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马逊河中的“水中狼群”,敢于捕食鳄鱼,甚至还敢硬怼美洲豹

 魅力科学君 2020-12-27

在地球上有一片巨大的森林,它的面积占到全球森林总面积的20%左右,其释放的氧气占到了全球的氧气供应量的大约10%,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地球之肺”。没错,这片森林就是亚马逊热带雨林,而滋养这片森林的,正是蜿蜒其中的亚马逊河。

不管是从流量大小、流域面积还是支流数量来讲,亚马逊河都远超世界上的其它河流,这也使得亚马逊河流域存在着种类非常丰富的物种,其中还有不少令人畏惧的动物,比如说鳄鱼。

鳄鱼体型庞大,咬合力极强,它们通常都潜伏在某处,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给猎物来个突然袭击,在亚马逊河中,鳄鱼算是非常凶猛的动物了,然而当地的人们却时不时地看得到一些没有尾巴的“无尾鳄鱼”,比如说下面这位。

那么亚马逊河中的“无尾鳄鱼”是怎么回事?它们的尾巴哪去了?其实这些“无尾鳄鱼”的尾巴是被一种名为巨獭的动物给咬掉的。

巨獭属于食肉目、鼬科、巨獭属,是已知的13种水獭中体形最大的一种,雄性巨獭的体长可达1.8米,体重可超过30公斤。身为食肉动物中的一员,尖牙利爪当然是巨獭的“标准配置”,除此之外,巨獭还拥有非常发达的肌肉,其四肢和尾巴都强壮而有力,趾间还长有蹼。

这些“硬件配置”赋予了巨獭高超的游泳技巧以及强大的捕猎能力,不过相对于体型庞大的鳄鱼而言,巨獭的实力似乎还不够,那巨獭为什么敢于捕食鳄鱼呢?答案就是巨獭懂得团队协作,能够像狼群一样去捕食体型庞大的猎物,而鳄鱼也属于其中之一。正因为如此,巨獭也被人们称为亚马逊河中的“水中狼群”。

巨獭通常都是成群结队地活动,它们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其数量一般都在5只以上,当巨獭决定对鳄鱼发动攻击的时候,它们会迅速将鳄鱼包围,然后以灵活的战术(如正面佯攻、两翼牵制、后方强攻等等)不断地削弱鳄鱼的实力,等到鳄鱼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动致命攻击。

身处“水中狼群”的包围圈中,那些体型较小的鳄鱼往往都在劫难逃,但体型较大的鳄鱼则可以突围而去,不过巨獭是不会轻易地放过自己的猎物的,在鳄鱼逃走时候,它们的尾巴通常会被巨獭啃食,而亚马逊河中的“无尾鳄鱼”,也就是由此而来。

我们可以看到,亚马逊河中的每一条“无尾鳄鱼”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亚马逊河中的“水中狼群”,巨獭除了敢于捕食鳄鱼之外,甚至还敢硬怼美洲豹。

美洲豹是地球上体型仅次于狮子和老虎的大型猫科动物,它们是亚马逊河流域的顶级掠食者,按理来讲,面对这种实力远超自己的猫科动物,巨獭应该迅速逃走才对,但实际上却往往不是这样。

如上图所示,当一头美洲豹逼近时,首当其冲的巨獭并没有仓皇逃走,因为它知道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事实上,这个团队并没有让它失望,在它的呼唤之下,团队的其它成员迅速地赶到,而即使是美洲豹扑到了眼前,它们也毫不畏惧地硬怼,最终这头美洲豹在权衡利弊之后,灰溜溜地离开了。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巨獭敢于捕食鳄鱼,但这种事情毕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它们的食物主要还是亚马逊河中的鱼类,通常来讲,一只巨獭一天可以吃掉大约4公斤的鱼,其中还包括大名鼎鼎的食人鱼。

食人鱼这种性情凶猛的鱼类长有尖利的牙齿,当它们成群结队地扑向猎物时,那场面我们光是想想就会觉得不寒而栗,然而对于巨獭来说,食人鱼就是自己的食物。

可以看到,上图这只正在大快朵颐的巨獭,其食物正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食人鱼,那么为什么巨獭不怕食人鱼呢?这是因为巨獭全身覆盖着一层浓密且防水的皮毛,上面还存在着由皮肤分泌出的油脂,食人鱼的尖牙根本就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伤害。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巨獭在水中的动作非常灵活,游泳技术甚至比很多鱼类还高,而其前爪可以像人类的手一样轻松地抓住鱼类,因此当食人鱼遇到巨獭,就只有被吃的份了。

写在最后

由于人类的活动对亚马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持续破坏,巨獭的栖息地正在不断地萎缩,甚至在不少区域的巨獭都已经绝迹,早在2016年的时候,巨獭就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人类再不重视保护自然环境,那么或许在不久的未来,亚马逊河中的“水中狼群”就会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