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运国 :驻柏乡古地鄗城的冀州刺史

 倚月临风 2020-12-27

大禹分天下为九州,“两河之间为冀州”,冀州位列九州之首。从此冀州之名就出现在中国的史书中。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部,冀州为其一。冀州下辖魏郡、巨鹿郡、常山国、赵国、中山国、河间国、清河国、渤海郡、安平国等九郡国。这里主要探讨曾驻鄗城(今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冀州刺史(牧)的有关情况。



一、刺史制度的建立



汉武帝即位34年后,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汉书》卷19《百官公卿表》),建立了刺史制度。从刺史的俸禄“六百石”看,官职并不高,只不过是奉诏“六条”①问事,另有“察州郡吏民茂才异等者”的职责,“非条所问,即不省”。此时刺史的职责单一,也没有固定的治所。刺史到那个郡、国察事就住在哪里。刺史察事是奉诏行事,只是光杆司令一人,各郡、国派人到边界接应、陪同,察后再送出本郡、国边界。由于是“奉诏”行事,代表的是皇帝,因此,刺史的官虽不大,职位不高,但可以处罚郡县两级官吏(二千石的)。

到昭宣时期,由于特别重视整顿吏治,故对刺史格外重视,在实际工作中,使刺史的权利范围逐步扩大,刺史不再只是限于“六条”问事,由原来对郡国实行监察,逐步扩展到对郡国实行行政统治了,社会地位步步提高。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才有了大司空何武与丞相翟方“请罢刺史更置州牧”的奏疏,成帝准奏。改刺史为州牧实际上就改变了监察的职能,成为了一级政权的长官。自此开始,十三州就有了固定的治所。冀州治就治于鄗(今柏乡县的固城店镇)。这是鄗(今固城店)作为州一级固定治所的开始,也是历史上最早的冀州的州治。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罢州牧,改刺史。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又罢刺史复置州牧。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规定:“置州牧,部监二十五人,见礼如三公。”(王莽传)。此次改制持续了四十多年时间。

东汉一朝对州刺史的变更有两次,一次是在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罢州牧,复刺史”。第二次是在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刺史改为州牧。建武元年改鄗为高邑,冀州刺史部治所一直在高邑(今柏乡县的固城店)。在高邑驻的最后一位刺史是献帝初平元年(190)任的韩馥。其后冀州治所迁邺(今邯郸临漳县)。袁绍、曹操领冀州牧那就是到邺以后的事了。



二、驻鄗、高邑的冀州刺史



刘秀在鄗登基,改鄗为高邑,在东汉近二百年期间,史书和碑石可查到的曾在鄗、高邑(今固城店)驻,任冀州牧、刺史的有28人:

