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广杰:吴汝纶的畿南文教与燕赵文化的现代转型

 倚月临风 2020-12-27

初秋的滏阳河映带着岸边扶风的丝柳,显得特别的宁静。在这静水流深的默然中,蕴含的却是曾经繁华,而今悄然远去的人生众相和他们用生命深情创作的历史。有多少政治家在这片土地上构想他的礼乐世界,有多少商贾在这片土地上经营他的财富帝国,又有多少文人才士吟唱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寄寓他们浓浓的诗情画意。如今,这些往昔的风华都像秋日色调错落的树叶融身在滏阳河中,随着汤汤的河水远去无垠的天边。

同治十年1871)号称曾国藩门下四弟子之一的吴汝纶任深州知州,他是桐城派的古文大家,在当时的文坛享有盛誉。在深州任上,吴汝纶秉承乃师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振兴文教的弘规,对发展冀中地区文教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不仅将废坠多年的书院重新开办起来,并且亲自登堂授课,造就多士,鼓舞一时向慕文化的风气。他的儿子吴闓生在多年以后回忆说:

一代风俗之盛衰,夫岂一日之故哉?当前清同治中,曾文正、李文忠先后来督畿甸,咸殷然有振兴文教之意。其时,先大夫实刺深州,修孔庙、兴乐舞、括义学废田大开书院。州人士忻忻向化,如百谷之沐膏雨焉。

吴汝纶携桐城文化盛气,在畿南提倡文教即始于任职深州之时。不幸的是,他在任上时间不长即以丁忧去职,再次莅临衡水那是六年以后的事情了。但衡水一地的文运已经吴汝纶之手渐渐开启,诸多才士开始崭露头角。武强人贺涛以文章进谒吴汝纶,吴汝纶叹为奇才,遂收为门下弟子。贺涛很快在古文创作上成熟起来,与胞弟贺沅双双得中进士。此后,贺涛秉承吴汝纶的衣钵,先后在大名、冀州、保定莲池书院传授桐城古文,并大力引入西学,协助吴汝纶在直隶推进融汇中西的教育革新运动。安平阎志廉十余岁以第一名入深州书院,先后中进士入翰林院,自有清以来,安平县能够成为翰林的仅此一人。其后也继承吴汝纶的文教事业,曾为莲池校士馆馆长,为衡水及直隶的现代文教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吴汝纶在深州革新文教,已经十分注意将科举教育与西学教育相结合,力图开拓士人的眼界,增长期社会实践的专业能力。因任职时间较短,只能说是牛刀小试。六年后,吴汝纶由天津代理知府转任冀州知州,这确实是一个绝好的南北文学和文化交流的机缘,也是促进直隶及畿南文教兴起的重要契机。此前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已经指出直隶士人敦朴无文的鄙陋,专门写了《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以相勉励。他说:

 前史称燕赵慷慨悲歌,敢于急人之难,盖有豪侠之风。……即今日士林,亦多刚而

不摇,质而好义,犹有豪侠之遗。才质本于士风,殆不诬与?豪侠之质,可与入圣人之

道者,约有数端。侠者薄视财利,弃万金而不眄;而圣贤则富贵不处,贫贱不去,痛恶

夫播间之食、龙断之登。虽精粗不同,而轻财好义之迹则略近矣。侠者忘己济物,不惜

苦志脱人于厄;而圣贤以博济为怀。邹鲁之汲汲皇皇,与夫禹之犹己溺,稷之犹己饥,

伊尹之犹己推之沟中,曾无少异。彼其能力救穷交者,即其可以进援天下者也。侠者较

死重气,圣贤罕言及此。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坚确不移之操,亦未尝不与之相类。

昔人讥太史公好称任侠,以余观此数者,乃不悻于圣贤之道。然则豪侠之徒,末可深贬,

而直隶之士,其为学当校易于他省,乌可以不致力乎哉?

吴汝纶作为曾国藩的弟子,在施政过程中是非常注意文教革新的。这种革新不仅是移风易俗,敦睦教化的需要,也是因应晚清之际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所以吴汝纶在冀州建立了信都书院。将寺庙、豪强侵夺的田产罚没以充书院的经费;收聚散处各处寺庙的图书以充实书院藏书;先后聘请大儒新城王树楠、贺涛主持信都书院。一时之间,信都书院成为畿南文教的胜地,与首府保定的莲池书院交相辉映。八年后吴汝纶辞官,即任莲池书院山长二十余年,这两个书院也成为他提倡文教,引入西学,以引导畿辅地区文化发展的根据地。我们从桐城古文家吴闓生《吴门弟子集》中可以查考出当时从吴汝纶问学的衡水地区知名士子。见下表:

