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一诺:职场和创业,学会寄生,学会借力!

 郑一诺方法论 2020-12-27

2017年,我公司有个编辑部,6人。

其中编辑部的主管,叫大晨。

大晨是通过智联招聘来公司的,试用期3.5K。

转正后升级主管,应该有5-6K的收入。

在公司呆了2年吧,主要负责每天一篇原创文章发布各大平台和我们自己网站,同时把控其他编辑的文章质量。

说实话,编辑部成立到解散2年时间,都是在亏钱。

做免费流量,没有好的激励制度,只靠员工个人,太难成功了,而且创始团队没人愿意“泡在水里”在一线去测试,去跑一遍,只是在岸上指点江山,我自己精力也有限,失败也是必然的。

有一天,大晨找我。

说要离职。

我反而偷偷高兴,因为编辑部一直没有结果,我一直也想调整,没机会动。

你不能跟员工说你离职吧,这是不合理的,但员工自己说要离职就不一样了,自动解除合同,无需任何赔偿。

我表示“挽留”,他表示“意以绝”。

很好!

我多问了句,你为啥要离职呢?

大晨说,心里很愧疚,郑总,你知道我是在起点写小说的,当时来公司是我事业最落魄的时候,但最近随着我小说越来越火,有时候每天上班并没有工作,而是在写自己的小说,我觉得这样对不住公司,所以想离开了。

我问,那你现在写小说收入多少了啊。

大晨打开手机,给我看了上个月的后台截图,一个月,5万多元收入。

靠,没想到这么高。

大晨告诉我心里话,这一年通过公司学到不少,包括我开会分享的一些故事和思维,对于他写小说帮助都非常大,感谢我!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所谓的因为愧疚离职?本质是收入高了,上班自然成了浪费时间!

咱有一种被“寄生”的感觉。

但想想也对,我是他,我也会这么选择。

面对这种员工,如果公司真想留,能留住么?

基本不可能!

这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只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通过互联网这个杠杆可以无限放大,你可以小日子过的很滋润,不像以前,你写小说,写给谁看?根本没有发布平台。

而且大晨告诉我,他有专门的起点作者群,还有师傅,师傅是某网络小说大神,偶尔会指点他,作者社群大家会不断交流自己作品的心得,收入情况,怎么写粉丝月票打赏多。

哎,真好!

我身边要有个师傅,要有一群老板天天交流公司运营,交流业绩提升,那多好!不过大部分小老板“疑心”太重,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项目都是当宝一样的,还交流?

2020年。

我们公司视频部成立差不多4年了。

我们最早17年就开始做抖音了,视频部5个人,和编辑部一样,也是没结果,更多属于服务部门,协助拍拍视频。

视频部有个后期处理,小明同学!

小明同学,16年来公司的,在职4年左右。

17年,我们在抖音做了一档节目,官方MCN还给推荐了,当时在西安很火,好多视频播放量上千万百万的,主要是街头采访,采访一些美女帅哥,问一些很有趣有料的问题,现在这类视频大家应该都刷到过。

后来这个账户被限流了,怎么被限流的?

当时我说了句要想办法倒流微信,他们开始录制视频的时候直接提到微信号,甚至直播的时候也提,最终被限流了,账号再也没起来过。

其实,现在想来,最合适的办法就是矩阵,多做几个账号,分散风险。但当时我们创始人团队也没有人能“泡”在一线去研究,我的精力都在其他流量渠道上,自然这事儿也就不怎么在意了,因为其他渠道带来的现金流已经让我们过的挺不错,而视频只是一个尝试,能行就搞,不能行?就算球!这种态度,失败也成必然。

为什么提小明同学?

17年,我们做这档节目的时候,小明同学负责的是拍摄,有专门负责文案的,有专门负责后期的,有负责策划的,还有一个负责现场协助的。

我们账户被限流了之后,小明同学通过亲身经历看到了“机会“。

人真是很有意思,当这事儿是给别人干的时候,只能干”拍摄“,多了都不会。当这个事儿变成自己的事,自己事业的时候,小明同学可以一个人做拍摄+剪辑+文案+策划+现场协助,这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其实每个员工都很有潜力,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制度“放大他的潜力,我遇见的大部分公司都是这样的情况,越是业务稳定,过了生存期的公司,越存在这种事。

继续说小明同学。

从2018年到2020年,大概2年吧,小明同学一直在做街坊这个主题的账号,慢慢账号粉丝量也起来了,有些视频也不断爆,有时候甚至我都刷到过。

那我们视频部呢?

前面说了,这个部门大部分员工拿的都是死工资,也没有什么结果,也没再对视频部抱有啥希望,就剩2个后期,服务我们其他项目而已。

所以工作也清闲。

我经常能通过监控,看到小明同学忙忙碌碌,剪辑着自己的视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上班路过他那边,瞅一眼电脑屏幕,我就知道在剪辑他自己的街坊视频。

人事上也跟我反馈好几次。

我能怎么办?

刚开始,我全当不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公司有些岗位就是需要”工具人“,用的时候得有,平时可能不太忙。

但随着小明同学账号越做越好,每天在公司表现的很忙很忙,但实际都是在忙自己的事,而我们呢,给他发着工资,支持着他。

最后。

做了调整,给他加大了一些工作量,他也顺势离职,因为公司没法继续”寄生“下去了。走之前我了解到,小明同学接了不少当地的广告,同时自己的账号也卖剪辑教程,有时一个月收入能有6万多元。

这样的收入,放在西安职场上,很高了!确实没理由去上班了,小明同学离开了,第二天我还看到他朋友圈:“毅然辞去全职工作,全身心投入短视频“。

写了两个故事,大晨和小明。

这两个事都是真实发生在我公司的,只是名字做了修改。

我想表达什么呢?

虽然我作为公司老板,被“寄生”的感觉很不好,但我还是要给职场人,创业人一些建议。

不要直接去创业,成功率太低了。

最好的办法是像大晨和小明一样,先找一份相对比较清闲的工作,“寄生”在公司,在有基本收入保证的前提下,再去发现需求,发现机会。

比如,小明同学,如果不是看到我们公司策划街坊节目,他自然也不会做这事儿,更重要的,他参与了其中,知道了每个流程怎么操作,同时短视频这事,只要用心自己完全能搞,18年开始切入做,时机也很合适。

寄生不是贬义词。

通过巧妙的寄生,能大大提升你创业的成功率。

如果现在回到2009年,我刚创业那时候,我一定会去广州,然后通过招聘网站找一家网络公司,要么做淘宝,要么做付费推广的,然后”寄生“在这家公司,因为那几年是淘宝和付费的红利期,只要做就能赚钱,属于风口。

明白寄生这个道理,已经是多年之后了。

有个真相,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意味着干什么都是普普通通,你很难通过自己创造力的创意,一下暴富,有没有个例?有!但肯定不是你我。

寄生,更像是老二哲学。

你寄生在公司,学习,强大自己,默默提升成长,静待机会到来时打一场翻身仗。

找一个优秀的合伙人也是寄生。

有个经典的事,比尔盖茨的合伙人,保罗艾伦,可以了解一下,每天钓钓鱼,世界富豪排行榜前列。

下回和大家分享下,创业团队,创业公司,如何防止被人寄生,我是吃过这方面的亏,也是知道这事发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可以把我走过的坑跟大家聊聊,可以持续关注我公号,郑一诺方法论。

===本文完===

作者:郑一诺

创业10年 开公司5年,对运营公司有深刻理解 专注轻松创业,潇洒生活,关注我公众号,私信666 《郑一诺创业笔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