1、庞萌,山阳人,更始政权时任冀州牧。

2、窦融(周公),扶风平陵人,建武十三年任冀州牧。

3、郅寿(孝伯,)汝南西平人,明帝时任。

4、应顺(世叔),汝南南顿人,和帝时任。

5、阮况,和帝时任。

6、冯直,安帝时任。

7、左雄,南阳涅阳人,安帝时任。

8、苏章(儒文),扶风平陵人,顺帝时任。

9、周举(宣光),汝南汝阳人,顺帝时任。

10、郭旻 《右漢丹陽太守郭旻碑》。

11、朱穆(公穆),南阳宛县人,桓帝永兴元年(153)任。

12、第五种,桓帝时任,以司徒掾清诏使冀州。

13、范滂,桓帝时任,以清诏史案察冀州。

14、蔡衍(孟喜),汝南项县人,桓帝时任。

15、王纯(伯敦),桓帝延熹四年(161)卒官。

16、杨弼(颖伯),桓、灵之际任。

17、张方犍,为武阳人,盖灵帝初任。

18、羊陟(嗣祖),太山梁父人,灵帝时任。

19、王考(文祖),东平寿张人,灵帝时任。

21、刘焉(郡郎),江夏竟陵人,灵帝时任。

22、皇甫嵩(义真),安定朝那人,灵帝时任。

23、贾琮(孟坚),东郡聊城人,灵帝时任。

 24、公孙度(升济),辽东襄平人,灵帝时任。

25、李邵,灵帝时任。

26、巫捷  巫氏,冀州刺史巫捷。

27、王闳  王闳(?-30),王莽叔父王谭之子,为琅邪名士。王闳生性聪明,胸有谋略,有节操风骨。

28、韩馥(文节),颍川人,献帝初平元年(190)任。



三、东汉驻高邑(今固城店)冀州刺史的政绩



评价一个官员是否称职,其主要的标准就看其政绩了。这些政绩关系着一个官员的升迁废黜,关系着一方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甚至关系到本朝的兴衰成败,两千多年来皆是如此。所以官员是否称职、受人尊敬和爱戴是由其政绩决定的,也取决于当地老百姓的口碑和后代史官给出的评价。一个称职的官吏是会受到尊敬和爱戴的,他的政绩也会随着史书的记载代代流传下去,受后人景仰,成为官吏群体中的楷模。根据史书中的记载今把驻高邑(今固城店)的冀州刺史的政绩和历史评价整理简列于下:

1、 郅寿,善文章,素以廉能称,汉章帝时(76-88)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时冀部州郡

多封诸王,宾客放纵,类不检节。寿按察之,无所容贷。乃使部从事专住王国,又徙督邮舍王宫外,动静失得,即时骑驿言,上奏王罪及劾傅、相,于是藩国震惧,并为遵节”。视事三年,冀部肃清“寿虽威严,而推诚下吏,皆愿效死,莫有欺者。”由此可知,郅寿的治理措施,在赵国、清河国及癭陶、南䜌、经城等列侯国很见成效。

2、应顺,河南省项城市汝南南顿(今南顿头村)人,项城应氏自顺起。顺章帝建初中(76—83年)举孝廉,和帝(89—105)初时为冀州刺史。历史评价:“廉直无私”。廉直诚信,办事公道,在其位谋其政,赏罚分明。

3、左雄,伯豪,南阳涅阳人(今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汉安帝时(106年—125年在位),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升迁为冀州刺史。州内部有很多豪门大族,喜欢相互请托,拉关系,走后门。左雄经常把门关着,不与他们来往。左雄奏查拿办那些贪污狡猾凶狠的二千石官员(郡守),没有什么回避忌讳,不讲半点面子。永和三年(138)去世。

4、苏章(字孺文)他在汉明帝时担任冀州刺史。恰逢有位老友在他治下清河郡任太守。苏章巡视所属郡县,发现这位老友有贪赃枉法行为,准备查办他。于是,请来太守,为他准备了酒席,畅谈平生的友情,很是欢洽。太守高兴地说:“别人都只有一个天作为遮护,唯独我有两重天保护自己!”以为老朋友苏章定能为他遮盖罪恶。苏章说:“今天晚,我苏孺文与故友饮酒,是出自私人的感情;明天,我这个冀州刺史要查办你的事,那可就是执行国法了。”之后,秉法判定了老友的罪名,州境各郡县守长受到了震动,因此史评:无私,州郡望风畏肃。

5、朱穆(100~163)东汉学者。字公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五岁时,就有孝顺之名。等至壮年,热衷讲授诵读。开始被举为孝廉。后为侍御史。出为冀州刺史,因弹劾权贵、抑制豪强而受到诽谤,下狱治罪。后征拜为尚书,为人刚正不阿,居宫数十年,“死守善道”,蔬食布衣,家无余财,其思想节操为人所推重。时人有“兼资文武,海内奇士”之评。

永兴元年(153),黄河涨水,百姓饥荒,流亡的人充塞道路。朝廷提拔朱穆作冀州刺史。冀州的县令听说朱穆已渡过黄河,解下印绶离去的有四十多人。他一到任,就奏劾诸郡,至有自杀者。有个宦官赵忠死了父亲,回到安平埋葬,僭越使用玙璠、玉匣、偶人陪葬。朱穆听到,下郡调查验证。属吏害怕他的严明,于是挖坟开棺,搬出尸体取出葬品,而且收捕了宦官的家属。皇帝听了大怒,下诏关押朱穆在廷尉,去左校服劳役。太学书生刘陶等几千人到朝廷上书。皇上看了奏章,就赦免了朱穆。朱穆在家住了几年后,朝廷征召担任了尚书。朱穆秉性一向刚强正直,为官不称心,过了不久,因愤懑毒疮发作。延熹六年去世,时年六十四岁。公卿共同上表说朱穆有忠诚清廉的节操,应该受到表彰尊崇。追赠益州太守。谥“文忠先生”。所著论、策、奏、教、书、诗、记、嘲,凡二十篇。今留世诗作一首,供欣赏:

