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振东:胜芳张家大院主人家世揭秘④ ——“民国第一外交家”的首任夫人

 倚月临风 2020-12-27

4

    明清时期,胜芳隶属直隶顺天府文安县,1946~1948年间,始划入霸县,即今河北省霸州市。所以,寻找清末民初时胜芳的张家大院,应该进入到当时文安的人文脉系和史志圈中。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曾风云一时,名播海内外的著名人物——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他字少川,是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1912年回国后,曾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后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又任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退休后定居美国。
    顾维钧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17年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阵营,策动中国亦参加协约国一方。顾维钧认为这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便在华盛顿积极活动,并密电北京中央政府敦促参战。战争结束后,各世界列强剥夺我国作为战胜国的种种权利,不愿归还所占我国领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作为中国代表的顾维钧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很多人都记得起这个杰出历史人物,令国人扬眉吐气的那一幕。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最初曾有的一段特别的婚姻史,其人生中的第一位夫人就来自文安的张氏家族。关于顾维钧的婚姻经历,网络上有不少文章写及,但对首位夫人情况所言皆简,而且并不统一。如网文《顾维钧真是人生赢家,四个老婆个个来头不小》中只有如下短短的一句话:“顾维钧一生经历了四次婚姻。1909年与从小订亲的张润娥小姐举行结婚仪式。但是顾维钧对这位小姐没有丝毫的感情,婚后两人实际上从未同居过,顾维钧认为他们之间只有兄妹之情没有男女之爱。1911年,顾、张两人协议离婚了”。其中,对此人除去提到名张润娥,别的信息几乎没有。

    网文《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一位未婚妻和三位夫人》所写的“一位未婚妻”即是张润娥,其文写道:“顾维钧的父亲顾晴川是晚清第一任交通银行总裁。早年于光绪末年,由家乡江苏嘉定来到上海,当了上海道尹袁观澜的师爷。当时同在袁观澜幕府的,还有一人,叫张衡山,他是袁道尹的姨表兄。张衡山非常喜欢学业优秀的顾维钧,就常常买些点心给他吃。张衡山膝下有一娇女张润娥,与顾维钧年龄相当,张很想得东床快婿,就托人做媒,双方家长同意订了婚。”内中述及张润娥的父亲叫张衡山,与顾维钧父亲一道为人做幕僚。网文《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的第一任妻子: 张润娥孤独与无奈的人生》以张润娥为叙述中心,对她的个人介绍相对多些,文内说:“在顾维钧少小时,顾晴川还只是上海袁观澜幕府的一个小吏。当时同在幕府的,还有一人,叫张衡山。张衡山出身中医世家,精通医术,张衡山为顾家小少爷顾维钧诊病时,觉得这孩子聪颖过人。张衡山膝下有一女儿叫润娥,与顾维钧年龄相当,张衡山很看好顾维钧,认定他将来大有可为,就托人去做媒。从当时两家的景况看,对顾家来说这门亲事算是高攀了,顾晴川一口答应。顾维钧当时才十二岁,自然没什么意见,就由双方家长订了婚。”就这段话,还可知道张润娥出生在中医世家,当时的家境和地位均高于顾维钧家。

    关于顾维钧的传记现有很多种,对顾维钧的第一段婚姻经历都有述及,内容上却不尽一致。如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肖岗著《顾维钧传》中记:

    正确地说,是在他十二岁半,进圣约翰书院前夕的事。姐姐生了重病,有个叫小张医生——上海名医张骧云的侄子,天天来家普姐姐把脉治病,一天,他在书房临摹国画,忽然觉得背后有人,回头一看,是小张医生捋着胡须在看他画。画得很好,小张医生称赞他。从这以后,常常有张熟面孔在家里出现。当这人和爸爸、妈妈谈话时,他们总找理由把他支开,好像在商讨一个应该对他保密的话题。过了些时候,爸爸把他叫到房里,让他坐下,向他宣布,你要订婚了,未婚妻是人家张骧云医生的孙女,门当户对,八字都已换过。

