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问题的差别

 世界从何而来 2020-12-27


[424] (2005-08-08)

  对待苦难和挫折有两种决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她无时不刻的向人诉说着自己的苦难。一种像邓小平,他对待苦难和挫折从不抱怨。他说伤痕文学是懦弱者的哀号。

  对待同一件事情因为出发点不一样也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例如:一个学生趴在书本上睡着了。从好的方面,就是喜欢他的老师会说;‘多么的勤奋,这么疲劳还坚持看书。’从不好的来说,就是不喜欢他的老师会说:‘看多么的懒惰,看书都会睡着。’

  美国就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个人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性情乐观,另一个孩子生性悲观。一天父亲把很多新玩具搬到悲观孩子的房间,又在乐观孩子的房间堆上了马粪,想看看这两个孩子的反应。等孩子们回来父亲逐个到房间看他们的反应。悲观的孩子看见很多好的玩具,初喜还忧。父亲问为什么?悲观孩子回答:‘玩具是很好,可是它们会坏的。还有学校里的其他孩子见我有这样好的玩具会嫉妒我的。’乐观的孩子见到马粪,非常的高兴。父亲问为什么?乐观的孩子回答:‘这里有马粪,说明附近有小马,我准备去寻找。’有时人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会使人对同样的事物做出不同的判断。

  人有时又会因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感受。有这样一个笑话:(史密斯先生刚给一位女病人作完检查,证实她怀孕了,便说:“琼斯太太,我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 “是琼斯小姐。”年轻小姐更正道。 “噢,琼斯小姐,医生赶忙说:我有一个坏消息告诉你. )

  在丛林里,有老虎或者是狼要吃你,你喊有什么、什么威胁你没有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武器消除威胁。某位小姐走在大街上,见到有人跟踪可以说谁或是什么人非礼或威胁他,马上会有人帮忙,或是有警察出现。

  现在的国际关系所遵从的就是丛林法则,在对待日本上你整天说它威胁你没什么意义,最实际有效的就是武装自己,或是使自己比它强大。就象你独自一人在从林里一样,喊叫老虎和狼威胁你是没用的。像祥林嫂一样老是抱怨于事无补。对待日本我们最主要的是怎么样使我们国家比他们更加强大,而不是整天的说他以前伤害过我,现在又要威胁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