信都书院从吴汝纶问学士子

衡水

刘乃晟(苹西)、尚椿莪(逢春)、马钟魁(炳文)、马景麟(仁趾)、谢乔年(遐龄)

武强

贺涛(松坡)、贺浵武(心铭 )、贺沅(芷村)、贺铁珊(铁军)、贺嘉枏(墨侪)、贺德深(竹泉)、

深州

王家范(调元)、武锡珏(合之)、李广濂(芷洲)、张廷桢(溯周)、张廷栋(荫千)、郭增庆(子余)、李吉林(星珊)

冀州

魏兆麟(征甫)、黄锡龄(春圃)、赵衡(湘帆)、张增艳(雪香)、刘步瀛(旋吉)、司熙坊(可亭)、司熙昶(煦彩)、胡庭麟(子振)、马维周(翰臣)、王玉山(含章)、张廷相(楚航)、李喆生(鉴波)、王景逵(用仪)、杨世贤(儒珍)、羡继儒(雅堂)

安平

阎鹤泉(志廉)、弓汝恒(子贞)、弓均(景崔)、弓汝勤(子钊)、

枣强

步其泽(惠泉)、步以绅(芴峰)、齐立震(峙青)、步其灏(枏孙)、步以墉(崇之)、步以庄(梦周)

武邑

吴镗武(凯臣)、陈毓华(蓉堪)、章梦庚、国普恩

饶阳

常育璋(稷生)

  信都书院培养了诸多衡水地区的才士。他们不仅文学优长,深味中国传统学术精神;还因西学的陶冶,在教育、实业、学术、政治等诸多领域里面成长为专家,为晚清民国之际的政治变革和文化运动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其中较有名的学子如:

张廷湘(1838—1909)字楚航,冀州人。光绪初年,以州学贡生,获“待选州判”资格。张廷湘是吴汝纶治理冀州的得力助手,在发展信都书院、筹建新学堂、开凿吴公渠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贺涛(18491912)字松坡,直隶武强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选国子监学正,改官大名教谕。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刑部主事。吴汝纶邀他主讲信都书院,从大名学使调冀州学正。后游京师,任长沙陈启泰、天津徐世昌家讲席。袁世凯总督直隶时,聘他主持保定文学馆事。贺涛师事张裕钊、吴汝纶,其作品雄峭闳肆胜,是晚清的古文大家。他长期在冀州信都书院、保定莲池书院任教,培养了许多古文方面的人才。弟子如冀州赵衡、衡水刘乃晟、献县张宗瑛、桐城吴闿生等人都长于诗古文,自立面目,号称名家。

胡庭麟(1866—1920年)字子振,冀州人。庭麟长于诗古文,对西学也有深入的研究。曾任冀州信都书院监院,晚年与王树楠等一起编修《冀县志》20卷,著有《三国志年谱》和诗文集若干卷。

武锡珏,生卒年不详,字合之,深州人。他长于诗古文,曾先后任徐世昌等人幕僚,1925年保定河北大学教授。著名学者罗根泽先生即是他的及门弟子。

吴汝纶在冀州时,信都书院人才济济,他也有意的将其作为传播桐城派学术与文学的基地,渐渐将信都书院发展成一个据信都守桐城的“殖文地”。从积极的方面讲,这一举措极大的促进了畿南文化事业的兴盛,对衡水文脉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使衡水地区在晚清民国之际走出了很多文人才士和革命志士。武强贺氏家族、饶阳常氏家族、枣强步氏家族也都由原来的科举大族一变而为商业实业和文化教育的家族,其社会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上世纪40、50年代。他们在实业上以仿照西方的股份公司制,发行股票,先后从事过采矿业、纺织业,并大规模开垦清西陵农场以及东北地区农场。一直到现在,衡水地区发达的棉花种植与纺织都承袭当年的余绪。在政治上,信都书院学子因吴汝纶文教改革的影响,积极引入西学,他们在民国初年曾在当地建立或参与诸多政党组织,在地方上响应国民政府的政治改革,为当时的基层政治体制的建立和乡村建设出力献策,奔走呼号。在教育上,吴汝纶文教改革的核心是打破科举教育的垄断局面,引入西学,注重实学。他在任职冀州,以及后来主持莲池书院期间,一直关注信都书院的建设与发展。单就其引入西学,增广实务见闻而言。除了聘用外籍教师,进行语言教育外(冀州在1895年前后即有专门的法文班,传习法语)。还大量购置西籍译注和各种报纸。贺涛承吴汝纶之教,在书院教育中注重时务,引入新学。主讲信都书院的时候,他即为学子订阅多种报刊,鼓励阅读介绍西学的各种书籍。他的儿子贺葆真在日记中说:

