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自己过的快乐。

 为什么73 2020-12-27

对家人的担心,大家都喜欢说:『我是爱你、关心你,才担心你啊!』堂而皇之美化自己的说服、辩论。事实上那种的担心,念波的波长,和『爱』的波长差得太远了。那种的担心,本质是罪恶感。因为你的小孩如果出了什么状况,你的罪恶感会说:『看!小孩变成这样,都是你这个做妈的责任!你这个做妈的真该死!死了还要下地狱!』是这种『自责』调性的自虐念波,在让人『担心』的。家人间的『多情』,大多属这一类。不过,反正人的自我是我执做的嘛,总之就一定要自我合理化,说自己是『因为爱』就对了。

而正是因为当今这种充满『担心』的父母之爱,大多情况,本质上罪恶感的念波,所以,又会导向另一层级的问题,那就是:罪恶感的念波,作为一种我执,它本身的指向性,就是要消灭自己或对方的心中之神。

也就是说,即使做父母的并没有『看得出子女的灵魂呼唤是什么』的神通力,并且自己本人也觉得是出于一片好心,但通常,会黏缠到让人觉得有『控制狂』调调的父母之爱,几乎都是为了『消灭子女的灵魂的呼唤』而动用的我执的暴力。(修田说:很多人都会打着爱你的旗号,来控制你,让你的所作所为迎合他的要求,他会觉得很有成就感或者安全感,这种情况下就要警惕,是不是需要去保护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愿望,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种都是为你好的念波,更像一种迷药,轻信了它,就容易失去自我。)

除非是很特殊的情况:本愿要成为钢琴家或武术家的灵魂,特地挑上这种变态父母来投胎,逼自己苦练;不然的话,以一般论,控制狂式的父母之爱,你听了他们的话,通常都会折损到右脑的功能、削弱心中之神,变得对自己更不诚实、降低心力。

本质上是毒电波的东西,冠上『父母之爱』这种冠冕堂皇的名称,强迫人不可以反对、一定要吃下去,问题就变得很麻烦了。

而且,这种念波,以结果论,硬把表面意识扯离潜在意识,又对小孩的身体健康特别不好,愈是自以为『爱』地担心这个那个,小孩就被你毒得身体愈坏。

其实我并不主张人『应该』、『一定要』爱别人,我个人是绝对,先让自己过好,自然就会有快乐分享给别人。不够快乐的人,还要他去爱别人,感觉好惨:自己都吃不够了,还要分人?但如果一个人真的快乐了,这种人,自己比较有『快乐』的经验值,看起来也可靠些。(修田说:如果你的家人他们自己都过得不幸福,然后还要教你如何才能过得幸福,这不是很扯淡吗,至少你自己过得好,再来教别人,听起来是比较有说服力,自己考40分,去教导别人如何考100分,怎么听起来都是在骗人。)

然而这个世界上,却往往是:愈不快乐的人,愈喜欢劝人;或者说,愈会审判别人(是非心)。这不就好像是,愈不会英文的人,愈想要当英文老师教别人英文。自己都还没学会幸福的人,告诉别人『你这样才会幸福』,别人也会觉得『您的教诲』好可疑吧?

我看过的朋友之中,教小孩最不费力的一种人,就是:过得比小孩快乐的父母。小孩的念波辨识能力其实很敏锐的,你的念波比他快乐,他就会想听你的话;如果你根本就比他不快乐,多多少少,他的直觉会觉得:『这个人的话听不得!会拉低我人生的幸福水平!』(修田说:昨天群里有朋友问到,如果小孩不学习,那难道就不要劝了吗?这个问题根源是如何教育小孩,那庄子里如何教育小孩其实放到了第七篇应帝王,就是你自己先练好前六章,才能练第七章如何教育小孩。在庄子的观念里,教育小孩是要自己先热爱学习,然后让小孩觉得爸爸妈妈那么喜欢学习,那学习是不是一件很美好很好玩的事情呢,我不然也试试看,它是用一种吸引的方式,而不是规劝,如果你自己整天抱着手机开心的刷抖音,那如何妄想让小孩去规规矩矩学习呢?他学你开心的刷抖音可能更容易吧。)

不管么说,无论我们是如何地希望世界更美好、如何地希望自己能帮助对方好起来,如果是我,就不敢用『犯规』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我不会用『劝』的。

我的想法比较会是:『一定是我自己还不够快乐,或是我的快乐并不是他想要的那一种,所以他对我的意见没兴趣。』然后,我会先努力让自己更快乐(这也不是一下子做得到的,也得好几年的苦练)再说。

我常说:『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自己过的快乐。』这,听起来好像是在合理化自己的自私和人性。但是,要对别人的幸福有所帮助,如果自己不够快乐,就真是没本钱、没底气;一旦努力去爱别人,多半是落到两败俱伤的结果。我想,这个事实,我们也是需要承认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