【与刘伯宗绝交诗】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览,饱则泥伏。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趋,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6、贾琮,字孟坚,东郡聊城人。灵帝时任。史有“贾琮褰(qian)帷”的故事。据《后汉书》卷三十一《贾琮传》记载:贾琮为冀州刺史,依据旧典,应该是驿站的车马,垂下红色帷裳,到州界迎接。到贾琮上任时,他上车后说:“刺史应当看得远听得广,审查美好和邪恶的事情,哪里有倒挂着帷裳掩藏堵塞自己呢?”于是命御者撩起帷裳。众多城池官吏听说后,自然受到很大震动。那些有作过恶、犯过罪的,听说后解除绶印离去。只有瘿陶长济阴董昭、观津长梁国黄就在任上等待贾琮,于是州界之内一片安定。

7、皇甫嵩(?—195),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人。东汉末期军事家,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举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任北地太守。光和七年(184),与黄巾军战后以功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皇甫嵩到任后,上奏请求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税。后因得罪赵忠、张让而被罢免,改封都乡侯。兴平二年(195)卒,追赠骠骑将军。

8、羊陟,字嗣祖,太山梁父人。家族世代做官。羊陟年轻时为人清正有学问品行,被举荐为孝廉。再次考中高第,几次升迁担任了冀州刺史。上奏处理贪污腐败,所到之处一片肃然。会党事起,免官禁锢,卒于家。与郭林宗、范滂、羊陟等称为“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9、第五种以司徒掾清诏使冀州永寿中,以司徒掾清诏使冀州,廉察灾害,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所刑免甚众,弃官奔走者数十人。还,以奉使称职,拜高密侯相。

10、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被举荐为孝廉。当时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登上车,手揽缰绳,意气激昂,大有澄清天下吏治的壮志。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遮掩不了,听说范滂来了,便辞官离开。其后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政声好坏的歌谣,范滂弹劾了刺史、二千石权臣及其党羽二十多人。执行政纪谨慎严肃痛恨奸邪。后来被人诬告获罪待案情查清,南行返乡。迎候他(回乡)的士大夫的马车就有几千辆。范滂摆脱侍从悄悄回乡。后又遭诬陷三十三岁卒。

11、蔡衍(121—168),字孟喜,东汉项县(今项城县周口)人。年轻时精通经典为人讲授,用礼仪谦让教化乡里。乡里有争斗诉讼的,都到蔡衍那里决断,经过蔡衍评判处理的人没有说冤枉的,被举荐为孝廉,后升任冀州刺史。中常侍具瑷托他弟弟具恭推举茂才,蔡衍没有接受,还拘捕处理了送礼物和书信的人。又上奏举报河间相曹鼎收取千万赃物的罪行。曹鼎是中常侍曹腾的弟弟。曹腾请大将军梁冀写信为他弟弟求情,蔡衍没有回答,曹鼎最终被判罪到左校服苦役。于是皇上征召蔡衍担任议郎、符节令。梁冀听说蔡衍贤能,提出想和他相见,蔡衍推说有病不去,梁冀因此怀恨在心。当时南阳太守成瑨等因为拘捕处理宦官被廷尉审查,蔡衍跟议郎刘瑜上表救援,言辞十分恳切严厉,因此获罪免官回家,闭门不出。汉灵帝刘宏继位,重新任命他为议郎,恰逢这时他生病死了。

另,据《邢台通史》记载:会稽人谢夷吾(25—89)自幼学习风角占候之学,章帝时出任巨鹿郡太守后,“所在爱育人物,有善绩”,使图谶之学在巨鹿一带迅速传播。司徒第五伦向朝廷推荐谢夷吾,甚至明确向朝廷表示,自己情愿辞职归家,让贤于谢夷吾。但冀州刺史疏奏谢夷吾“仪序失中,有损国典”,使其不但未得升迁,反而左谪下邳令,抑郁而死。

回顾曾驻固城店冀州刺史的事迹,对于吏治建设,是仍有积极意义的。‍

注:

①六条:即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尊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历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属不公,苟阿所爱,蔽贤崇顽;五条,二千石子弟侍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链接:王运国 : 邢台柏乡县境内的西汉侯国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