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有约:红十字之父亨利·杜南②

 小毛头书屋 2020-12-27

前情提要 

记者鲍柏格对亨利·杜南的采访非常成功,杜南与红十字的故事在当地很快引起了轰动。他的事迹被各家报纸报道和转载,几天之后便传遍了欧洲甚至世界各国,人们纷纷来信赞扬他所做的伟大工作。于是亨利·杜南的那些爱心故事又重新被人们称赞和传颂。



忘记上集故事的小伙伴


可以点下方链接进行回顾


第一集:亨利·杜南①

那是1828年5月8日,在美丽富饶的瑞士日内瓦市郊外,初夏的清晨阳光明媚,山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不知名的野花,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眨着眼睛。

鸟儿们四处传唱着这样一个消息:一个新的生命将会诞生,他的名字将会享誉世界!

他就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

都说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榜样,童年的杜南从父母那里学到了人生的第一课。

杜南的父母亲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仁爱和善行也是他毕生的信仰,贯穿了他伟大的一生。小杜南的父亲让·雅克·杜南是一位银行家,同时兼任瑞士政府扶贫收容局的官员,负责国内孤儿院的日常管理运作。

小杜南常常看着父亲耐心地帮助那些因为贫困而来寻求帮助的人,也知道即便是贫穷的人也都应有尊严的活着。

杜南很小的时候,就时常跟随母亲奔走于难民营、贫民窟和孤儿院。他和母亲一起给那里贫病交加的人们送去急需的生活物资和药品,倾听他们的心声,为老人和孩子们打扫院子,和孤儿们一起玩耍、做游戏。

在父母仁爱思想的熏陶下,杜南幼小的心灵渐渐萌发出了慈善的幼苗,这颗幼苗在杜南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开花,茁壮成长,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这是杜南成为伟大的慈善家、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坚实基础。

有一次,杜南和母亲在晚上散步,突然发现一个小女孩在墙角边哭泣,周围没有同伴,显得非常孤单。于是杜南上前询问原因,得知小姑娘来自孤儿院,内心一直觉得很孤独。

杜南安慰她:“你的爸爸妈妈变成了天使,在天上看着你呢,如果你不开心,他们也会难过的呀!来,让我陪你一起玩吧!”小女孩一听,立即止住了泪水,擦干了眼泪。随后杜南还专门从家里带来了玩具送给她,并与她一起玩了起来。

后来,杜南和母亲成了孤儿院的“常客”,他们不仅送去急需的物品,还陪孩子们聊天,给他们讲好玩的故事,和他们一起玩耍,鼓励他们勇敢地生活,把快乐传递给更多人。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亲切地叫他“南哥哥”。

直到有一天,他跟随父亲来到日内瓦郊外的监狱工厂,他看到囚犯在戒备森严的看管下装卸货物。囚犯们一刻不停地干活,若稍有差错就会受到狱警毒打。在这里囚犯们的命运如同牲口一般,这让杜南幼小的内心受到深深地触动。


从那时起杜南就暗暗在心里发誓,要让这些犯人有尊严地劳动和生活。

这个誓言,他用了将近一生的时间去追求...

!

随着小杜南的长大
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发生呢?
咱们下期再见

故事拓展

有没有读者朋友们好奇,为什么瑞士国旗的图案和红十字标志这么神似?

这要从1864年召开的一次日内瓦国际会议说起。当时,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注:现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前身)几名成员提出一项议案:以印有红十字的白色袖章作为医务人员的保护性标志。

1878年,丹麦的军用救护车。


不过历史资料上没有充分说明这次会议采用这个标志,是为了向瑞士国表示敬意(注:因为红十字运动诞生于这个国家),还是因为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白旗表示停火的启示(注:加上一个红十字是为了避免产生混乱)。
 

1898年美西战争。一名美军的外科医生(可以从他佩戴的红十字标志一眼认出)在战地医院为一名伤兵治疗。


于是,在1906年7月修订的日内瓦公约中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对瑞士表示敬意,将联邦国旗颜色翻转而成的白底红十字旗样,留作武装部队医务部门的标志和特殊符号。此后,分别在1929年和1949年修订的日内瓦公约中都重申了此项规定。


本文来源:青少年儿童爱心公益丛书
图片来源:ICRC
执行主编:张一诺  本期编辑:谢季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