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券商的研报真是没法看

 redwineczy 2020-12-27
https://xueqiu.com/9871962013/166236289

        我是真的花了点时间读了这份研报,你让我怎么评价呢?你说人家没用心做吧,人家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前半部分为行业个股分析)。你说它写的好吧,核心逻辑错了就是一堆草纸。研报大部分内容没问题,但是在最核心的逻辑部分通过偷换概念给读者了一个完全错误的结论。我很惊诧,现在券商的研报水准已经如此不堪了么?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这份研报得出银行1季度净利润负增长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研报分拆开始-----------
论点:
银行1季度净利润负增长

推理逻辑:
1)NIM下降,不良率回升。由于贷款重定价负面冲击,1季度银行业NIM环比下降。同是由于潜在产出缺口达到4%,风险滞后体现,1季度行业不良率环比回升。

(2)1季度净利润预计负增长。1季度,如果新增人民贷款规模6万亿,贷款增速同比下降15%,再加上1季度NIM环比和同比都是负增长的,1季度利息净收入必然负增长,净利润大概率也是负增长

论据:

1,按揭和长期贷款重定价带来的一次性冲击

2021年年初,住房按揭贷款近34万亿,贷款利率将下调15个bp,对营收和净利润的负面冲击达到510亿,如果2020年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1.9万亿(同比下降5%),降低行业NIM2-3个bp,降低行业净利润2.7%,这在1季度业绩中就体现出来。这属于一次性冲击。

2,1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低于2020年同期,预计同比负增长15%左右

3,来自延期还本付息贷款的风险延后暴露,10月底,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的规模已超过3.7万亿元,我们预计到年底延期还本付息的总规模将达4.8万亿,占行业总贷款的比重为2.8%。延期贷款为非一般性贷款预计其不良率约在6%—14%。

--------研报分拆结束-----------

        首先,我们看这篇研报的核心逻辑有什么大的漏洞。净利润负增长的论述中最核心的逻辑是利息净收入必然负增长,因为NIM(净息差)同比和环比都是负增长,贷款增速同比下降15%。好了,我们已知净利息收入=NIM*生息资产=(1+NIM变化率)*(1+生息资产变化率)*上年同期净利息收入。也就是说净利息收入同比负增长的条件是(1+NIM变化率)*(1+生息资产变化率)<>

        注意,这里可以看到研报作者的致命错误:偷换概念。作者将贷款增速同比下降15%直接等同于生息资产变化率了。这种偷换概念偷换了2次:第一,贷款不等于生息资产,这个还不太严重,两者算不严格相等,但是数值还能靠上第二个偷换就非常严重了,用增速同比下降15%直接代替了资产本身的同比变化。根据央行以往的货币数据评估,明年银行资产规模大概率同比增速在9%左右,那么剩下的就要看NIM的变化率到底负增长了多少。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作者的论据部分,NIM的下降主要依赖于住房按揭的一次性重订价。按揭贷款利率同比下调15bp,是否等价于34万亿按揭都要在一季度下调15bp呢?很显然,作者犯了个想当然的错误:作者认为所有按揭都是在元旦重定价。这在LPR改革前确实是对的,但是此次LPR存量按揭调整的时候给了用户2个重定价时间的选择:元旦或贷款合同的签订日。相当大一部分用户(贷款发放日期晚于存量按揭合同签订日期的用户)为了尽早享受降息的优惠,没有选择元旦作为重订价日,也就是说相当部分的客户按揭已经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了首次重订价。所以,这部分按揭贷款在元旦不会重订价,下次重订价利率也不会下降。拍脑袋应该有1/3的按揭今年利率不会下调。所以负面冲击应该只有340亿左右。考虑到整个生息资产在200万亿左右,负面冲击应该不到2bp。已知全行业的净息差在2020年一季度为2.1%,三季度为2.09%,估计四季度会提升到2.1%,所以毛估估2021年1季度的净息差应该在2.08%,净息差的变化率约为-1%

        将数据带入计算(1+NIM变化率)*(1+生息资产变化率)=(1-1%)*(1+9%)=1.0791,所以净利息收入在一季度同比增加约为7.91%。净利息收入占整个银行业的70%以上。所以,净利息收入的正增长已经基本奠定了银行业一季度营收的同比正增长。下面再看看1季度的减值计提是否能把这部分收入增长压下去。按照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和净息差评估,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增量约为790亿,按照70%的占比逆推,一季度银行营收的增量为1130亿。

        再看减值这一块,研报的数据为:10月底,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的规模已超过3.7万亿元。这个数据,我不确认作者是哪里找到的数据,我能查到唯一相近的数据来自于:11月初,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目前已对超过3.7万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实施延期。这里3.7万亿的定性是所有企业而非特指小微和外贸企业。而按照招行披露的延期数据看中报延期贷款695亿其中对公670亿,对公中房产公司和高速公路贷款占比70%,而且风险可控。所以,作者给出的非一般性贷款预计其不良率约在6%—14%这个数据很可能偏高较多。估计最终贴近下限6%的概率较大,即2000亿新增不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整体经济的复苏,外贸好转,失业率下降,除了延期还款以外的贷款整体不良生成率都在降低。所以,最终银行业整体需要增提的减值估计只有1000亿左右,而且会分摊在2-3个季度,每个季度摊到400-600亿减值增量。

        营业收入增加1130亿,减值增提400-600亿,考虑到管理费用的上涨等因素最终行业净利润应该是同比正增长约4%,上市银行的整体表现还会略高于这个数值平均约为5%左右。当然,以上预测严重依赖于银行的减值策略,营收的偏差不会太大,但是减值计提的偏差可操控性非常强。

P.S. 根据国常会的最新精神,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应根据协商原则应延尽延。也就是说,研报中分析的延期贷款到期带来的不良问题部分被拖后了。根据昨天公众号对于该新闻的分析,这一政策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不良的产生。所以,银行一季度净利润负增长更是无稽之谈。

-------------------------------

最近可转债密集发行上市,不少朋友既开心又发愁,好不容易中签了却忘记什么时候上市,导致没有及时卖出,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可转债智能买卖神器,可以一键预约打债并自动卖出,解决大家幸福的烦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