是时,书院所阅报凡七种,为极盛时代。曰《万国公报》月报,出耶苏教会,多外国人论说经济,《丛编》序事极筒要,《外交报》多纪各国事,《汇报》天主教会出板,《时事采新》、《汇选》多泛论,《顺天时报》日本人立阁抄汇编谕旨及奏折也。自《时事》、《采新》、《汇选》以下四种,皆出京都。

除此之外,信都书院曾订阅的报刊尚有《中外纪闻》《时务报》《农学报》《华北月报》《申报》《国闻报》《格致益闻报》。贺涛所读的西学方面的书籍涉及政法、地理、国外游记、小说等。如孟德斯鸠《法意》、日人穗积八束著《中西纪事》《宪法大意》、赫胥黎《天演论》等。出于古文家的立场,他颇关注书籍的译笔文辞,认为林纾所译《茶花女遗事》体类汉魏小说,文辞古艳,为第一小说家。山西大学堂译本迈尔《通史》颇雅驯,无不词之语,为历史课本之佳者。从贺涛时务书报的阅读,可以看出信都书院学子强烈的读书致用思想。贺葆真说:

自吾父都讲信都,以古文义法授学者,而必传之以世务,使稍通中外之故,湘帆(赵衡)以吾父所以为教者,施诸深州,州人士之知新学,湘帆启之也。

贺涛与弟子赵衡等将新学融入到书院生徒的日常习读内容中,使其与传统的古文经典处在同一系列,促进了信都书院教育的现代转型。这一转型当从曾国藩以“经济”纳入古文开始,演变于吴汝纶在莲池书院引入新学,而成熟于贺涛诸人之手。

近年来,很多人在叙及吴汝纶教育思想的时候,多称颂他去日本考察学制,筹备京师大学堂的历史功绩。实际上,正是他在深州、冀州、保定莲池书院二十多年来推进文教革新的深厚经验,才使他积累了在晚清教育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巨大声望。衡水作为吴汝纶仕途的起航之地,是他的福地;他因文教的政绩走上了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最高峰。同时,吴汝纶也成就了畿南的文教现代转型,开启了晚清民国之际直隶的新文脉。这一新文脉不仅接续了荀子、董仲舒、高适、韩愈等人为代表的燕赵文化,也创辟了融通古今、中西并驶的新视野和新境界。所以吴汝纶的儿子吴闓生,在1929年编辑《吴门弟子集》时,非常深情的说:

在冀州八年,提倡文教尤力。及罢官主讲莲池书院,于是教化大行,一时风气为之转移。盖河北自古敦尚质朴,学术人文视东南不逮远甚。自廉卿先生来莲池,士始知有学问。先公继之,日以高文典册摩厉多士,一时才俊之士奋起云兴,标英声而腾茂实者,先后相望不绝也。己丑以后,风会大开,士既相竟以文词,而尤重中外大势、东西国政法有用之学。畿辅人才之盛甲于天下,取巍科登显仕,大率莲池高第,江浙川粤各省望风敛避,莫敢搞衡。其声势可谓盛哉。

  时光驶至今日,先贤道德文章的光焰也许早已被遮天的黑白森林和喧嚣世俗趣味所遮蔽。当我们赞叹衡水教育超乎寻常的实力时,当我们感恩日夜为我们学业操劳的父母和师长时,我们也确实不能忘记,在一百多年前,一介青衫的桐城秀士,以其卓识和勇气,在这片鞠养我们的土地上所擘画的礼乐世界。他播撒的不是知识,而是一颗颗追求知识的种子。这种子有创新求实的基因,有会通古今中外的胸怀,有勉成国士的志趣和理想。正如面前流淌不息的滏阳河水,这种子也必将凝聚更多的智慧之流和深静之心,在这一片土地上结出更加璀璨的果实。

链接:

于广杰:贺涛的古文思想与“莲池学派”的现代转型(上)

于广杰:贺涛的古文思想与“莲池学派”的现代转型(下)

于广杰:南宫李刚己的诗文创作与文学思想(上)

于广杰:南宫李刚己的诗文创作与文学思想(下)

于广杰:王树楠题画诗的生命忧思与文人趣味(上)

于广杰:王树楠题画诗的生命忧思与文人趣味(下)

    作者简介:于广杰,1982年生,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文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词学会理事,中国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文艺思想史、词曲学研究。围绕中国文艺思想与词曲学相关问题,主持完成省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