 
这段记录,只是说与顾维钧订婚的是名医张骧云的孙女,并没有提及张润娥及其父亲的名字,也看不到他们在门第上的略优。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金光耀著《顾维钧传》对顾维钧的首位夫人介绍说:“新娘叫张航丽,是当时上海滩上的名医张聋(此字型为上“彭”下“耳”,不能打出)”的侄孙女;与顾维钧可说是门当户对。”所记与肖传接近。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沈潜著《顾维钧》一书,对顾维钧的第一次婚姻所述较为具体,增加了不少虚构想象的成分。书内对首位夫人及家境介绍说:

    原来,女方系上海中医界老前辈“张聋(此字型为上“彭”下“耳”,不能打出)”的侄孙女,一个出身名医世家的千金小姐。说起这位以擅治伤寒症而闻名于世的老中医,几乎是沪上妇孺皆知的人物,“得了伤寒病,去找张聋(此字型为上“彭”下“耳”,不能打出)”。这一在上海滩上广为流传的谚语,可见人们对其高超医术的推祟。老人原名张骧云,三十岁时因患病导致听觉衰退,从此有了“张聋(此字型为上“彭”下“耳”,不能打出)”的外号,他在上海泥城桥平桥里(今北京西路)开设诊所,为人正直俭朴,对病人悉心诊治,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虽其户外不挂行医招牌,也从不在报上刊登广告,但以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声名不胫而走,远近市民至其诊所求医者终日门庭若市,从无间歇。在他的小侄辈中,秉承家学!继其医业的代不乏人,医德医术为人所称颂。因此,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商贾巨富、达官贵人,对于张家,无不交口称赞,倍加敬重。

此处,除去增加不少细节,还告知我们“千金小姐”叔祖的原名张骧云,和他耳聋的原因,行医的地点。
    从上面多样的记载大致可知,顾维钧首任妻子名张润娥,她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他的(叔)祖是有名的中医,耳聋,名张骧云;她的父亲有记为张衡山,或说为幕僚,或说为中医,其家境尚可。

    顾维钧曾自撰有长篇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从其出生一直写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于海牙国际法庭退休止。全书英文打字原稿计一万一千页,译成中文约五百万字,198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共13册。此书不仅记录了顾维钧五十年间的外交生涯与其间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对外交涉的历史,而且也较清晰地描述出他一生主要的人生轨迹。对这第一次婚姻,书内也用了不少文字来进行回忆,但较多谈到是他如何进行抵制与反抗,说及女方情况的并不超过前面网文与传记中所写,可见那些文字都是由此生发而来。顾维钧讲祖父为了使他屈从,不惜把自己紧锁在一间房子里绝食;在他的记忆中:“在结婚大典前,新娘的兄弟拜访新郎家,和新郎回访新娘家,都是前后由马队护卫。此外,还有双方的大媒带着随从互访。在此以后,正式大典开始。在花轿前开路的是马队、乐队、大宫灯和大铜锣等各种老式仪仗,后面还有一些护卫”。这样的记述,使人感觉到他的第一位新娘家境绝非一般。
    

    此不一般的“民国第一外交家”的首任夫人,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了解她实际并不难,输入“张润娥”三字,用360百科进行搜索,马上就会有较详细的解释,其开头一部分说:
 

    张润娥,直隶文安人,中华民国国务总理顾维钧的第一任夫人。其父张云骧清文宗咸丰末前后在世,著有《芙蓉碣》传奇一本,有《曲录》传于世。20世纪初,上海滩有句名言'得了伤寒病,去找张聋子',而张聋子就是张骧云。张家是名中医世家,身为独女的张润娥,自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因其父医术高明,常出入顾府。张大夫为顾家小少爷顾维钧诊病时,觉得这个小家伙聪颖过人,便萌生联姻之意。时值,顾维钧之父顾溶执在上海财政,也是权高望重。经媒人一撮合,双方父母一拍板,12岁的顾维钧与10岁的张润娥订下了亲。

 
    如此的解释,与顾维钧及其他那些传记作家所记说基本相合。文内明确指出张润娥是直隶文安人,其父为著有《芙蓉碣》传奇的张云骧。此张云骧是何许人?与胜芳、与张家大院有没有关系呢?为什么又被称作是张骧云,还有说其为张润娥的祖父或叔祖父,到底哪个是正确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后面进行更多深入地探讨。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