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奉劝穷人莫学医,十年苦读,仍是一纸破落户!

 解螺旋 2020-12-27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423天

穷人学医,注定翻不了身么?

古希腊神话中,阿斯克勒皮俄斯因着高超医术拯救许多濒危病人,触怒了掌管人间生死的主神宙斯,因而愤怒的宙斯便用一道雷将这位西方传说中人类医学的祖师爷给劈死了。

而这个故事传到现在的中国,便被众网友们精炼为八个字——“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甚至于,每每高考报志愿时,都会涌现出一大批“高考加油,别学医”之类的话题。

作为一名“不听老人言”的准医学新生,相信你已经对这句“听说学医很苦” 耳熟能详。那么,学医到底有多苦,且听本文将一一道来。

至少8年,方可为医!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但对医学生而言,十年断然磨不出一剑!医学生和医生,一个“学”字,却需要8年以上的时间来去掉。

当一个医学生对你说“我成为医生就回来和你结婚”时,你一定要思考TA是不是在婉拒你的告白。

其实,作为医学生,从决定踏上学医之路开始,他们就已经背负上重重考验,而学医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他们要面对的第一关

与美国单一的培养模式不同(四年任意专业的本科+四年医学院博士MD+一定年限的住培),中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堪称世界上最复杂的体系之一

中国医学学制目前至少包括三年制(专科)、五年制(本科)、六年制(留学生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型硕士、四证合一临床型硕士、科研型硕士,临床型博士、科研型博士。

医学生毕业后还要进行规培,成为一名专科医生后还要专培。可以说,医生的培养周期是各行业中最漫长、最辛苦的

如果说,某人在高考后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那么TA究竟需要多久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可以简单的按照TA就业的阶段来划分:

医学生就业所需时长

由此可知,即便是最快的途径,医学生要想独当一面最少也要经过8年的时间,比其他专业的人晚就业4年,而有些人的从医之路会更加漫长,学习时间长达15年甚至更久

而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理想情况下,现实往往更加残酷。从医学生到医生,在这条漫漫长路上,不知道这期间有多少人在硬着头皮学下去,又有多少人选择了放弃。

而且,医学生无论选择哪一条途径,经过一番洗礼之后,也基本上到了奔三的年纪。一位医生三十几岁还在啃书本,必然缺乏赚钱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学医要让父母养你三十年。

试想想,曾经的高中同学或早已成家立室又或事业蒸蒸日上。而自己初出职场,不但惊慌失措,还很有可能是一条单身狗在惊慌失措。两相比较之下,内心的挫败之感只怕会油然而生。

况且,毕业之时家中父母已经年近花甲,曾经他们节衣缩食,为的就是望子成龙,并期盼孩子能早些实现经济独立,能够早日帮家人减轻负担。可如今眼瞅着时间将父母磨成了让人心碎的模样,而自己却依旧无能为力,这时,穷苦医学生内心的那份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内卷严重,求职困难!

而除了高昂的时间成本外,学医的苦还远不止。你以为读完博后就可以脱离苦海了么?不,这还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罢了。

对大多数行业来说,拿到了博士文凭,往往意味着已经看见了希望的曙光,走在了通往成功的路上,金钱、名誉、地位已经触手可及,稍微加把劲就可以揽入怀中。

然而,对于医学这个行业来说,博士毕业也仅仅只是拿到了一把打开医学殿堂的钥匙而已。浩瀚医海,漫漫长路,还需要医学生们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而且,现阶段中国公立医院普遍内卷严重,而且愈演愈烈。在医院“内卷”式竞争中,学历无情的将人们划分开来:大专默认去乡镇医院,普通本硕只能回家乡小医院,国内博士总是被海归博士PK掉。

据悉,现如今很多医院已不招收大专、本科生,稍好一些医院,招人标准动辄硕士起步,而全国各省市的三甲医院一般好一点的临床岗位都需要博士学历

随着硕博生的扩招,有可能博士生也会沦为备选项,因为有的医院甚至已经开始只招聘博士后。

所以,医学生要想有个好点的工作,并且以后有较好的发展,差不多至少要读到硕士甚至博士,才能结束学业长跑

而面对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大多数医学生不得不内卷入学习的浪潮之中,熬夜困倦成为常态,疲惫却不敢停下来,因为后继有人等待将前浪拍在沙滩上。

被内卷化裹挟前行的医学生看起来那么努力,那么拼命,现实中却没有得到想象中等值的快乐。

2019年《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在对普陀区十家医院的1486名医务人员进行了等距随机抽样调查后发现,有超过60%的医务人员处于工作压力过大状态。

许多学生在面临这种巨大的内卷化压力下,甚至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焦虑不适,更有无法扛住巨大压力者,也因此永远丧失了快乐的机会。

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职业比别人更不值钱么?

有时,即便克服了上述重重困难,博士毕业且规培完成,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也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满足:当前,医生们不仅常年处于高负荷运转,而且还要面对晋升上的艰难处境。

即便医生们在临床上出类拔萃,工作兢兢业业,如果你论文不达标,仍是迟迟评不上高级职称。所以临床工作繁重之余,还得为发表文章犯愁,实为“不堪重负的骆驼”。

更何况,医生还面临着极大的执业风险。2016年的《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现状调研报告》中显示,认为医患关系和谐的医生仅占少数。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在中国,有66%的医师曾亲身经历过医患冲突事件,逾3成医生有被患者暴力对待的经历。

伤医事件数目如此之高,着实触目惊心。甚至在医生与死神搏斗时,仍有患者对医生举起了屠刀——前有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被杀害,后有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被砍伤,如此举措如何不让医生感到无限凄凉。

按理说,医生既然是一份投入成本极高、辛劳又危险的职业,理应匹配较高的薪酬回报。可在医学生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后,就会发现薪资待遇一直很难与学历相匹配,而且与就读多年的心酸比起来,根本就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是薪酬待遇。超过八成人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薪酬不匹配。

相较于同龄其他专业如金融、机械等,在承受身体与精神上受到双重打击的医生,在付出诸如“时常加班熬夜、黑白颠倒”的努力后,得到的薪水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很难维持,就更不用提买房、买车、结婚了。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培养一名医生同样需要高昂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但是他们医生的薪酬为社会平均工资的的3-5倍,而我们国家卫生行业人员收入水平仅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18%

这就难怪网络上流传着“自己孩子学医打断腿”的论调!很多人选择转行、辞职的背后,又何尝不是因为他们在医院临床实习、甚至规培的过程中,无法承受来自多方的压力,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并即将要过一辈子的生活,提前选择了放弃。

所以,在中国,学医,就一个字——“苦”。而想要成为一名医生,必须经历这一系列漫长又复杂的培养过程。穷人家的孩子,想要学医,须得明白,比起知晓从医之路艰辛更重要的是,自己为什么要学医。

学医是件需要勇气和毅力的事情,没有足够强大的兴趣和信念支撑,你可能很难撑到最后。

所以,只要你是真心热爱医学且乐于帮助他人,那么,不管环境如何、待遇如何,学医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END

撰文丨萌董董
排版萌董董
主编丨尤兰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