李德全学唱五音大鼓。尹明德曾给万庄赵志清打琴,尹明德现存有李德全赠送的硬木铜鼓四胡一把,存有付起当年使用的三弦一把,另有当年自己用的扬琴两架、三弦一把。并存有翟青山、李德全演唱的录音带,还存有翟万胜(翟青山之子)演唱的录音带。

刘玉昆的儿子刘德纯出生于1930年,曾给刘玉昆打琴,也给翟万胜、尹明德打过琴。刘玉昆的孙子刘俊义和刘俊起现仍在柴孙洼务农,没有学习曲艺。据尹明德回忆曲艺界分四大门派:梅、清、胡、赵。五音大鼓这一支是梅家门,梅家门排辈十个字:“朝、大、连、池、凤,玉、德、庆、田、祥。”翟青山艺名翟德林,常德山、魏德祥这都是德字辈,上一辈刘玉昆、田玉福、王玉珍是玉字辈。

安次县五音大鼓、单琴大鼓艺人除前面提到的还有:合顺营的梁德贵是既能拉四胡,也能演唱的艺人;东尖塔的孙德允曾给翟青山打扬琴;合顺营的张士庆也曾在单琴大鼓子弟班学艺;东尖塔的孙起生、孙起元兄弟俩都是既能唱又能打琴的单琴大鼓艺人。另外刘玉昆的大徒弟刘德喜是大马坊人,四徒弟陶德旺是武营人,五徒弟李德宽是大长亭人。安次县南甸村(离柴孙洼很近)有一座庙经常集聚五音大鼓、单琴大鼓的艺人来此演唱,成为五音大鼓、单琴大鼓的活动中心。刘玉昆、李德全、翟青山、魏德祥等有名的艺人均到此演出过。六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提起“短胳膊刘”很多人还都有印象。

柴孙洼村的庙宇很多,另外有办会的习俗,其中包括和谐会、娘娘会、油鬼会、卷子会等等。每到庙会和办会期间,都有本地五音大鼓、单琴大鼓艺人演出,因此柴孙洼成为周边村庄五音大鼓、单琴大鼓的演出、培训中心。周边的艺人多是柴孙洼的传人。尹明德的外甥是武营的王书忠,外甥媳妇孙梨花经常和尹明德一起演出。

关学曾学打扬琴是和魏德祥与孙起生学的,关学曾十四岁拜师时魏德祥、孙起生都在现场,关学曾给保师魏德祥磕了三个头。后来魏德祥和孙起生在北京演出就住在关学曾家,这期间关学曾向魏德祥、孙起生学习了单琴大鼓的打琴方法。

北京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关学曾,在“单琴大鼓”的基础上,又丰富了唱腔,1951年更名为“北京琴书”,誉满京城。现在人们只知道北京琴书而不知五音大鼓、单琴大鼓。我们通过采访、考证,把这段将被遗忘的“北京琴书起源于廊坊”的曲艺历史挖掘出来以飨读者。北京琴书是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单琴大鼓、五音大鼓应该是廊坊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传承人健在。十年前北京密云文化部门还曾派人到安次、广阳寻根五音大鼓。

最近北京电视台的崔维克(关学曾的最后一个弟子)带领北京市关学曾北京琴书文化艺术研究会的三位同志也到柴孙洼寻根。廊坊市、区、乡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挖掘、整理、保护这一曲种。应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千万不能让五音大鼓、单琴大鼓在我们这一代失传。

本文作者段光杰(右三)、刘化田(右一)、白瑾(右二)与被采访人合影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诚请转发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